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兴旺
- 作品数:6 被引量:73H指数:3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908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近年来全国赤潮监控工作的成效以及存在问题与建议被引量:15
- 2010年
- 根据国家海洋环境监视监测系统资料论述了中国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概况,并且较全面阐述了2002年以后赤潮的特点。即: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呈上升势头,且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赤潮发生重点时段为每年的5~6月;赤潮发生重点区域为浙江近海、渤海和珠江口海域;有毒、有害赤潮发生频率和面积持续大幅度增加;赤潮主要优势种类为:具齿原甲藻、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夜光藻和球形棕囊藻。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赤潮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 林凤翱关春江卢兴旺
- 关键词:赤潮
- 河北沿岸硬骨鱼类鱼卵和仔雅鱼分布被引量:1
- 2009年
- 2006年夏季(7月)、冬季(12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9月)用浅海型标准浮游生物网在河北沿岸海域进行了鱼卵和仔稚鱼生态调查。结果显示,4个季度月共采集鱼卵和仔稚鱼19种,分别隶属4目6科11属,优势种为石首鱼科。夏季出现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密集区主要集中在渤海湾。
- 王真良冯志权林凤翱卢兴旺
- 关键词:鱼卵仔稚鱼
- 海产贝类食用安全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快速检测海产品中的微生物对预防食物中毒及疾病传染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海产贝类软体组织中沙门氏菌、粪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检测,以菲律宾蛤仔为实验生物进行了传统方法与快速检测方法的实验比对,并建立了沙门氏菌试剂盒检测法和粪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测试片检测法。结果表明,测试片检测法的结果要明显好于传统的分离方法,试剂盒检测法则比传统分离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满足了新鲜水产品快速检测的需求。
- 兰睿赜叶淑红卢兴旺蒋明
- 关键词:海产贝类食用安全微生物检测测试片试剂盒
- 近年来我国海域多发性赤潮生物种类以及赤潮风险指数分级预警方法被引量:11
- 2014年
- 根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赤潮数据库2006-2010年资料,依据年平均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将近年来在我国海域多次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分成三类——高发性赤潮生物、频发性赤潮生物和易发性赤潮生物。按各种赤潮生物的细胞大小,分析研究了每种赤潮生物引发赤潮的基准密度,探讨了根据赤潮生物密度、叶绿素a浓度赋值建立的赤潮风险指数,以及应用赤潮风险指数和海水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分级预警赤潮的方法。
- 郭皓林凤翱刘永健许道艳卢兴旺
- 关键词:赤潮生物
- 渤海赤潮的历史、现状及其特点被引量:45
- 2008年
- 论述了渤海赤潮发生的历史、现状与特点,并且较详实地阐明了渤海赤潮的时空特征与变化趋势,赤潮优势种类与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重点发生赤潮的海域为:渤海湾、莱州湾、辽东湾西部海域、辽东湾中部海域和营口鲅鱼圈附近海域;重点发生时间段为:每年的6~8月;主要的优势种类为:夜光藻、球形棕囊藻、叉角藻、红色中缢虫、中肋骨条藻等。2000年到2006年共记录到赤潮80次,累计赤潮面积约19800km^2,年平均发生赤潮次数和面积分别是90年代年均值的4.2倍和1.6倍;而且近年来渤海赤潮的发生特点明显呈现出时间段延长、次数和面积增加、分布空间扩大、优势种类增多的发展趋势。
- 林凤翱卢兴旺洛昊马明辉
- 关键词:赤潮
- 菲律宾蛤仔食用安全和养殖环境微生物学监测与评价被引量:1
- 2013年
- 为了对庄河市蛤仔育种基地增养殖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食用安全及其养殖海水与沉积物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在连续一周年微生物学监测的基础上,进行了蛤仔食用安全和原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监测评价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食用安全性较好,致病微生物—沙门氏菌、甲肝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结果均符合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 18406.4-2001)》和欧盟进口双壳贝类标准要求(93/51/EEC)。蛤仔原产地海水和沉积物质量也较好,所有海水样品中粪大肠菌群检验结果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除冬季2个站位沉积物样品中的粪大肠菌群数量超过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要求外,其余83.3%沉积物样品中的粪大肠菌群检验结果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 林凤翱樊景凤兰睿赜卢兴旺刘述锡张国范
- 关键词:蛤仔食用安全养殖环境微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