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凯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L-4和IL-17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综合征诊断及疗效评价研究
- 2022年
- 目的研究血浆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7的水平变化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植入综合征(ES)的关联性,确定ES诊断及预测标志物。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017-2020年在该科住院38例行异基因HSCT患者(研究组)移植前、移植后10d及发生ES时、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时血浆中12种细胞因子浓度,同时与选取的健康者2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分析移植后第10天IL-4、IL-17水平作为ES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研究组38例患者HSCT后有9例发生ES,13例发生a GVHD,16例未发生ES及a GVHD。与a GVHD组、无ES及a GVHD组比较,发生ES组患者血浆IL-4、IL-17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T后,ES患者血浆IL-4、IL-17水平较移植前显著上调,且在治疗好转后表达水平较发生ES时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SCT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T后第10天,ES患者IL-4、IL-17水平明显高于无E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表达水平增高先于临床诊断。该检测时间点,IL-4诊断ES曲线下面积为(0.947±0.024),特异度为0.93%,敏感度为0.72%;IL-17诊断ES曲线下面积为(0.853±0.056),特异度为0.83%,敏感度为0.75%。IL-4+IL-17诊断ES曲线下面积为(0.896±0.031),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90%、0.73%。结论IL-4和IL-17可作为异基因HSCT后ES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的特异性标志物。
- 向立丽王倩蒙延娜付春梅段雅雅冯凯李晓林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植入综合征生物标志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龄白血病1例及文献复习
- 2017年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发病率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而明显增高,老年患者的总体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远低于非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存在较多预后不良因素。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AHSCT)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及支持疗法的进步,国内外不断探索提高AHSCT年龄上限,以使更多老年患者受益。部分高龄白血病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对安全、有效,可望长期存活。本文介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龄白血病1例。
- 张璞李晓林张慈现向立丽冯凯付杰
- 关键词:自体移植造血干细胞
- 实用细胞冻存技术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实用细胞冻存技术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1例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收集袋总容量100~150 m L,其中二甲基砜(DMSO)占总容量的10%、异体同型病毒灭活血浆占20%、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占70%。超净台无菌操作分装后放置于-20℃的冰箱冻存12 h,再置于-80℃冰箱冻存。与常用冻存技术做对照,移植前复苏干细胞,检测细胞活性、单个核细胞计数(MNC)和CD34+细胞的回收率;移植后观察患者粒细胞、血小板植入时间。结果:复苏干细胞后检测细胞活性(89.10±3.98)%,MNC和CD34+细胞的回收率分别为(91.84%±2.32)%和(90.59%±1.7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12 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18 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SO与病毒灭活血浆是一种经济、易操作的干细胞冷冻保护剂。
- 张璞李晓林薛燕张慈现向立丽段雅雅冯凯付杰
- 关键词:细胞冻存自体造血干细胞
- 国产猪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国产猪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p-ALG)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SAA患者的临床资料。预处理方案为p-ALG+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异基因HSCT方式采用外周干细胞+骨髓血(采集骨髓血总量小于400ml,不更换穿刺点)。记录p-ALG相关并发症、移植后造血干细胞重建时间、疗效等。结果发生p-ALG过敏反应1例,无血清病反应。5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时间为第11~17天,血小板计数>20×10^9/L时间为第11~15天,短串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均为完全供者嵌合体。3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给予甲泼尼龙、他克莫司等治疗,均顺利控制。脱离输红细胞悬液时间为第9~87天。随访1~37个月,患者生活状况良好。结论p-ALG应用于SAA异基因HSCT中疗效肯定,费用明显降低,值得推广。
- 张璞冯凯付杰薛燕张慈现向立丽马家乐李晓林
- 关键词:贫血抗淋巴细胞血清造血干细胞移植
- 倾向性评分匹配评估RVD方案序贯Auto⁃HSCT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评估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RVD)方案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采用RVD方案治疗且已完成36个月随访的49例MM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收集同期本医院收治的采用RVD方案序贯Auto⁃HSCT方案治疗且已完成36个月随访的54例MM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运用PSM法(1∶1,卡钳值=0.01)基于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将对照组与观察组配对,获得组间协变量均衡样本(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8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36个月的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的ORR、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疲乏、皮疹、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随访期间无失访),观察组病死4例,生存率为90%,平均生存时间35.61(95%CI:35.541-35.685)个月,对照组病死10例,生存率为75%,平均生存时间34.70(95%CI:34.559-34.832)个月,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VD方案序贯Auto⁃HSCT治疗MM可以提高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安全性较好。
- 王洋薛燕付春梅冯凯李晓林段雅雅张慈现杨宇娟石浩付杰蒙延娜王晖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来那度胺硼替佐米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抗人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在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比较抗人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在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4月我院36例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年龄、性别、供者类别、HLA配型相合度及回输的单个核细胞计数、CD34细胞计数、预处理方案等。按照预处理方案选择ATG或ALG将患者进行分组,ATG组11例,ALG组25例。观察2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情况,急性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患者生存情况及移植后病毒感染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6.4(2.0~71.3)个月,ATG组和ALG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9(9.0~41.0)个月和38.0(5.0~71.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截至随访结束,ALG组和ATG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4 d和13.3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ATG组和ALG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27.3%和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ALG组和ATG组移植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2.0%和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ALG组和ATG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分别为44.0%和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分别为44.0%和18.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6)。结论:ALG在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疗效与ATG相当,虽然ALG组慢性移植物抗宿病发生率高于AT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蒙延娜马家乐付杰冯凯李晓林张慈现
- 关键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恶性血液病
-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采用Haplo-HSCT治疗的SAA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14岁。干细胞供者为患者父母。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氟达拉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2例加用全身照射。采用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及吗替麦考酚酯(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观察造血干细胞重建情况,定期监测供体细胞嵌合率,监测感染、GVHD、肝静脉闭塞病(VOD)、出血性膀胱炎(HC)、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14.80±3.24)d,血小板计数植入时间(15.00±3.42)d。移植1个月后复查患者嵌合情况,均为完全嵌合。7例发生急性GVHD,其中Ⅰ~Ⅱ度5例,Ⅲ度1例,Ⅳ度1例。2例发生慢性GVHD,其中1例局限于口腔,1例为全身皮肤受累的广泛型慢性GVHD。所有患者未出现肝静脉闭塞病和出血性膀胱炎。平均随访8.5(2~18)个月,未出现移植相关死亡。结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SAA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张璞冯凯薛燕张慈现王洋李晓林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引量:4
- 2023年
- 背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重、病死率高,需快速恢复造血功能,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一线治疗方案,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首选,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替代治疗方案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1年7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8例,接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16例。2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方案。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孢素联合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此基础上增加吗替麦考酚酯。结果与结论:①2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有2例患者预处理期间死于严重感染,其余22例均达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2.5(10-18)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4.5(10-26)d;②22例植入成功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8例(36%),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计发生4例(18%),Ⅲ/Ⅳ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③18例患者存活,6例患者死亡,5年预计总生存率为74%;④结果表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治疗手段,同胞全合供者作为首选,无同胞全相合供者时可选择单倍体相合供者作为替代。
- 付春梅张璞王洋李晓林薛燕付杰张慈现杨宇娟段雅雅冯凯
-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预后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96例临床分析并29月随访
-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就诊的96例1型糖尿病患者,年龄1岁7月-25岁。病程36天-3年2个月。其中18例患者因年龄小无法使...
- 冯凯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1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