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肝癌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及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77例、胃癌患者108例、单纯肝炎患者40例、肝炎合并除肝癌以外其他癌症患者19例及健康对照54名,取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GPC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比较GPC3和AFP单独及二者联合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GPC3与AFP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胃癌、单纯肝炎、肝炎合并除肝癌以外其他癌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GPC3水平[中位数(四分位距)]分别为0.079 ng/ml(0.198 ng/ml)、0.048 ng/ml(0.044 ng/ml)、0.073 ng/ml(0.053 ng/ml)、0.050 ng/ml(0.018 ng/ml)、0.023 ng/ml(0.011 ng/ml);原发性肝癌患者GPC3水平高于胃癌、肝炎合并除肝癌以外其他癌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均P<0.05),与单纯肝炎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0)。GPC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9.5%和94.4%,AFP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3.9%和94.0%,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2%和94.3%,GPC3、AFP单独及二者联合诊断肝癌的阳性似然比与阴性似然比的比值(DOR)分别为38.42、27.73和67.01。血清GPC3与AFP表达间有相关性(r=0.34,P<0.01)。结论GPC3与AFP联合检测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筛查、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王艳田保国赵先文史艳春王星荆结线
- 关键词:肝肿瘤甲胎蛋白类
- 瘦素受体基因表达及其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R)基因表达及其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病理学特征之问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分析技术,对15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8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病变组织、50例患者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和128例健康对照者静脉血进行LEPR基因表达及Gln223Arg多态性检测。结果LEPR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0.67%(106/150),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的56.25%(45/80)和癌旁正常组织组的44.00%(22/50)(均P〈0.005)。LEPR基因Gln223Arg的GG、C.A、AA基因型在乳腺癌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0.00%(105例)、16.67%(25例)和13.33%(20例),在良性病变组为82.5%(66例)、13.75%(11例)、3.75%(3例),在癌旁正常组织组为82.00%(41例)、14.00%(7例)、4.00%(2例),在健康对照组为82.8l%(106例)、14.85%(19例)和2.34%(3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1.56,P=0.003),GG、GA、AA基因型在乳腺良性疾病组、癌旁正常组织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G和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78.33%(235例)和21.67%(65例),与良性病变组、癌旁正常组织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2,P=0.001)。LEPR基因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87.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多因素分析表明,LEPR基因高表达、Gln223Arg多态性及腰臀比(WHR)升高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均OR〉I)。结论LEPR高表达、Gln223Arg多态性及WHR升高可能增7JI-~L腺癌发生的风险。
- 王艳杜丽莉韩存芝荆结线赵先文王丽霞王星
- 关键词:乳腺肿瘤瘦素受体基因
- 2001年至2010年山西省肿瘤医院胃癌住院患者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分析2001年至2010年间山西省肿瘤医院胃癌住院患者的特征及总体变化趋势.方法 统计2001年至2010年间所有在山西省肿瘤医院住院的胃癌病例,并对患者性别、年龄、地域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共收治胃癌住院病例14296例,其中男11 355例,女2941例,男女比例为3.86:1,胃癌住院病例数有逐年上升趋势(F=95.06,P< 0.000 1).住院患者的年龄集中在40~80岁,高峰为51~70岁.住院农村患者多于城市患者;地域分布以山西省太原市最多,其次是临汾市、吕梁市、长治市,大同市和朔州市等患者较少.结论 胃癌住院病例数有逐年上升趋势,并存在性别、年龄、地域差异.
