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莹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麻醉
  • 3篇麻醉学
  • 3篇教学
  • 3篇丙泊酚
  • 2篇正压通气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癌根治
  • 2篇直肠癌根治术
  • 2篇通气
  • 2篇气管
  • 2篇气管插管
  • 2篇气管镜
  • 2篇清醒
  • 2篇清醒气管插管
  • 2篇细胞
  • 2篇纤维支气管
  • 2篇纤维支气管镜

机构

  • 12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青岛市第八人...

作者

  • 12篇谭莹
  • 7篇王栋
  • 3篇汪珺
  • 3篇黄洁
  • 3篇方育
  • 2篇陈文栋
  • 2篇秦海燕
  • 2篇乔飞
  • 2篇李金路
  • 1篇钱金桥
  • 1篇衡新华
  • 1篇秦海燕
  • 1篇高敏
  • 1篇王栋
  • 1篇陈燕
  • 1篇杨文燕

传媒

  • 6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罗库溴铵两种不同给药方式肌松效果的比较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比较罗库溴铵(ROC)体表面积给药法与体重给药法麻醉诱导时ROC的用药剂量、肌松起效时间、肌松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时的肌松效果及插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方法 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40例,ASA Ⅰ-Ⅱ级,麻醉诱导时采用单次剂量法给予ROC,根据ROC给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体表面积组(A组)和体重组(B组),每组20例.A组ROC用量为ROC体表面积ED95的3倍(ROC体表面积的ED95=8.32mg/m^2),B组ROC用量为ROC体重的ED95的3倍(ROC体重的ED95 =0.3 mg/kg).记录A、B2组ROC的用量、肌松起效时间、肌松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管插管时患者的Cooper评分.结果 肌松起效时间、Cooper气管插管评分及插管时SBP、DBP、MAP、HR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ROC用量低于B组(P<0.05),肌松恢复时间A组较B组快(P<0.05).结论 采用体表面积法给予罗库溴铵,可减少罗库溴铵的用量,同时能达到与体重法给药法相同的起效时间和肌松效果,肌松恢复较体重法快,对于时间较短的手术,更为安全合理.
陈燕秦海燕谭莹钱金桥
关键词:麻醉诱导罗库溴铵体表面积ED95
Seminar教学法结合PTC在麻醉危机管理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Seminar教学模式结合PTC教学法在麻醉危机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进入临床实习的2014~2015级共70名麻醉学专业实习同学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组和PS组。P组采用PTC教学法,PS组采用PTC结合Seminar教学法,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7项麻醉危机事件培训,培训完成后对所有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并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两组学生笔试成绩得分比较除记忆类题外,在理解类及分析类题型中PS组得分明显高于P组(P <0.05)。在7项麻醉危机事件临床操作技能成绩考核中,PS组得分也明显高于P组(P <0.05),且PS组全体同学通过考核。问卷调查结果显示,PS组学生除表示有占用业余时间情况外,其余选项满意度均高于P组(P <0.05)。结论将Seminar教学法和PTC培训方法结合,可以切实有效提高麻醉实习生的麻醉危机事件的应对及处理能力,同时提高课后自主学习积极性,为临床麻醉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黄洁方育谭莹王栋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临床麻醉学教学效果
青蒿素调控ENO2介导的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有氧糖酵解的机制
2023年
目的探讨青蒿素(Artemisinin)调控ENO2对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s,ccRCC细胞增殖和有氧糖酵解的作用及具体调控机制。方法分别将ccRCC细胞系OSRC2和ACHN暴露于0、10、20、30、40μmol/L青蒿素中,OSRC2和ACHN细胞经25μmol/L青蒿素处理或同时转染si-ENO2,CCK-8检测细胞活力,葡萄糖测试盒和乳酸测试盒检测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量,Western blot检测HK2、LDHA和ENO2的表达,RT-qPCR检测ENO2 mRNA相对表达。结果OSRC2和ACHN细胞存活率随青蒿素浓度和暴露时间的增加而降低,OSRC2细胞的IC_(50)值为25.47μmol/L,ACHN细胞的IC_(50)值为26.31μmol/L。ENO2在OSRC2和ACHN细胞中表达升高(P<0.01),青蒿素可下调ENO2在癌细胞中的表达(P<0.05)。暴露于25μmol/L青蒿素或敲降ENO2可抑制OSRC2和ACHN细胞的存活(P<0.001)、葡萄糖消耗(P<0.05)、乳酸生成(均P<0.05)以及HK2和LDHA的蛋白表达(P<0.05)。同时敲降ENO2且暴露于25μmol/L青蒿素组中OSRC2和ACHN细胞的存活率(P<0.001)、葡萄糖消耗(P<0.05)、乳酸生成(P<0.05)以及HK2和LDHA的表达(均P<0.05)低于仅敲降ENO2组。结论青蒿素可抑制ccRCC细胞的存活率和有氧糖酵解,并通过下调ENO2在ccRCC中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王英宝李晓云谭莹杨萌史云强平秦榕胡礼炳杨洋王春晖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有氧糖酵解青蒿素存活率
