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岳
作品数:
1
被引量:28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合作作者
赵欣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徐强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刘杰刚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姜波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段飘飘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1篇
煤层气
1篇
煤层气开发
1篇
井网
1篇
井网设计
1篇
井位
1篇
开发井
1篇
开发井网
1篇
层系
1篇
层系调整
机构
1篇
中国矿业大学
1篇
中国煤炭地质...
作者
1篇
段飘飘
1篇
姜波
1篇
刘杰刚
1篇
赵岳
1篇
徐强
1篇
赵欣
传媒
1篇
石油勘探与开...
年份
1篇
2016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煤层气开发井网设计与优化部署
被引量:28
2016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区块煤层气为例,按照开发前期井网设计、现场优化部署和动态效果跟踪3个阶段一体化的整体思路和方法,对煤层气开发井网进行优化部署和动态调整。开发前期井网设计以煤层构造、埋深、厚度、顶底板岩性、含气量、渗透率和水文地质条件等7个方面的地质条件为依据,确定开采井网应为菱形井网,井型以丛式井为主,水平井为辅;井网方位是菱形长对角线为面割理方向,短对角线为端割理方向;高渗透区井距为300~350m,低渗透区井距为350-400m。现场优化部署要充分考虑地表、地下和钻井工程条件3个因素,并遵循地上服从地下、工程服从地质的基本要求。动态效果跟踪阶段,通过对区内井间干扰和层间干扰现象的观察,重新优化部署24口生产井,调整36口生产井的开发层系,使得区块井网设计更为合理。5a的开发实践证明,三区块优化部署后的井网和开发模式基本合理。
赵欣
姜波
徐强
刘杰刚
赵岳
段飘飘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井网设计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