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民

作品数:7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地统计
  • 2篇地统计学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有机质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质
  • 2篇小流域
  • 2篇满意度
  • 2篇黑土
  • 2篇SOM
  • 2篇LOGIST...
  • 2篇村镇
  • 2篇村镇环境
  • 1篇氮素
  • 1篇地理加权回归
  • 1篇东北黑土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服务
  • 1篇生态服务价值

机构

  • 7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篇高凤杰
  • 7篇张志民
  • 5篇马泉来
  • 5篇韩文文
  • 4篇刘洋
  • 2篇郭欣欣
  • 2篇张少良
  • 2篇张颖
  • 1篇王宏燕
  • 1篇黄善林
  • 1篇姜晗
  • 1篇杨双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7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东北农林交错区土地利用景观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东北农林交错区土地利用景观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变化特征,为区域内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3S技术等理论方法,以1991—2013年4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景观指数计算和模型分析,得到22a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生态服务价值的演变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探讨。[结果]在1991—2013年,景观指数普遍经历"V"或"Λ"型的变化过程,景观形状、多样性指数近几年不断下降,斑块平均面积、蔓延度、聚集度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小,稳定性、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服务总价值经历下降后,在2013年达到524 299.55万元,林地是研究区最大景观类型,对生态服务总价值贡献率在40%以上。[结论]研究区近22a间土地利用景观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剧烈,受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较大。
马泉来高凤杰张志民韩文文刘洋单培明
关键词:景观变化生态服务价值驱动力
东北严寒地区村镇环境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以2013-09—2015-03对东北黑、吉、辽3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发放的1 545份有效调研问卷为数据基础,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东北严寒地区村镇环境满意度及其显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4省份中,黑龙江省环境满意度评价均值最高,其他3省份满意度评价值差异较大;矿区环境满意度评价均值最低,且变异系数最高,林区、牧草区满意度评价均值较高;未上过学、大专以上学历、≤20岁及>60岁的人群对环境满意度评价较高。Logistic分析表明,整体上农民对东北严寒地区村镇环境满意度评价偏低,其中饮用水水质和大气环境质量对环境满意度评价存在极显著的影响,而土壤污染程度、地表水水质、环保法律认知程度、绿化配套设施以及政府对环保的投资力度5个指标对环境满意度评价有显著影响。生活污水排放方式、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是否有污染企业等7个指标对农村居民环境满意度评价存在着部分显著影响。
高凤杰刘洋韩文文单培明张志民张颖郭欣欣
关键词: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东北地区村镇环境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农村内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而与之配套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与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使得农村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识别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农村环境治理的关键。文中以2013年9月-2015年3月对东北黑、吉、辽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发放的1545份有效调研问卷为数据基础,以SPSS19.0为软件分析平台,利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从27项影响村镇环境满意度的因素中删除11项不显著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其余16项影响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以期能为研究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饮用水水质、空气质量、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及绿化配套情况4项指标是影响村镇环境的最主要因素;地表水水质、环保宣传及政府在整治环境方面的行动3项指标同样对村镇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区村镇环境治理应当从气、水、固废三方面进行综合整治,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与环保政策执行力度,以期提升整体环境质量。
高凤杰刘洋姜晗张志民张颖黄善林
关键词:村镇环境灰色关联度分析
黑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被引量:31
2016年
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和分布格局是土壤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基础上,结合"3S"技术,对黑土丘陵区海沟河小流域土壤表层(0^20 cm)中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海沟河小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黑土区处于较低水平,变异程度为中等变异,且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受人类活动、耕作措施等随机因素影响很小,受结构性要素影响较大,空间上各向异性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从东向西逐步减小,以高程为协变量的协同克里格插值能够提高空间插值精度.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受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以及受其制约的土地利用的影响较大,受交通道路、居民点等要素的影响较小;采样点周边环境会增加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的不确定性.以流域为单元,进行SOM的空间变异、分布及影响因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科学价值.
高凤杰马泉来韩文文单培明周军张少良张志民王宏燕
关键词:影响因素
我国东北黑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模拟被引量:20
2016年
为探索小流域w(SOM)(SOM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模拟的最佳方法,以我国东北黑土丘陵区海沟河小流域为例,借助地统计学和3S技术提取与w(SOM)显著相关的地形及环境因子,对海沟河小流域表层(0~20 cm)w(SOM)分别进行协同克里格插值、回归克里格插值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空间插值模拟,并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我国东北黑土丘陵区海沟河小流域表层w(SOM)平均值为12.96 g/kg,空间变异程度为中等.海拔、距水系距离均与w(SOM)显著相关,能够用来辅助w(SOM)的空间分布插值;与协同克里格插值结果相比,回归克里格对w(SOM)的插值精度提高了56.09%;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插值精度提高了90.87%;对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插值所产生的残差进行二次统计分析及合理插值,能够进一步提高插值模拟精度;将人类干扰因素纳入插值模型,是未来提高w(SOM)空间分布模拟精度的关键.研究显示,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插值有效提高了w(SOM)空间插值模拟的精度,并且存在改进和提高的空间.
马泉来高凤杰张志民单培明韩文文周军曲茉莉
黑土区小流域土壤氮素空间分布及主控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基础上,结合"3S"技术,对黑土区海沟河小流域土壤表层(0~20 cm)中全氮(TN)、碱解氮(AN)的空间变异、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海沟河小流域土壤TN含量处于较高水平,AN含量为中等水平;TN和AN的变程分别为900 m和1282 m,其空间变异均受地形、成土母质等结构性要素影响较大,在东-西(E-W)方向的空间变异相对剧烈;TN含量与坡度等地形指标显著性相关,AN含量与高程等地形要素显著性相关;回归协同克里格插值结果显示,TN自东向西呈现"高-低"交替的带状格局,与土地利用方式在东西方向上的演替相近,AN的高值在东部山区,低值在中部旱地分布集中的区域,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特征;水系、居民点等环境要素对TN和AN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作用距离,土地利用方式及坡位对TN和AN含量分布影响显著,且存在较大差异.
高凤杰马泉来张志民韩文文张少良单培明周军曲茉莉
关键词:小流域土壤氮素地统计学主控因素
黑龙江省穆棱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热点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过程特征是全球变化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运用地统计学和3S技术,对黑龙江省穆棱市1991—2001年和2001—2013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空间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1年间,耕地是主要转入地类,增加232.25 km^2,林地作为最大转出地类,减少290.35 km^2,林地与耕地的转化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占最大比例,其他用地均发生变化,但面积小且散乱,整体上该时期土地利用呈现出开发混乱、效率低下的特点;2001—2013年间,受还林还草的影响,耕地减少179.01 km^2,林地增加171.45 km^2,其中坡耕地的退出占较大比例,且分布面积广,该时段内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区由2001年前的"两大一小"模式,演变为以市区和中心乡镇围成的重点区域;1991—2013年间研究区自然因子变化较小,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受退耕还林等国家政策的主导。
高凤杰马泉来单培明刘洋郭欣欣杨双张志民
关键词:地统计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