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美云
-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市博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孕酮水平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效能比较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孕酮水平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七氟醚吸入的麻醉效能。方法行择期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6例,按孕酮水平分为卵泡期组23例、黄体期组23例。在持续静脉靶控输注1 ng/mL瑞芬太尼的背景下,两组采用七氟醚潮气量法吸入诱导,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0.15 mg/kg,下颌松弛后完成气管插管,并继续给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目标浓度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七氟醚目标浓度按改良序贯试验法原则进行增减给药。检测两组切皮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测算七氟醚的抑制肾上腺素能反应呼气末肺泡内最低有效浓度(MAC_(BAR)),观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卵泡期组和黄体期组患者切皮前后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体期组七氟醚MAC_(BAR)低于卵泡期组,减少约18%(P<0.05)。所有患者未见术后恶心呕吐;卵泡期组和黄体期组各出现1例术后躁动;卵泡期组出现2例低血压,1例心动过缓;黄体期组出现1例心动过缓伴随低血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七氟醚MAC_(BAR)受孕酮水平影响有所差异,处于黄体期的患者较卵泡期患者七氟醚MAC_(BAR)减少,孕酮水平较高的患者七氟醚麻醉效能增强。
- 谭美云曾伟幸泽艇刁胜翠白彩霞张春元
- 关键词:孕酮七氟醚麻醉效能瑞芬太尼
- 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4例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施以解剖定位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试验组施以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药物剂量、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麻醉药物剂量(21.23±5.49)ml少于对照组的(30.67±6.54)ml,麻醉起效时间(4.06±0.82)min短于对照组的(6.01±1.04)min,镇痛持续时间(642.84±125.61)min长于对照组的(449.94±105.4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低于对照组的29.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谭美云吴演文
- 关键词:B超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生理周期不同孕酮水平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观察生理周期卵泡期和黄体期不同孕酮水平对女性患者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根据所处生理周期阶段的不同分为L组(卵泡期)和H组(黄体期),各30例。两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前30 min分别在右前臂采血2 ml并开放静脉通道,血样本送实验室检测孕酮血清浓度。患者入手术室后均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完成气管插管后继续给予七氟醚2%~4%进行麻醉维持,术中维持麻醉适宜深度,脑电意识深度监测系统(Narcotrend)监测至D_(0)~E_(0)阶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孕酮水平,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Aldrete苏醒评分、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H组术前血清孕酮水平为(10.94±2.53)ng/ml,高于L组的(0.88±0.4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3.83±0.65)分低于L组的(4.37±0.96)分,Aldrete苏醒评分(9.57±0.82)分高于L组的(8.60±1.9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过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周期中不同孕酮水平对女性患者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后苏醒质量产生的影响不同,黄体期患者孕酮水平高,苏醒质量更高。
- 谭美云蒋红娥
- 关键词:孕酮七氟醚苏醒质量
- B超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啶在喉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啶在喉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接受治疗的喉显微外科手术患者90例作为对象,采取病例对照方法,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30)。A组给予常规全麻,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啶药物,而C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B超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前后T0、T1、T2、T3各时间点HR、MAP、血糖变化;支撑喉镜一次置入的成功率,手术时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苏醒时间;维库溴胺平均用量与术后疼痛VAS评分等。