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耀碧
-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苯并噻二唑处理对柑橘果实采后病害控制效果及机制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以‘丰脐’柑橘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BTH)和青霉菌(Penicillium italicum)、绿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des)同孔、异孔接种对柑橘果实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的控制效果,筛选出针对这3种病害控制效果最适宜的BTH浓度,在此浓度下考察打孔和浸泡处理对果实果皮内源水杨酸含量和抗病性相关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25、0.50、1.00 mmol/L 3种浓度的BTH与P.italicum、P.digitatum、C.gloeosporioides同孔或异孔接种均可以降低果实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的病斑直径,其中,0.50 mmol/L的BTH效果最好;在病害发病率方面,3种浓度的BTH处理均在果实发病初期有效果,后期效果不显著,相比之下,0.50 mmol/L的BTH效果较好。最适浓度下,通过对果实果皮内源水杨酸含量和抗病性相关酶活力的研究发现,BTH损伤接种能增加果皮内源水杨酸的含量,BTH浸泡处理对果皮内源游离态水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能促进果皮内源结合态水杨酸含量的积累;BTH损伤接种和浸泡处理均能增加柑橘果皮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力。由此推测,BTH处理诱导柑橘果实提高了其采后抗病性。
- 刘晓佳薛耀碧周雅涵姚世响邓丽莉曾凯芳
- 关键词:苯并噻二唑柑橘果实侵染性病害诱导抗病性
- 采后果实病程相关蛋白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5年
- 采后果实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s)是果实受生物或非生物胁迫诱导产生并积累的一类蛋白质总称,是果实防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可在体外表现出一定的抗菌作用。根据近年来对病程相关蛋白的研究,可将其分为17个功能家族。目前,采后果实病程相关蛋白的研究工作多以激发子为主,这些激发子通常是一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可激发果实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增强果实的抗病性。本文综述了采后果实中几种病程相关蛋白研究进展,并对采后果实病程相关蛋白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薛耀碧周雅涵邓丽莉曾凯芳
- 关键词:采后果实抗病性激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