- 徐晓琴张文丽韩存芝王艳杜丽莉孙婷田保国
- 关键词:胃肿瘤住院患者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腹盆腔多发转移一例
- 2020年
-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腹盆腔多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
- 王艳杜丽莉田保国王伟刚赵先文郗彦凤荆结线
-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转移
- 乳腺癌患者患甲状腺疾病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患甲状腺疾病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确定乳腺癌患者患甲状腺疾病的高危人群.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3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复查的乳腺癌患者.记录其年龄、手术时间、甲状腺患病情况及时间,进一步查阅以往住院病历,调查其一般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结果 、甲状腺B型超声检查结果 等.以是否患甲状腺疾病分组,筛选乳腺癌患者患甲状腺疾病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 .结果 423例乳腺癌患者中293例(69.3%)合并有甲状腺疾病.单因素分析发现,合并与未合并甲状腺疾病患者中不同年龄[〈50岁:49.5%(145/293)比76.1%(99/130),≥50岁:50.5%(148/293)比23.9%(31/130);χ2=24.297,P〈0.001]、体质量指数[18.5~23.9 kg/m2:41.0%(120/293)比52.3%(68/130);24.0~27.9 kg/m2:45.4%(133/293)比40.8%(53/130);≥28.0 kg/m2:13.7%(40/293)比6.9%(9/130);χ2=6.395,P=0.041]、绝经状态[否:59.7%(175/293)比77.7%(101/130);是:40.3%(118/293)比22.3%(29/130);χ2=12.443,P〈0.001]、雌激素受体(ER)[ER-~ER+:44.0%(129/293)比56.9%(74/130);ER++~ER+++:56.0%(164/293)比43.1%(56/130);χ2=5.951,P=0.015]分层间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孕次、产次、流产史、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三阴性乳腺癌、T分期、N分期、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分层间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50岁(OR=3.928,95%CI 1.819~8.482,P〈0.001)、ER++~ER+++(OR=1.696,95%CI 1.094~2.628,P=0.018)是甲状腺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50岁和ER++~ER+++是乳腺癌患者患甲状腺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 王伟刚田保国徐晓琴杜丽莉王艳史艳春孙婷韩存芝赵先文荆结线
- 关键词:乳腺肿瘤甲状腺疾病
- 2001年-2010年山西省肿瘤医院甲状腺癌住院患者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某省肿瘤医院甲状腺癌住院病例的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统计某省肿瘤医院2001年-2010年间甲状腺癌住院病例资料,对其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伴发疾病情况、城乡分布、血型分布等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甲状腺癌新发病例1721例(男374例,女1347例),男女比例为1:3.60,住院患者呈逐年递增趋势(P<0.05);住院患者从25岁~29岁年龄开始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40岁~49岁;甲状腺乳头状癌(占65.48%)患者住院增长速度最快(P<0.05),且21.92%伴发结节性甲状腺肿,3.46%伴发桥本甲状腺炎;而59.13%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伴发结节性甲状腺肿,8.70%伴发桥本甲状腺炎。城市多于农村,比例为1.23:1;血型以0型居最多,占30.27%,其次为B型、A型,AB型最少。结论甲状腺癌住院患者呈逐年递增趋势,并存在性别、年龄差异,城市多于农村,血型分布以O型最多,主要病理学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多伴发结节性甲状腺肿。
- 徐晓琴韩存芝张文丽王艳孙婷田保国荆结线
- 关键词:甲状腺癌住院患者
- 代谢综合征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山西省肿瘤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初次住院、临床资料完整、经病理确诊的全部65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MS诊断标准分为结直肠癌合并代谢综合征组(MS组,190例)和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非MS组,46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S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胰岛素水平[(9.2±4.7)比(6.8±4.7)μIU/L,t=8.88]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200.2±44.1)比(136.7±63.2)mg/L,t=1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S组患者肿瘤浸润深度为T3和T4期者所占比例为83.2%(158/190)、区域外淋巴结转移者占9.5%(18/190)、临床分期(TNM)Ⅲ期和Ⅳ期患者所占比例56.3%(107/190),均高于非MS组的72.6%(334/460)、4.8%(22/460)和45.2%(208/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19,P=0.04;x^2=8.61,P=0.04;x^2=8.22,P=0.04).Log-rank检验显示,MS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57.9%(99/171),低于非MS患者66.1%(279/422)(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S(HR=1.623,95%CI:1.511~1.963,P=0.0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HR=1.382,95%CI:1.031~1.765,P=0.02)、区域外淋巴结转移(HR=4.270,95%CI:2.177~7.463,P<0.01)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合并MS的结直肠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无病生存率低、预后差;MS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 张鑫江波昝丽坤琚静韩存芝王艳杜丽莉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代谢综合征X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