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作品数:14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瘤牛和普通牛肝脏、脾脏组织microRNAs的鉴定与差异表达分析 家牛由瘤牛(Bos indicus)和普通牛(Bos taurus)两种类型组成,二者间不仅在外形方面差异明显,而且在对动物疫病的抵抗力和耐受性方面也存在差异。目前,随着人类对动物蛋白需求的持续增加,在家畜生产实践中为了... 李蓉 刘合松 陈艳艳 段昕妤 闫海亚 肖蘅 陈善元关键词:瘤牛 普通牛 MICRORNA 差异表达分析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云南真蝎属(Euscorpiops)两个物种的分子鉴定 传统上对蝎目(Scorpiones)动物的分类主要依靠形态和行为特征来进行划分,但由于该类群物种间的形态特征极为相似,使得物种的划分和鉴定存在困难.为了弥补传统分类方法的不足,本研究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 李蓉 郑雨田 李春青 杨振升 杨阳 陈善元 肖蘅关键词:线粒体COI基因 系统发育 家养牛品种间抗病力差异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2017年 近年来,家养牛疫病的频繁爆发、潜在传染风险增加及天然抗病力下降,引起了多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现已发现家养牛品种间抗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并已开展了大量研究来解析其分子遗传基础。本文将从家养牛疫病概况、家养牛品种间抗病力存在差异的证据及其分子遗传基础研究进展这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为抗病育种提供文献依据。 曾本娟 李蓉 肖蘅 陈善元代表性鱼类物种全基因组测序研究进展 2017年 鱼类不仅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还是研究脊椎动物演化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鱼类代表性物种信息,从鱼类的基因组倍增、重要基因的演化、免疫系统的演化等3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了解脊椎动物从原始无颌类到软骨鱼类再到硬骨鱼类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组或基因变化,为今后鱼类进化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陈泓宇 陈艳艳 李蓉 肖蘅 陈善元关键词:鱼类 全基因组测序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壮真蝎与普洱真蝎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 2017年 对蝎类物种的传统分类主要依靠形态和行为特征,但由于该类群种间形态特征极为相似,物种的划分和鉴定困难。为弥补传统分类方法的不足,本研究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形态相似的壮真蝎Euscorpiops validus和普洱真蝎E.puerensis进行分子水平的物种鉴定。采用PCR扩增测序获得壮真蝎与普洱真蝎共24个样本的COI基因部分片段序列(660 bp),进行了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及单倍型网络图分析。结果显示:壮真蝎15个样本中共检测到4个单倍型,单倍型之间的相似度为99.3%~99.8%;普洱真蝎9个样本中共检测到4个单倍型,单倍型之间的相似度为99.6%~99.8%;2种蝎的种间序列相似度为90.1%~90.6%,单倍型间的稳定差异核苷酸位点数为61个。壮真蝎与普洱真蝎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4 0、0.002 3,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03 9,且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的34.6倍。此外,分子系统发育树显示壮真蝎与普洱真蝎的单倍型序列各自聚为2个单系枝,且具有很高的分枝自举值(100%)。单倍型网络图结果也显示壮真蝎与普洱真蝎8个单倍型明显分为2大类群,且壮真蝎的单倍型HAP2与普洱真蝎的单倍型HAP7之间的突变步数高达62步。上述结果不仅进一步确认壮真蝎与普洱真蝎为2个不同的物种,且表明线粒体COI基因可用于开展真蝎属Euscorpiops物种的分子鉴定。 李蓉 郑雨田 李春青 陈艳艳 杨振升 陈善元 肖蘅关键词:COI基因 分子鉴定 云南丘北仙女虾一物种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明确云南丘北仙女虾一物种的具体种类,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30个样本的COI基因与18S r DNA基因的部分序列片段(长度分别为658 bp和325 bp)。基于NCBI数据库BLAST相似性比对发现COI基因与18S r DNA基因序列同Streptocephalus sirindhornae相似度最高,分别为96%和100%。序列分析发现COI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15个简约信息位点,22个变异位点,8个单倍型;18S r DNA基因序列中只检测到1个简约信息位点,1个变异位点,2个单倍型。此外,结合Gen Bank中无背甲目部分科物种的同源序列,进行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丘北仙女虾与弯头虫科的S.sirindhornae种间遗传距离为4.3%,属于种内水平;与钗额虫科的Thamnocephalus platyurus种间遗传距离为21.1%,属于种间水平。此外,系统发育树显示:丘北仙女虾与S.sirindhornae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单系枝,COI树的支持率为100%,18S r DNA树的支持率为72%。上述结果表明云南丘北仙女虾是弯头虫科的Streptocephalus sirindhornae,而不是钗额虫科的物种。同时,还表明COI基因相比18S r DNA基因更适合用于仙女虾物种的分子鉴定。 李蓉 陈艳艳 和忠廷 杨洪福 李春青 曾本娟 陈善元 肖蘅关键词:COI基因 RDNA基因 分子鉴定 云南丘北锐眼蚌虫属(Ly nceus)未定种的分子鉴定 为了明确云南丘北锐眼蚌虫属(Lynceus)未定种的分类地位,本研究首次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对采自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的锐眼蚌虫属未定种进行了分子鉴定。本文共测定了未定种37个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I)... 李蓉 陈艳艳 王霞飞 杨洪福 李春青 陈善元 肖蘅关键词:COI基因 系统发育 分子鉴定 云南丘北疑是"旋额虫"物种的分子鉴定 本研究通过对采自云南省丘北县30份疑是"旋额虫"样本进行分子鉴定.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I)与18S核糖体RNA基因(18SrDNA)的部分DNA序列片段,长度分别为658b... 李蓉 陈艳艳 和忠廷 李春青 杨洪福 陈善元 肖蘅关键词:线粒体COI基因 分子鉴定 RAD-seq技术在鱼类基因组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8年 限制性酶切位点相关DNA测序(restriction-site 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RAD-seq)是在二代测序技术上发展起来的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该技术操作简单、实验成本低、并且简化了基因组的复杂度.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物种数最多的类群,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常作为基因组学的研究对象.目前,在鱼类基因组学研究中,RAD-seq技术广泛应用于鱼类的系统发育、物种分化、遗传图谱、群体遗传和适应性进化等方面的研究.研究主要基于RAD-seq技术在鱼类基因组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刘涛 李蓉 肖蘅 陈善元关键词:鱼类 中国部分地区黑胸大蠊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地理结构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探讨中国部分地区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地理结构,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9个地理种群88个黑胸大蠊样本的线粒体COI基因长度为658 bp的部分序列片段,开展了黑胸大蠊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基因流和系统发育地理结构分析。结果显示:黑胸大蠊COI基因共检测到11个变异位点和7个单倍型(Hap1-Hap7),其中单倍型Hap3为9个地理种群所共享;总种群的单倍型多样度(Hd)和核苷酸多样度(Pi)分别为0. 327和0. 0017,种群的中性检验Tajima's D值为-1. 2743,结果不显著,说明黑胸大蠊在较近的历史上未经历群体扩张;总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 1060;基因流Nm为4. 22,表明种群间存在较强的基因交流。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图分析发现各地理种群的所有单倍型并没有单独聚在一起,同来自其他地理区域种群的单倍型相隔开; 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其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种群间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Mantel分析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无显著相关性(R=0. 0038,P=0. 5670)。上述结果表明黑胸大蠊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且种群间没有显著的系统发育地理结构。 徐永媛 李蓉 陈艳艳 陈善元 肖蘅关键词:黑胸大蠊 COI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