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丽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椎肿瘤切除术中意外发现异位嗜铬细胞瘤麻醉处理1例
- 2016年
- 嗜铬细胞瘤多发生于肾上腺,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者较少见,发生于胸椎者尤其少见。我院收治1例病人,于胸椎肿瘤切除术中意外发现异位嗜铬细胞瘤,现报告如下。
病人,女,65岁,体质量60kg。因胸椎疼痛伴间歇跛行入院。CT及磁共振检查示T_2~T_3椎管内占位,考虑恶性肿瘤。诊断为胸椎恶性肿瘤,拟于全麻下行T_2~T_3椎管内肿瘤切除术。
- 刘素丽李伊茜初春芹衣选龙
- 关键词:胸椎肿瘤嗜铬细胞瘤麻醉病例报告
- 多途径超声监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多途径超声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69例,围手术期应用腹部、阴道或直肠超声以及腹腔内超声动态监测。术前,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可评估子宫肌瘤的特征。术中应用多途径超声监测肌瘤位置、指引剔除。应用阴道超声评估肌瘤残留情况。结果:169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共剔除肌瘤721枚,其中非超声引导剔除肌瘤431枚,超声引导多剔除肌瘤282枚,术中结合宫腔镜剔除肌瘤8枚。超声引导下避免穿透子宫内膜患者37例,发现肌瘤部位血肿3例,发现盆腔隐匿病灶5例。应用"挑出法"剔除子宫肌瘤156枚,占肌瘤切除总数的21.63%。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应用多途径超声动态监测,可有效减少肌瘤残留,判断肌瘤的剔除方式,避免术中损伤子宫内膜,及时发现血肿病灶,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挑出法"是超声引导剔除3型、4型小肌瘤的有效方法。
- 曹佃霞陈雨龙刘素丽宋克娟刁玉超戴淑真姚勤
- 关键词:子宫肌瘤超声检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并表面麻醉在小儿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病儿189例,异物取出术中采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20g/L利多卡因表麻方法进行麻醉,大多数病儿均可很好地耐受手术操作,无呛咳及屏气、低氧血症发生。提示该麻醉方法是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较适宜的麻醉选择。
- 李琛郭翠荣刘素丽衣选龙
- 关键词:七氟醚丙泊酚气管异物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40例。D组术后镇痛泵内药物配方为1.25g/L罗哌卡因200 mL+右美托咪定4μg/kg,R组为1.25g/L罗哌卡因200 mL。分别于术前(T0)、术毕即刻(T1)、术后12h(T2)、术后24h(T3)检测病人血清P物质、β-内啡肽、孤啡肽的浓度。结果在T2、T3时间点,D组血清P物质、β-内啡肽、孤啡肽的浓度明显低于R组(t=4.68~6.24,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能够明显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血清P物质、β-内啡肽和孤啡肽浓度,为病人提供良好的镇痛作用。
- 刘素丽李伊茜初春芹衣选龙殷积慧
- 关键词:罗哌卡因神经传导阻滞神经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