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才智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化石
  • 4篇白垩世
  • 3篇早白垩世
  • 3篇系统发育
  • 3篇系统发育分析
  • 3篇恐龙
  • 3篇发育分析
  • 2篇新属
  • 2篇新属种
  • 2篇属种
  • 2篇恐龙化石
  • 1篇蛋化石
  • 1篇地理分布
  • 1篇亚科
  • 1篇义县组
  • 1篇翼龙
  • 1篇翼龙化石
  • 1篇英文
  • 1篇中国翼龙
  • 1篇树枝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山东省地质调...
  • 1篇名古屋大学
  • 1篇江西应用技术...
  • 1篇山东建大景园...

作者

  • 6篇沈才智
  • 5篇吕君昌
  • 2篇任天龙
  • 2篇宁振国
  • 2篇黄永波
  • 1篇张富中
  • 1篇柳汉丰
  • 1篇王金光
  • 1篇李国清

传媒

  • 3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没有牙齿的翼龙化石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总结了古神翼龙类的特征,尤其是对中国发现的没有牙齿的翼龙类(包括古神翼龙类、朝阳翼龙类及神龙翼龙类)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对比,把中国的古神翼龙类建立两个新的亚科:中国翼龙亚科及华夏翼龙亚科。从古神翼龙类头骨形态变化来看,其演化趋势是头骨由低长向短高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其食性变化有关。根据在辽西凌源四合当九佛堂组发现的一几乎完整的化石骨架建立了中国翼龙新种:凌源中国翼龙(新种),它具有以下特征:鼻眶前孔的长度与高度之比率为3.20;吻部指数为3.03;股骨与胫骨长度之比率约为0.66以及第2翼指骨与第1翼指骨长度之比率为0.85。根据发现于辽西朝阳九佛堂组的另一个体较小的古神翼龙类化石骨架,建立华夏翼龙属一新种:返祖华夏翼龙(新种)。虽然它个体较小,但是它具有华夏翼龙类似的头骨脊,然而它的第2和第3翼指骨的后面具有原始喙嘴龙类翼龙的沟状结构,以区别于其它的华夏翼龙类。返祖华夏翼龙的翼指骨后部沟状结构的出现,应为返祖现象的体现。而这一现象,在翼手龙类中为首次报道。
吕君昌滕芳芳孙德玉沈才智李国清高霞柳汉丰
关键词:早白垩世
山东青岛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被引量:2
2017年
在山东青岛地区发现了鸟脚类恐龙化石。根据尾椎椎体、肱骨、肠骨和股骨形态特征判断,它属于小型鸟脚类恐龙。虽然目前发现的材料较少,种属归属存在一定困难,但它对于研究鸟脚类恐龙的分布、演化及地层划分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化石为将来在该地区进一步发现更多的恐龙骨骼化石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任天龙王金光宁振国沈才智沈才智张富中黄永波吕君昌
山东青岛莱西地区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及其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本文报道了首次在山东青岛莱西地区晚白垩世红土崖组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蛋化石呈圆形,其直径为11 cm,蛋壳的显微构造研究表明,它属于树枝蛋类,可能为镰刀龙类恐龙所产。沉积环境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时期研究区主要为河道—河漫滩沉积环境,适宜的古气候条件是恐龙蛋孵化的理想地区;同时镰刀龙类蛋的发现,预示着将来在该地区很有可能发现镰刀类恐龙骨骼化石。
任天龙王玉叶宁振国沈才智沈才智田中康平黄永波黄永波吕君昌
关键词:晚白垩世恐龙蛋
中国的伤齿龙类恐龙化石
2017年
伤齿龙类是手盗龙类中较为独特的一支,时代从中侏罗世到晚白垩世,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中部)以及北美地区。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新标本,对中国伤齿龙类的系统分类、骨骼形态、骨组织、系统发育关系和古生物地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估与探讨。对已正式发表的中国伤齿龙类恐龙进行概括。
沈才智吕君昌吕君昌
关键词:新属种系统发育分析古地理分布
中国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伤齿龙类化石——柯氏辽宁猎龙(Liaoningvenator curriei gen.et sp.nov.)(英文)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描述了产自中国辽宁省北票市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伤齿龙类化石——柯氏辽宁猎龙(Liaoningvenator curriei gen.et sp.nov.)。它具有伤齿龙类以下特征:数量众多且密集的上颌齿与下颌齿;牙齿的齿冠与齿根之间显著收缩;齿骨侧表面具有一沟,营养孔位于该沟内;远端尾椎背部的神经棘减弱为一个沟。它不同于其它伤齿龙类的特征主要为坐骨靴大,侧面观近乎三角形,坐骨闭孔突细长;尾椎形态转变点位于第7尾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柯氏辽宁猎龙与短羽始中国羽龙(Eosinopteryx brevipenna)构成姊妹群,位于同一分支内。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特征:(1)上颌骨和下颌骨前面部分的牙齿前隆无锯齿;(2)颈肋较其相关节的椎体长;(3)肠骨前缘直。辽宁猎龙代表了辽西同等层位发现的第5个伤齿龙类。骨组织研究显示辽宁猎龙的骨骼已接近成熟,死亡时至少4岁。它为该地区的基干伤齿龙类恐龙提供了新的解剖学信息,并丰富了目前中国已知早白垩世伤齿龙类的多样性。
沈才智赵博高春玲吕君昌Martin KUNDRAT
关键词:新属种早白垩世系统发育分析
中国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基干伤齿龙类化石
伤齿龙类是最早发现和描述的恐龙之一,主要产自于北美和亚洲晚白垩世的地层中。这些小型兽脚类恐龙具有很多与鸟类相似的特征,如大的眼眶,发育较好的中耳,高的脑熵等,因此它们被认为是一类与鸟类关系最为密切的非鸟兽脚类恐龙。目前为...
沈才智吕君昌
关键词:早白垩世义县组系统发育分析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