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特发性和症状性枕叶癫痫临床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与症状性枕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2年4月确诊为枕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为特发性组(包括早发型、晚发型)和症状性组,分别对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进行比较。结果纳入80例枕叶癫痫患儿,女28例、男52例,中位发病年龄7.0(5.0~7.0)岁,中位病程1.7(1.0~2.5)年。其中早发型组38例,晚发型组24例,症状性组18例。三组间发病年龄,发作时出现头眼偏转、自主神经症状、视幻觉、眼球阵挛、眼睑扑动、跌倒比例,检查发现视力异常、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智力测验分数低于正常及头颅MRI异常比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如背景异常、双侧枕区放电、闭眼敏感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抗癫痫治疗、单药治疗比例,以及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托吡酯使用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和症状性枕叶癫痫患儿临床特征存在差异,需依据临床发作形式、头颅影像学特点及脑电图特征综合评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杨雅婷蔡玥昊方琼陈琅陈巧彬林志吴菲菲林萌
- 关键词:儿童
- 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2013年住院的65例EB病毒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对照组单用更昔洛韦,两组其他辅助治疗相同,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热程,淋巴结缩小时间,异型淋巴细胞<10%时间,转氨酶正常时间及EBV ̄DNA拷贝量<1×103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EB病毒感染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显著。
- 郑少娟林志杨芳
- 关键词:更昔洛韦薄芝糖肽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原钙黏蛋白19基因突变致限于女性的癫痫伴智力低下临床特点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以限于女性的癫痫伴智力低下为临床特点的原钙黏蛋白19(PCDH19)基因突变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PCDH19基因突变致癫痫伴智力低下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岁11个月女性患儿,癫痫发作并存在热敏感,发作有丛集性,形式多样,伴智力落后、孤独症样表现。基因测序发现PCDH19新发突变。发作间期脑电图见右侧额中央及中线区少量尖波。头颅磁共振无明显异常。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差。结论限于女性的癫痫伴智力低下发作有热敏感、丛集性特点,早期行癫痫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提供遗传咨询。
- 方琼陈琅陈巧彬林志王珏吴菲菲
- 儿童神经副肿瘤综合征临床特点
- 2020年
-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例PNS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生化指标、脑电图、头颅MRI及腹部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3例患儿中男性2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2~6岁。均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乳酸脱氢酶高,脑电图慢波增多,腹部影像学提示腹腔肿瘤;1例脑脊液白细胞增高、寡克隆蛋白阳性;2例头颅MRI出现相应改变。结论PNS起病隐匿,行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头颅MRI、腹部影像学等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治。
- 方琼陈琅陈巧彬郑少娟林志王珏徐美莲林萌
- 关键词:儿童
-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出现睡眠中癫痫电持续状态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出现睡眠中癫痫电持续状态(ESES)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省立临床医学院儿科神经科门诊诊断为BECT的80例患儿,根据病程中是否出现睡眠中癫痫电持续状态(ESES)现象,分为ESES组(38例)和无ESES组(42例)。回顾性分析各病例的年龄、性别、首次癫痫发作年龄、治疗前发作次数、发作形式、治疗药物、治疗后发作、热性惊厥、出生情况、家族史、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放电数量、放电部位、智力等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出现ESES现象的危险因素。结果ESES组和无ESES组BECT患儿相比,治疗后仍有发作(68.4%比26.2%,P<0.001),且智力发育更差(<90分)(73.7%比38.1%,P=0.001);同时脑电图显示放电前移(47.4%比21.4%,P=0.014)及放电双侧分布(52.6%比26.2%,P=0.015)。通过Logisitc回顾分析仅提示治疗后复发是BECT患者出现ESES现象的高危因素(P=0.008,OR=4.039,95%CI:1.429~11.418)。结论BECT治疗后仍有癫痫发作是ESES现象的高危因素。控制发作,减少ESES现象,有利于减轻ESES患儿智力损害。
- 方琼陈琅陈巧彬吴菲菲王珏林志
- 关键词: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LOGISTIC回归分析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伴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感染儿童伴慢性咳嗽(chronic cough,CC)的疗效,分析MP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诊断为慢性咳嗽患儿106例资料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06例资料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资料中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检测结果,比较MP-IgM阳性率的差异;并将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奇霉素和常规治疗,B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体温、咳嗽、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56例MP-IgM呈阳性(占52.83%),对照组患儿9例呈阳性(占8.49%),两组患儿MP感染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1,P<0.05);此外,A组患儿治疗后的治愈率为60.71%和总有效率为96.43%分别优于B组为17.86%和77.78%(χ2=10.781,χ2=5.250,P<0.05);A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体温、咳嗽、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均明显早于B组(P<0.05)。结论:慢性咳嗽患儿MP感染率高于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对MP感染伴慢性咳嗽患儿的疗效较为显著,且安全性高,有效改善了患儿临床症状。
- 郑少娟陈巧彬林志林新富
- 关键词:慢性咳嗽肺炎支原体阿奇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