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育

作品数:2 被引量:43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篇导洞法
  • 1篇断面
  • 1篇断面隧道
  • 1篇信息化施工
  • 1篇三导洞法
  • 1篇隧道
  • 1篇隧道工
  • 1篇隧道工程
  • 1篇围岩
  • 1篇围岩位移
  • 1篇密集建筑群
  • 1篇结构形式
  • 1篇控制研究
  • 1篇监测分析
  • 1篇建筑
  • 1篇建筑群下
  • 1篇拱顶
  • 1篇拱顶沉降
  • 1篇CRD法
  • 1篇沉降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武...
  • 2篇厦门路桥建设...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武汉中科智创...

作者

  • 2篇覃卫民
  • 2篇杨育
  • 1篇王涛
  • 1篇任伟中
  • 1篇梁超
  • 1篇杨平

传媒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密集建筑群下大断面隧道施工反馈分析及安全性控制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厦门梧村隧道施工影响区域内建筑物密集,具有超浅埋、大跨度、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地面建筑物保护要求高等高风险特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研究并实施复杂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条件下隧道的动态反馈分析方法。现场监测内容有建筑物及地表沉降、建筑物裂缝、建筑物倾斜、隧道拱顶沉降、隧道围岩收敛、土体深部位移、土体分层沉降、爆破震动、地下水位等,对重要建筑物还采用静力水准仪进行自动化监测。在对梧村隧道进行施工反馈分析过程中,按照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要求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运作体系,根据城市隧道工程修建经验以及梧村隧道前期研究成果,对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以及隧道自身结构的影响进行监测,除采取常规监测手段外,以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自动化监测、监测信息管理和预测预报系统、局域网和广域网进行监测信息反馈、桌面报警系统和电子显示板等预警设施等先进技术来开展施工反馈分析工作,使梧村隧道施工反馈分析工作具有鲜明的信息化特色。
杨平覃卫民杨育王涛
关键词:隧道工程密集建筑群信息化施工
复杂结构形式隧道的围岩位移监测分析被引量:27
2010年
厦门市梧村隧道为双向六车道隧道,隧道结构形式设计复杂,分别由双连拱、小净距、初期支护连拱和分离式隧道组成。现场监测工作以隧道拱顶沉降和围岩收敛为主,结合施工措施和开挖工序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成果表明:三导洞法施工主洞沉降所占比例不到侧导洞沉降的一半,双连拱隧道结构型式适用于对沉降控制要求较高的隧道工程;CRD1部开挖产生的拱顶沉降可以超过累计沉降值的50%;核心土开挖后布设测点造成的总损失量约占累计沉降值的37.5%;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措施加固围岩对控制隧道拱顶沉降取得较好的效果;管棚区域出现较大下沉与管棚工作室的断面稍大以及管棚两端受其自重影响较大有关;临时支护的拆除对拱顶沉降和围岩收敛的影响较小;开挖和注浆是引起围岩出现较大收敛变形的主要施工因素,其中注浆对围岩的收敛位移影响更大;初期支护连拱隧道右洞开挖对左洞二次衬砌的收敛稳定有一定的影响。
覃卫民李祺任伟中梁超杨育
关键词:三导洞法CRD法拱顶沉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