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继乐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地震
  • 2篇地壳
  • 2篇地震机理
  • 2篇灾害
  • 2篇灾害链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下地壳
  • 2篇下地壳流动
  • 2篇大陆地震
  • 1篇地震预测
  • 1篇地震预防
  • 1篇强震
  • 1篇强震预测
  • 1篇青藏高原及邻...
  • 1篇热异常
  • 1篇结构特征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篇李德威
  • 4篇陈桂凡
  • 4篇陈继乐
  • 3篇郝海健
  • 1篇冯旻譞
  • 1篇纪星星
  • 1篇梁桑

传媒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2013天灾...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我国西南灾害链的结构、成因及强震预测
强震预测对于国内外的地质学者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中国西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地质灾害频发,以地震为重要环节的链式灾害更是带来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开展西南地区灾害链成因及强震预测的研究迫在眉睫。西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
陈桂凡李德威郝海健陈继乐
关键词:灾害链结构特征强震预测
文献传递
西南地区热灾害链及其与芦山地震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对西南地区干旱(森林大火)-洪涝(或冰冻)-地震灾害链的分析,发现"4·20"芦山地震震前出现了一系列与该灾害链相关的热异常现象,即:川滇地区自2009年以来,先后经历了跨年度干旱,并伴随森林大火,2012年5月中旬局地开始出现暴雨洪涝,还引发大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013年初南方多地相继出现大雾、低温、冻害、雪灾,在此期间,川滇地区还发生了一系列4.0~6.0级范围内中强地震,随后于4月20日发生了芦山地震。此外,通过芦山地震考察,发现震前8~6h内出现喷水冒砂、天气闷热、狗狂吠等宏观异常,地震的同时震中地区出现爆炸、冒烟等现象,这些现象进一步说明芦山地震成因并非断层错动,而是地下热异常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同时,结合西南地区热灾害链结构推测,西南地区近期内仍将有强震发生。
陈桂凡郝海健冯旻譞纪星星陈继乐李德威
关键词:灾害链热异常
大陆地震构造系统:以青藏高原及邻区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青藏高原及邻区三角形发震构造域是全球大陆最显著的地震多发区。脆性活动断层及其弹性回跳模式无法合理解释该区深度集中分布在10-40km的点状震源。针对发震构造和地震机理不明确这一重大科学问题,以大陆动力学和地球系统动力学新思想为指导,对青藏高原及邻区发震构造系统进行域、层、带、点相关研究,阐明大陆地震构造系统的结构型式,认为下地壳固态流变及其韧性剪切带是提供地震能量的孕震构造,中地壳韧-脆性剪切带是累积地震能量的发震构造,上地壳脆性断裂是释放地震能量的释震构造。在研究青藏高原及邻区地震构造系统及其形成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大陆地震热流体撞击的形成机理:地幔墙导致大洋中脊之下的软流圈热流物质层流到大陆特定部位汇聚加厚并底辟上升,造成大陆下地壳部分熔融和固态流变,并改变莫霍面的产状,固态流变物质侧向非均匀流动,形成大陆盆山体系,流动的韧性下地壳与脆性上地壳之间具有韧-脆性剪切滑脱性质的中地壳不断积累由下地壳热能转换而来的应变能,形成发震层,震源定位于下地壳热流物质富集带(“热河”)中的固态-半固态流变物质撞击到强弱层块之间的构造边界,不同热构造环境和撞击角度产生5种不同类型的地震。从而为大陆地震的科学预测奠定了全新的理论基础。
李德威陈继乐陈桂凡梁桑
关键词:下地壳流动地震机理地震预防青藏高原
地震预测:从芦山地震到大陆地震被引量:28
2013年
自从1990年以来,通过对青藏高原的调查和研究,认识到下地壳流动同步形成盆地和造山带,并受控于相关洋盆地幔软流圈向大陆的顺层流动和底辟作用。下地壳不均匀流动通过韧脆性中地壳热能-应变能转换孕育地震,部分发震能量通过上地壳脆性断层释放。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通常会伴生跨年度干旱和异常降雨,构成热灾害链。近5年内青藏高原东部连续发生汶川、玉树、芦山大地震,形成于从亚东流经羊八井、安多、玉树并分支流向汶川和芦山—康定的下地壳"热河"的仰冲式和侧冲式撞击作用。从2008年9月以来连续发表5篇论文,根据地壳热构造和热灾害链的时空结构对芦山地震的三要素进行了长期和中期预测。2008年9月预测从2013年开始可能发生大地震,2012年9月将鲜水河—安宁河—小江异常热流构造带5年内将发生多个7级地震的首个大震锁定在芦山或西昌。芦山地震只释放了亚东—羊八井—安多—玉树—鲜水河—安宁河—小江"热河"剩余热能中的一小部分,在西昌—会理—昭通地区、道孚—康定地区、通海—石屏地区近5年内很可能发生4个7级左右的地震。此外,华北典型的热灾害链结构表明震情严峻,环渤海地区近3年内很可能发生大地震。从地震热流体撞击机理与地震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出发,提出了动态立体监测及短临预测地震的思路和方法。
李德威陈桂凡陈继乐郝海健
关键词:地震机理地震预测下地壳流动青藏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