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昊翔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小麦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脱镁叶绿素
  • 2篇酶基因
  • 2篇克隆
  • 2篇基因
  • 1篇性状
  • 1篇叶绿素酶
  • 1篇叶片
  • 1篇水解酶基因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品系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主要农艺性状
  • 1篇小麦品系
  • 1篇小麦叶

机构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马昊翔
  • 3篇孙黛珍
  • 2篇王曙光
  • 1篇景蕊莲
  • 1篇史雨刚
  • 1篇梁增浩
  • 1篇王玉斌
  • 1篇周福平

传媒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麦脱镁叶绿素脱镁叶绿酸水解酶基因TaPPH及编码蛋白和克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脱镁叶绿素脱镁叶绿酸水解酶基因<I>TaPPH</I>,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以及该基因的克隆方法。所述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I>TaPPH<...
王曙光孙黛珍王绘艳马昊翔王玉斌周福平
文献传递
30份春小麦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为了合理利用春小麦种质资源,给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对30份供试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蘖数、生物产量、单株产量、穗粒数、穗长、千粒重、株高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10%,是影响春小麦特征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参试材料分为3类,第Ⅱ类材料的综合表现较优,该组材料的生物产量、单株产量较大,千粒重、穗粒数适中,是综合性状表现较为理想的育种选择材料。
王绘艳史雨刚马昊翔董凡凡孙黛珍
关键词:春小麦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小麦脱镁叶绿素酶基因(TaPPH)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叶片衰老是植物叶片发育的最后阶段,最终导致整个叶片死亡。其中,叶绿素降解是叶片衰老过程中最明显的现象。近年来一些研究逐渐揭示了由脱镁叶绿素酶(Pheophytinase,PPH)对叶绿素进行脱植基这一新的叶绿素降解途径。...
马昊翔
关键词:小麦克隆基因表达
小麦结实小穗数QTL分析
2014年
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抗旱高产小麦品种提供基础,以小麦‘旱选10号’/‘鲁麦14'DH群体为材料,在干旱胁迫及正常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于2010年和2011年考察小麦主茎结实小穗数,通过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其QTL,研究控制小麦结实小穗数的数量性状基因.共检测到7个加性QTLs和2对上位性QTLs.加性QTL的LOD值介于2.56~5.08之间,分别位于2D、4A、6A和6B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7.19%~13.65%;上位性QTL的LOD值分别为5.24和5.47,分别位于3A和6B与4B和5B染色体上,对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3.71%和17.93%.其中QFns-6A-2于2010年正常灌溉和2011年2种水分条件下均被检测到,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马昊翔董凡凡梁增浩王曙光王绘艳景蕊莲孙黛珍
关键词:小麦DH群体QTL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