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瀚洋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1
-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技术方法被引量:1
- 2013年
- 2010—2012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本次普查以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为单元,由县级普查机构通过收集基础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组织实施各个指标数据的采集,将各类水土保持措施分别汇总得到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数据,经地(市)级、省级普查机构对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复核论证后上报国家水利普查机构,国家普查机构进行全国水土保持措施汇总。在普查实施的各工作环节,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案,并施行严格的过程控制手段,保证了普查的数据质量。普查的时间节点为2011年,普查数据为2011年现存的正在发挥水土保持作用的措施数量。全面介绍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措施普查的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规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 李智广王爱娟刘宪春曹全意张瀚洋
- 关键词:植物措施治沟骨干工程
-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省际分布特征被引量:16
- 2013年
-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育广泛,沟蚀是导致黑土区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明晰侵蚀沟在黑土区各省(区)的分布特征是沟道治理的前提。以黑、吉、辽、内蒙古四省(区)分布在黑土区范围内的171个县(市、区、旗)为研究对象,应用3S技术获取侵蚀沟数量、面积、长度等信息,分析了侵蚀沟省际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黑土区沟蚀严重,沟壑密度达到0.21 km/km2,耕地广布,降雨及冻融等多重作用造成四省(区)88.67%的侵蚀沟处于发展状态。四省(区)按侵蚀沟数量排序为黑>内蒙古>吉>辽,按单位面积内侵蚀沟数量排序为吉>辽>黑>内蒙古;按侵蚀沟面积排序为内蒙古>黑>吉>辽,按单位面积内侵蚀沟面积排序为内蒙古>吉>黑>辽,按侵蚀沟长度排序为内蒙古>黑>辽>吉,黑、吉、辽、内蒙古沟壑密度分别为0.12、0.13、0.17、0.38 km/km2。降雨、植被、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等因素的不同造成黑土区四省(区)侵蚀沟分布特征具有显著差异。
- 王岩松王念忠钟云飞顾广贺范昊明张瀚洋
-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