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生 作品数:9 被引量:5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水利工程 更多>>
武汉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生态足迹理论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量化评价尺度。通过对水资源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模型的构建,计算分析了2005-2012年武汉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同时选用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盈余、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等指标对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2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年际变化大;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每年都在不断下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在逐步提高;除2010年外,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均突破1,水资源总体上处于不安全状态。 刘汉生 王晖 张婷 吴宜进 张永利关键词:水资源 生态足迹 可持续利用 基于PSR模型的湖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在充分了解湖北省现有湿地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内涵,运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湖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分值(Y)为2.9867,位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标准[2,3]之间,处于脆弱状态;(2)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压力指标和状态指标综合分值(Y)分别为1.3123和1.0462,属于脆弱状态和亚健康状态;(3)人类活动强度、化肥、农药利用强度、湿地递减率、水质状况、植被覆盖、河流补给状况以及管理水平等指标是影响湖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 张永利 罗佳 王留林 刘汉生 王盈晓 吴宜进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PSR模型 武汉市水土流失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8 2015年 水土流失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而且阻碍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武汉市水土流失成因、不同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武汉市水土流失加剧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密切相关;水土流失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部分区域侵蚀程度有所加剧,表现为强烈、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不断增加,人为造成的局部水土流失依然严峻;城市水土流失主要呈现大分散、小集中、范围广等特点,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主要集中在林草植被恢复率较低的地区。通过对武汉市的水土流失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策。 张永利 王晖 王留林 刘汉生 吴宜进关键词:水土流失 治理措施 湖北省黄冈市欠发达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运用黄冈市2000、2005和2010年3期的Landsat TM和Landsat ETM+遥感数据,采取像元二分模型,进行植被覆盖度计算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同时将植被覆盖度与坡向、坡度、高程进行叠加,进一步探讨地形因子对植被覆盖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2000—2010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呈现出先上升后退化趋势,植被状况整体上表现为趋向恶化;(2)东部植被覆盖空间分布较高,中南部植被覆盖状况较稳定,而北部和中西部植被覆盖状况相对较低;(3)植被覆盖度在阴阳坡分布较稳定,植被覆盖度分布密集区域主要集中在高程为300米、坡度为15°-25°的区域内。研究结论对推进黄冈市植被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刘汉生 吴宜进 张永利 王留林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植被覆盖度 植被指数 基于RS和GIS的黄冈市湿地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为推进黄冈市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有效管理,运用RS和GIS对2000年、2010年黄冈市的遥感影像进行信息解译和提取,确定了湿地类型的面积和分布状况,并结合动态度模型分析了湿地类型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2表明2000~2010年黄冈市湿地总面积减少了1 200.29 km^2,尤其是河湖湿地、水稻田和沼泽湿地减少较多;各湿地类型双向变化率都较小,而建设用地却高达12.21%,湿地受人为活动干扰明显;社会经济发展对天然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占用以及湿地自身演化、气候变化是湿地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刘汉生 张婷 张永利 吴宜进 王留林关键词:RS和GIS 湿地 城区道路沿线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及防治效果 被引量:2 2015年 城区道路是城市内部及城市对外联系的枢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空间。为控制因城区道路沿线输变电工程项目开发建设导致的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必须加强项目区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武汉市球场路(供电大厦)110 k V输变电工程为例,在介绍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及分区、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的基础上,利用工程监测数据,定量分析了球场路(供电大厦)110 k V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城区道路沿线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期间,通过采取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降低了水土流失危害,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明显减少,城区道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改善。 张永利 王晖 刘汉生 王留林 王盈晓 吴宜进关键词:输变电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 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践及防治效果 被引量:6 2015年 为更好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水土保持防治效果,以兴隆—容城220 k V输电线路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和产生的危害,并结合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各种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落实到位,输电线路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拦渣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6项指标,均达到设计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减少了工程建设对地表造成的扰动和破坏,极大地避免了工程施工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实现了输变电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吴博文 刘汉生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 水土流失 湖北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被引量:7 2014年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以及旅游业的多元化快速发展,湿地生态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亲近。湖北省湿地资源丰富多样,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优越,但在开发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开发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该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王留林 罗佳 吴宜进 张永利 刘汉生 王盈晓关键词:湿地生态旅游资源 SWOT分析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农户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状况研究——以鄂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9 2015年 以鄂西地区利川市两类典型水土保持项目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农户对水土保持工程的认知、行为特征及评价,并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水土保持行为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水土保持的参与认知度较高,但是责任意识较差,更多的寄于政府,同时农户主要以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形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但在水土保持维护、组织、监督管理方面参与度较低;农户的教育水平越高,其参与水土保持的程度越高;影响农户参与水土保持行为的因素主要是农户教育水平和水土保持外部环境;农户是否愿意参与水土保持与农户教育水平、政府采取的增收措施和工程补偿、水土保持工程进展呈显著性关系;农户主动参与水土保持工程与农户教育水平、是否检举破坏水土资源行为呈显著关系。结果对于揭示农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行为机理有重要意义。 廖炜 高超 刘汉生 吴宜进关键词:水土保持 LOGISTI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