不同表面麻醉方法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有创和无创两种表面麻醉用于经鼻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手术困难气道需清醒插管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2%利多卡因行鼻咽表面麻醉+纤支镜喷洒气道表面麻醉(Ⅰ组)和2%利多卡因行鼻咽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Ⅱ组).记录入室后5 min(基础值,T0)、环甲膜穿刺注入局麻药或经FOB气管内喷洒局麻药(T1)、FOB过声门确认气管隆突位置(T2)、气管导管进入气管(T3)、插管完成1min(T4)、插管完成3 min(T5)时患者的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患者评价.结果Ⅰ组患者HR、MAP在T3时间点较T0时间点有显著增高(P=0.009,P=0.027),Ⅱ组HR、MAP在T1、T2、T3、T4时间点较T0时间点均有显著增高(P<0.05);两组间,Ⅱ组HR在T1、T2、T3、T4时间点较Ⅰ组显著增高(P<0.05),Ⅱ组MAP在T1、T3、时间点较Ⅰ组显著增高(P<0.05);Ⅰ组呛咳明显少于Ⅱ组(P<0.05);患者评价Ⅰ组好于Ⅱ组(P<0.05).结论 2%利多卡因行鼻咽表面麻醉+纤支镜喷洒气道可为经鼻FOB清醒插管提供充分的表面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更安全舒适,可以推广使用.
王栋杨文燕陈文栋谭莹
关键词:清醒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表面麻醉
肺复张后呼气末正压通气不同模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肺复张后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不同模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90例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PEEP5组和PEEP10组,设置潮气量(VD)8 ml/kg,分别在肺复张后不给予PEEP、PEEP 5 cm H2O和PEEP 10 cm H2O。观察气腹建立前(T0)、气腹建立后10 min(T1)、气腹后头低足高位20 min(T2)和气腹结束(T3)时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有效静态总顺应性(Cst)、气道阻力(Raw)、氧合指数(PaO_2/FiO_2)、死腔量(VD/VT)和肺内分流量。结果与传统组比较,PEEP5组和PEEP10组T1时Ppeak、Raw、VD/VT和Qs/Qt增加,Cst和PaO_2/FiO_2下降,T2和T3时VD/VT和Qs/Qt下降,PaO_2/FiO_2增加(P<0.05);与PEEP5组比较,PEEP10组T3时Ppeak、VD/VT和Qs/Qt下降,PaO_2/FiO_2增加(P<0.05)。结论肺复张后给予小VD(8 ml/kg)+PEEP可以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且PEEP 10 cmH2O效果更优。
黄洁乔飞王栋谭莹秦海燕方育
关键词:呼气末正压通气肺复张肥胖腹腔镜
丙泊酚对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及BDN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脑皮质BDNF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脑保护的作用.方法随机将训练后的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操作,不给予改良的Feeney氏法自由落体撞击;对照组采用改良的Feeney氏法制作大鼠脑外伤模型;丙泊酚组在脑外伤模型制备后继续经尾静脉注射丙泊酚10 m L/(kg·h)100 mg/(kg·h),持续6 h.术后3 d和14 d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评分)和Morris水迷宫试验判定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取材损伤皮质分别行RT-PCR、Western blot测定脑皮质BDNF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术后3 d、14 d脑NSS评分增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皮质BDNF表达仅在术后3 d减少(P<0.01),术后1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脑皮质BDNF表达在术后3 d、14 d表达均增加(P<0.01);且术后14 d,NSS评分减少、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结论丙泊酚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和学习记忆认知功能的恢复可能与促进BDNF的表达相关.
李金路谭莹衡新华
关键词:丙泊酚创伤性脑损伤BDNF
