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侠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生物炭
  • 2篇
  • 1篇稻田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亚砷酸
  • 1篇原位钝化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水稻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稻系...
  • 1篇尾渣
  • 1篇纳米
  • 1篇根系
  • 1篇改性
  • 1篇改性纳米
  • 1篇ZVI
  • 1篇AS
  • 1篇C-N

机构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3篇王欣
  • 3篇杜艳艳
  • 3篇王侠
  • 2篇彭渤
  • 2篇谭长银
  • 1篇肖瑶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改性纳米零价铁对稻田土壤As污染的修复效能被引量:13
2017年
为实现对稻田土壤As污染的高效修复,通过制备C-NZVI(壳聚糖基稳定化纳米零价铁),分析其对还原态亚砷酸[As(Ⅲ)]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征,阐明典型竞争性阴离子/分子对C-NZVI吸附As(Ⅲ)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淹水和拮抗性肥料对稻土As的强化溶出效应,揭示C-NZVI对稻土液相As的异位吸附去除与原位补充钝化作用.结果表明:准一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很好地描述C-NZVI对As(Ⅲ)的吸附过程特征,该材料对As(Ⅲ)的最大吸附量为145.09 mg/g;当竞争性K_2HPO_4、H_3BO_3、Na_2SiO_3和CH_3COOH的摩尔浓度为0.05~0.50 mmol/L时,C-NZVI对As(Ⅲ)的去除率依然高达99%.在对稻田土壤进行淹水和依次施用NH_4H_2PO_4、(NH_4)_2C_2O_4、Na_2SiO_3三种拮抗性肥料条件下,稻土中累积溶出w(水溶态As)(18.1 mg/kg)达到土壤w(As)的30.0%;对强化溶出反应后的淹水稻土进行排水并利用C-NZVI对各步分离获得的含As液相进行异位吸附,As去除率为91.3%~99.8%,该过程使稻土中w(As)减少43.4%~52.6%;进一步利用1%和5%的C-NZVI对强化溶出后的稻土进行补充钝化,可使稻土中w(非专性吸附态As)降低94.7%~100%.研究显示,淹水强化条件下,利用C-NZVI对稻田土壤As污染进行异位去除与原位钝化的联合修复可为有效减控稻田土壤As生物有效性提供有益途径.
王侠王欣杜艳艳何香艳彭渤谭长银
关键词:原位钝化
负载铁生物炭对土壤-水稻系统As溶出特性与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与机理解析被引量:9
2017年
负载铁生物炭(FeBC)已证实对溶液体系和雄黄矿高砷(As)尾渣中的无机As具有极为显著的吸附钝化效能,但其对土壤-水稻系统中As的溶出特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尚为空白.为此,本研究系统探析了FeBC处理对水稻根际As溶出特性、根表铁膜As持留-释放模式转化和As向水稻体内各器官转运积累的影响与发生机制.结果表明,FeBC处理条件下的水稻根际pH普遍高于对照(CK),而氧化还原电位(Eh)则低于CK;FeBC处理所导致的根际Eh下降几乎同步使根际孔隙水As、Fe浓度自分蘖期后均随FeBC比例的增加而升高,且孔隙水As、Fe浓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成熟期内根表铁膜Fe、As含量均随FeBC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这一点可由微区X射线荧光(μ-XRF)所显示的2%FeBC处理中水稻根系表面Fe、As浓度均显著高于CK得到印证,而这一特点导致FeBC处理下的白根和糙米As含量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FeBC能有效提高水稻根表铁膜形成量及其对As的持留,但超过特定阈值的铁膜浓度(20~25 mg·g^(-1))对As的大量富集却可成为根系对As的吸收源,促进As向根系内的转运,并导致稻米As积累量升高.由此可见,含Fe钝化剂对水稻根际A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具有可变性,其应用风险和产生机制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杜艳艳王欣谢伟城彭渤谭长银何香艳王侠
关键词:水稻
负载铁生物炭对雄黄矿尾渣砷的钝化效果被引量:5
2017年
湖南石门雄黄矿矿区内大量As含量极高的尾渣,严重威胁着当地环境安全与居民生命健康.为推动实现对雄黄矿高As尾渣的稳定化处理,系统分析了Fe BC(负载铁生物炭)对雄黄矿尾渣中As的钝化效果,并对Fe BC钝化As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水平振荡试验和合成沉降浸出试验(synthetic precipitation leaching procedure,SPLP)中尾渣As的浸出浓度分别为103.7和173.5 mg/L;Fe BC的加入〔矿渣与Fe BC的比例(w/w)为4∶1〕使尾渣中As的浸出浓度降低72.2%~79.2%.在以模拟酸雨为淋溶液的柱试验中,Fe BC处理使淋出液中ρ(As)下降79.1%~99.3%,As淋失总量减少92.8%,但酸雨淋溶量的持续增加使出水中ρ(As)随p H的降低而缓慢上升.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发现,Fe BC表面负载的Fe原子通过羟基与砷酸根之间的配位基交换作用吸附As是Fe BC高效钝化尾渣中As的关键机制;同时,生物炭载体表面含氧官能团还可能通过氢键与As氧合阴离子或分子发生了吸附反应.研究显示,Fe BC在钝化雄黄矿尾渣中高含量As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可用于快速降低矿渣中As的浸出毒性;但在长期酸雨淋溶条件下,可能需要设置酸度缓冲层以充分保障Fe BC钝化As作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杜艳艳王欣谢伟城肖瑶王侠何香艳
关键词:A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