结果与麻醉前T0时间点相比,A组麻醉后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血糖等应激反应指标有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的应激反应指标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A组相比较,B、C组麻醉后T1、T2、T3时间点的各种应激指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组支撑喉镜一次置入成功率明显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的自主呼吸时间、完全苏醒时间、手术时长明显少于A、B组,维库溴胺平均用量更少,疼痛VSA评分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超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与右美托咪啶药物联合干预应用于喉显微外科手术中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损伤,加速患者苏醒和术后康复。
- 邓丽珍李正民张春元蒋红娥谭美云
- 关键词:喉显微外科手术喉上神经阻滞右美托咪啶
- 压力控制呼吸复合气管导管端持续供氧在预防婴幼儿麻醉二氧化碳蓄积的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为了提高婴幼儿麻醉安全性,探讨压力控制呼吸复合气管导管端持续供氧在预防婴幼儿麻醉二氧化碳蓄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本院2018年5月~2019年6月需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治疗的婴幼儿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奇、偶数法将其平均分组,其中在常规全身麻醉插管后用普通麻醉机行压力控制呼吸(压力12~15cm H2O,频率20~25次/min)复合气管导管端持续以2L/min氧流量供氧的3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在常规全身麻醉插管后用普通麻醉机行压力控制呼吸(压力12~15cm H2O,频率20~25次/min)的3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两组均于麻醉后30min查动脉血气一次,比较两组二氧化碳蓄积占比及术中生命体征变化的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二氧化碳蓄积占比(6.7%)明显低于对照组(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和抽血气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各生命体征[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麻醉过程中采用压力控制呼吸复合气管导管端持续供氧,能够减少二氧化碳蓄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饶祖华张春元曾伟谭美云
- 关键词:婴幼儿麻醉气管插管二氧化碳蓄积
- Narcotrend监测下序贯法测定丙泊酚抑制小儿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Narcotrend(NT)监测下序贯法测定丙泊酚抑制小儿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_(50))及95%的可信区间(95%CI)。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儿25例,1-3岁,ASAⅠ或Ⅱ级。在NT监测下采用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复合固定剂量的瑞芬太尼及维库溴铵进行全麻诱导插管。丙泊酚诱导剂量按序贯法原则根据插管反应进行增减给药,初始剂量为2 mg/kg,相邻剂量对数梯度为0.1。插管反应标准:插管后MAP或HR的均值较插管前基础值上升幅度≥10%,为插管反应阳性(+),反之,则为插管反应阴性(-)。依次试验,从阳性到阴性或从阴性到阳性,出现6个交叉点后停止试验。采用Dixon and Massey序贯分配试验法公式计算丙泊酚ED_(50)及95%CI。结果所有患儿插管后NT、HR、MAP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上升幅度与剂量呈负相关,抑制插管反应效应与剂量呈正相关,丙泊酚ED_(50)为2.23(1.96,2.54)mg/kg。结论在完善的镇痛和肌松作用下,达到意识消失的丙泊酚诱导剂量不能充分抑制插管反应,存在隐记忆发生风险,选择最小有效剂量可参考丙泊酚ED_(50)2.23(1.96,2.54)mg/kg,应用Narcotrend监测可进一步指导并优化临床用药。
- 张春元谭美云曾伟
- 关键词:插管反应
-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时最佳剂量配伍方案研究
- 2022年
-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不同剂量的配伍方案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效果,寻求最佳剂量配伍方案。方法选择小儿外科住院患儿180例,择期行腹腔镜疝气修补术,1岁-3岁,ASAⅠ-Ⅱ级。麻醉诱导方案中设定丙泊酚2.5/3/3.5mg/kg三个剂量与瑞芬太尼2.5/3/4μg/kg三个剂量进行两两组合,随机分成9个组剂量组(A-I),每组20例。所有患儿均实施无肌松插管静脉全麻,每组患儿麻醉诱导时统一先给予丙泊酚,待患儿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再缓慢给予瑞芬太尼,下颌松弛后进行无肌松气管插管,并观察插管条件及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对试验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采用丙泊酚3mg/kg联合瑞芬太尼3μg/kg进行无肌松气管插管时效果最佳,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最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1岁-3岁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全麻中,丙泊酚3mg/kg联合瑞芬太尼3μg/kg是麻醉诱导的最佳剂量配伍方案。
- 谭美云曾伟白彩霞张春元
-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