三七总皂苷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丙泊酚麻醉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丙泊酚麻醉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75只SD大鼠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5只。C组为空白对照;CP组采用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麻醉2 h。其他三组在丙泊酚麻醉下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制备TBI模型后:TBI组为模型对照,TP组行丙泊酚麻醉2 h, PNS组丙泊酚麻醉2 h后腹腔注射PNS 10 mg/d,连续治疗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评估大鼠神经损伤程度。结果术后第12天,TBI组逃避潜伏期较TP组及PNS组延长(P<0.05)。与术后第4天比较,CP、TP、PNS和C组术后第12天第3象限时间百分比、第3象限路程、穿越平台次数均增加(P<0.05)。与CP组比较,TBI、TP和PNS组术后NSS评分增加(P<0.05);与TBI组比较,TP组和PNS组术后NSS评分降低(P<0.05);与TP组比较,PNS组术后NSS评分降低(P<0.05)。结论 TBI影响大鼠认知功能并引起神经损伤,TBI后应用丙泊酚麻醉可改善其认知功能及神经损伤,加用PNS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其认知功能并降低神经损伤程度。
谭莹李金路汪珺王栋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丙泊酚创伤性脑损伤
丙泊酚调节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和凋亡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丙泊酚(propofol,PPF)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的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作用。方法利用1 mM MPP+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构建PD细胞模型。PPF处理组分别用10、20、40、80μM PPF在MPP+诱导前刺激SH-SY5Y细胞4 h。细胞计数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评估细胞增殖活力。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H2DCF-DA)荧光探针用于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试剂盒分别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NADPH)氧化酶的水平。Western blot用于检测线粒体和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蛋白表达以及细胞中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MPP+诱导明显抑制SH-SY5Y细胞的增殖(P<0.001),促进细胞中ROS(P<0.001)、MDA(P<0.001)、NADPH氧化酶(P<0.01)、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表达(P<0.01)并诱导细胞凋亡(P<0.001)以及促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P<0.01),减少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蛋白表达(P<0.01)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1)。PPF预处理可缓解MPP+诱导引起的SH-SY5Y细胞增殖抑制以及氧化应激和凋亡的促进作用(P<0.001),且40μM和80μM对细胞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PPF预处理可缓解MMP+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
谭莹秦海燕孙翔苏彦伊王英宝
关键词:帕金森氧化应激丙泊酚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困难气道处理模拟训练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探讨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困难气道处理模拟训练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麻醉学本科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王栋陈文栋谭莹
关键词:可视化技术困难气道麻醉学
可视化超声技术模拟训练在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可视化超声技术模拟训练在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方法将麻醉学专业本科实习生100人随机分为两组(n=50),A组实施多媒体教学,B组实施多媒体教学结合可视化超声技术模拟训练。对两组进行理论考试及模拟技能考核,并以问卷形式调查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综合评估两组教学效果。结果B组中心静脉穿刺,上、下肢神经阻滞,胸腹部神经阻滞模块成绩均优于A组(P<0.05)。B组女生桡动脉穿刺模块成绩优于男生,男生上、下肢神经阻滞及胸腹部神经阻滞模块成绩优于女生(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B组对本组教学方法的评价均优于A组(P<0.05)。结论可视化超声技术模拟训练可以提高麻醉学专业本科实习生的临床操作能力,教学效果良好,值得应用和推广。
谭莹王栋汪珺江海霞
关键词:超声技术麻醉学专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