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霞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胶体32磷酸铬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皮肤海绵状和混合型血管瘤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胶体32磷酸铬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或/和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638例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或/和混合型血管瘤,共计778个皮损分别接受1~3个疗程32磷酸铬联合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平均注射剂量为(673±275)k Bq/cm2,混合型血管瘤皮损辅助32磷敷贴治疗,根据血管瘤大小及患者年龄评价治疗效果。【结果】①平均疗程1.59个,按瘤体面积判定:1~3个疗程的累计治愈率分别为64.27%、89.08%和96.14%,累计有效率分别为91.90%、97.17%和98.07%。瘤体越小,其治疗效果越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②按患儿年龄判定:1~3个疗程患儿的累计治愈率分别为62.70%、88.25%和94.67%,累计有效率分为别为89.66%、96.08%和98.12%。年龄越小,效果越明显,各疗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胶体32磷酸铬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是一种治疗小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选用。
- 刘生卢献平梁九根蒋宁一张弘刘幸光陈少雄吴桂霞
- 关键词:地塞米松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
- 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双侧股骨颈骨密度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23年
- 背景:应对骨质疏松症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被认为在改善预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分析影响双侧股骨近端骨密度差异的相关因素,探讨提升双能X射线吸收法诊断效能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7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核医学科进行双能X射线吸收法骨密度检查共207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分组后分析组间差异性及导致差异性的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校正,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预测效能。结果与结论:①入组受检者个体双侧股骨颈骨密度的差异[高于最小有意义变化(LSC)]与左右利手、睡眠朝向偏好等无显著相关关系(P均>0.05);②对于绝经后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当左侧股骨颈T值为-0.9或-1.0时(且此时骨密度值与T值为-1.1时的骨密度值差值大于LSC)加做右侧检查则可明显提高骨量减少的诊断率(P<0.001),且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传统因素后提示其为独立影响因素,OR=0.001,95%CI(0.000-0.326),P=0.0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预测其改变诊断的效能:曲线下面积=0.765,95%CI(0.536-0.993),P=0.018;③提示对于绝经后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当其左侧股骨颈T值为-0.9或-1.0时(且此时骨密度值与T值为-1.1时的骨密度值差值大于LSC),行腰椎+双侧股骨近端双能X射线吸收法骨密度检查较单侧检查可显著提高骨量减少的诊断率。
- 尹玉萍刘嘉辰郭宁宁李创权刘秀文张淑康林雪晴唐维陈少雄刘幸光吴桂霞李龙刘静张弘
-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
- 32P敷贴血管瘤治疗护理
- 目的血管瘤是一种由皮肤毛细血管增生扩张所形成的良性肿瘤。临床上用~(32)P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和葡萄洒色痣。采用分次小剂量~(32)P敷贴治疗,配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方法按0.925 MBq/cm~2的剂...
- 吴桂霞张占磊张弘
- 胶体32P局部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 卢献平刘生梁九根蒋宁一刘幸光陈少雄吴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