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娟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一种CuO/g‑C<Sub>3</Sub>N<Sub>4</Sub>毛细血管状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CuO/g‑C<Sub>3</Sub>N<Sub>4</Sub>毛细血管状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1)Cu复合物的制备:分别称取适量蚕丝和铜源,加入适量的强碱和纯水,直至蚕丝溶解;2)将混合溶...
- 邹菁曹媛江吉周孙艳娟刘忆吴生丽
- 一种原子层数可调的氮化碳超薄片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氮化碳原子层数可调的制备方法,称取3~9g Bulk g‑C<Sub>3</Sub>N<Sub>4</Sub>于容器中快速升温至550~580℃进行热膨胀10‑20min后取出,立即加入液氮至浸没样品,待LN<...
- 邹菁孙艳娟江吉周刘忆吴生丽曹媛
- 一种原子层数可调的氮化碳超薄片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氮化碳原子层数可调的制备方法,称取3~9g Bulk g‑C<Sub>3</Sub>N<Sub>4</Sub>于容器中快速升温至550~580℃进行热膨胀10‑20min后取出,立即加入液氮至浸没样品,待LN<...
- 邹菁孙艳娟江吉周刘忆吴生丽曹媛
- 文献传递
- 超薄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剥离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超薄二维(2D)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子、光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及各种潜在应用,在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化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迅速发展.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一类主要由碳和氮原子组成的2D聚合物材料,但块状g-C_3N_4比表面积小、分散性差严重影响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因此,人们常采用剥离方法制备超薄g-C_3N_4纳米片.本文主要详述了目前常用的热氧化剥离、超声辅助液相剥离和酸碱化学剥离等方法的现状及机理,并讨论了超薄g-C_3N_4纳米片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 张宇航孙艳娟徐瑾杨梅张欢欢刘忆吴生丽邹菁
- 氮化碳纳米分级复合材料制备及构效关系研究
- 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可看作是N掺杂的石墨,它由碳和氮原子以sp2杂化形成的π共轭石墨平面网状结构组成,其带隙能约为2.7eV。由于其特异的电子结构,非常稳定的物理-化学特性(耐热、酸、碱),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光催...
- 孙艳娟
- 关键词:构效关系
- 文献传递
- 一种CuO/g-C<Sub>3</Sub>N<Sub>4</Sub>毛细血管状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CuO/g‑C<Sub>3</Sub>N<Sub>4</Sub>毛细血管状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1)Cu复合物的制备:分别称取适量蚕丝和铜源,加入适量的强碱和纯水,直至蚕丝溶解;2)将混合溶...
- 邹菁曹媛江吉周孙艳娟刘忆吴生丽
- 文献传递
- 高比表面积g-C_3N_4制备及电催化性质的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地合成了高比表面积的类石墨相g-C_3N_4.详细地研究了合成时间对产物的形貌、晶相、阻抗、光电流响应及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时间的增加,产物的形貌从多孔块状变成多孔片状最后形成纤维网状,比表面积较体相g-C_3N_4明显增加,尤其是多孔片状g-C_3N_4的比表面积最大,达到了102.0 m^2·g^(-1),且光电流响应值最高,阻抗值最小,对壬基酚和对硝基苯酚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说明其在电化学传感方面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张胜肖智天周鑫孙艳娟吴生丽刘忆邹菁
- 关键词:高比表面积溶剂热法壬基酚对硝基苯酚电化学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