- 复合丙泊酚时艾司氯胺酮抑制不同年龄患者胃镜置入反应的有效剂量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复合丙泊酚时艾司氯胺酮抑制胃镜置入反应的有效剂量,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18~40岁)、中年组(年龄41~64岁)和老年组(年龄65~80岁)。各组患者均给予丙泊酚1.5 mg·kg^(-1)复合艾司氯胺酮静脉麻醉,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艾司氯胺酮初始剂量为0.2 mg·kg^(-1),根据胃镜置入反应的情况,确定下一例患者艾司氯胺酮的剂量,相邻患者剂量比为1.1,如置入胃镜出现阳性反应则下一例患者升高一个梯度,反之则降低一个梯度,待出现7个交叉拐点则终止该研究。采用Probit概率法计算艾司氯胺酮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95%有效剂量(ED_(95))及相应95%置信区间(95%CI)。记录生命体征、苏醒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复合丙泊酚1.5 mg·kg^(-1)时艾司氯胺酮抑制不同年龄患者胃镜置入反应的有效剂量:青年组ED_(50)为0.192 mg·kg^(-1)(95%CI:0.181~0.202 mg·kg^(-1)),ED_(95)为0.209 mg·kg^(-1)(95%CI:0.200~0.255 mg·kg^(-1));中年组ED_(50)为0.157 mg·kg^(-1)(95%CI:0.106~0.183 mg·kg^(-1)),ED_(95)为0.202 mg·kg^(-1)(95%CI:0.179~0.576 mg·kg^(-1));老年组ED_(50)为0.113 mg·kg^(-1)(95%CI:0.085~0.131 mg·kg^(-1)),ED_(95)为0.150 mg·kg^(-1)(95%CI:0.131~0.303 mg·kg^(-1))。老年组出现低血压2例,呼吸抑制1例,其他2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合丙泊酚1.5 mg·kg^(-1)时,艾司氯胺酮抑制不同年龄患者胃镜置入反应的ED_(50)和ED_(95)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趋势。
- 邓丽珍尹泉曾伟谭美云何干玲张春元
- 关键词:丙泊酚胃镜检查剂量效应关系序贯法
- 硬膜外自控联合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分娩镇痛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窒息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探讨硬膜外自控联合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分娩镇痛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窒息的影响。方法300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00例。A组产妇接受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联合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B组产妇接受持续泵注联合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C组产妇未行分娩镇痛。比较三组血气指标、产程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和窒息情况。结果A组、B组新生儿pH、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血乳酸(L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新生儿pH、PO_(2)、PCO_(2)、LAC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一产程(421.87±78.65)min短于B组的(509.87±56.42)min、C组的(514.77±56.22)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第二产程与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的Apgar评分(9.16±0.22)分均高于B组的(8.45±0.65)分和C组的(8.35±0.57)分,新生儿出生后5 min的Apgar评分(9.32±0.32)分均高于B组的(8.89±0.35)分和C组的(8.86±0.4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0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出现因窒息而死亡的新生儿。结论硬膜外自控联合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分娩镇痛效果显著。
- 吴演文张春元吴靦曾伟谭美云陈茂芳朱贺权
- 关键词:硬膜外自控镇痛窒息
-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22年
-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分娩镇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及B组,各20例。其中A组剔除1例,为产妇主动要求退出试验。两组均在第一产程宫口扩张3 cm后在L_(2~3)椎间隙实施硬膜外阻滞并留置硬膜外导管连接脉冲式镇痛泵。A组在第一产程宫口扩张至6 cm时,在超声引导下给予0.2%的罗哌卡因10 ml行单次骶管阻滞,B组不做处理,为空白对照。比较两组产妇不同产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产妇第一产程宫口扩张至10 cm时、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时、第三产程伤口缝合时的VAS评分分别为(0.21±0.42)、(0.42±0.69)、(0.37±0.50)分,均低于B组的(3.68±0.10)、(5.16±1.01)、(5.47±0.7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一产程宫口扩张至3 cm时、第一产程宫口扩张至6 cm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可安全用于分娩镇痛,无明显不良事件,不影响产程进展、对母婴无不良影响,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时镇痛疗效更好,尤其提高了第二、三产程产妇的镇痛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
- 刁胜翠谭美云蒋红娥
- 关键词:骶管阻滞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