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冲

作品数:7 被引量:7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水文
  • 2篇水文地理
  • 2篇中游
  • 2篇流域
  • 2篇金沙江
  • 2篇金沙江中游
  • 1篇地表水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环境
  • 1篇地下水
  • 1篇支流
  • 1篇植被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水电
  • 1篇水电开发
  • 1篇水环境
  • 1篇水源涵养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黑龙江大学
  • 2篇水电水利规划...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7篇李冲
  • 3篇郝芳华
  • 2篇戴长雷
  • 2篇崔磊
  • 1篇张一丁
  • 1篇高宇
  • 1篇李治军
  • 1篇张璇
  • 1篇张晓红
  • 1篇王思聪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黑龙江水利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伊逊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0
2020年
借助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对气象水文序列进行一致性分析,划分基准期(1961—1979年)和影响期(①1980—1989年、②1990—1999年、③2000—2016年),利用基准期校准的可变下渗容量(VIC)模型,采用步进式方法,探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伊逊河流域径流变化的波动影响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近56年年均气温显著升高,年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流域年径流量下降趋势明显,季节尺度上流域非汛期降水量增加显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均会对径流产生显著影响且作用机理复杂,步进式方法对影响机理的研究较传统方法更能体现其变化过程;在降水丰沛的影响②期,冬季降水量增加会显著增加流域径流量,而在降水略少的影响①期和③期,蒸发量增加以及土壤含水量降低使得流域径流减少;人类活动耗水在影响①期和③期引起流域径流减少并且影响作用逐渐增强,影响②期由于城镇化和耕地扩张使得流域产流能力增强导致径流增加。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机制,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吴立钰张璇张璇李冲
关键词:气候变化径流变化
京津冀生态屏障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水源涵养的影响被引量:17
2019年
选择京津冀重要水源涵养区--滦河,潮河和白河流域,通过分析2010与2015年土地利用的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研究该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转移与景观格局特征的时空分布与变化特点;运用SWAT水文模型模拟分析该时段内研究区的水源涵养量分布与变化;并和降水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偏相关分析法,重点分析了景观格局的变化对水源涵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源涵养量与PLAND指数相关性为-0.846;与NP指数相关性为-0.635;与LPI指数相关性为0.468;与LSI指数相关性为0.523;与COHESION指数显著相关,相关性为0.918.景观格局和水源涵养量存在以下关系:(1)景观多样性越高,聚集程度越高,景观形状越复杂,越趋向不规则且优势度越高,越有利于水源涵养;(2)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越高,水源涵养量越低.
李冲张璇吴一帆郝芳华殷国栋
关键词:SWAT模型水源涵养土地利用
金沙江中游支流河流栖息地评价体系构建
2025年
构建金沙江中游支流栖息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流域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快速评价提供技术支持。遴选金沙江中游支流栖息地重点保护修复对象,从河道物理生境参数、流域特征、污染风险参数3个层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栖息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InVEST模型等工具进行指标计算,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栖息地质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实地踏查评估。结果显示,金沙江中游流域栖息地质量分层面来看,河道物理特征得分较高,而污染风险参数特征得分较低;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价得分范围为0.27~0.82,其中47.3%河流为一般等级,其余河流栖息地质量评价等级处于良好以上。对金沙江流域排名前50条支流进行踏查验证,其结果与体系评价结果排名趋势较为一致,可以支撑河流栖息地评价与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识别。研究建立的评价体系所需数据资料易于获取,方法简单高效,适用于金沙江中游支流栖息地质量状况评价,也可为其他流域栖息地评价提供借鉴和支撑。
赵彦颜李冲梁媛崔磊程红光殷国栋谭平高繁张宏
关键词:指标体系
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区生态系统服务综合功能时空变化与归因
2025年
水电开发是新时代我国能源领域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抓手“,生态优先”的大型水电开发模式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变得错综复杂,因此探讨水电开发影响下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十分重要.选择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基地的金沙江中游作为研究区域,基于InVEST模型评估了水电开发前(2000年)和水电开发后(2020年)产水、碳贮存和生境质量服务的时空分异特征;构建了基于均衡性的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CESI),并探讨了水电开发下CESI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2000~2020年,金沙江中游流域产水量减少(-18.22%),碳贮存(0.26%)和生境质量服务(0.45%)增加;②不同水电开发程度下子流域3种服务呈不同变化特征:干流和支流水电开发程度较大的子流域3种服务基本减少,而未涉及水电开发的子流域碳贮存和生境质量服务基本增加;③20 a间,流域CESI下降了8.13%,上升区域主要分布在上游和下游,下降区域集中在中游.持续热点区域靠近干流上游左侧和下游两侧,持续冷点区域分布在子流域21和23;④水电开发强度较大的子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水电开发因素变化明显. CESI变化受到气候、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水电开发因素变化的综合影响.平均降水量和水体斑块密度变化是主要驱动因素,贡献率分别为89.4%和3.2%.国内生产总值变化与ΔCESI呈显著正相关.基于以上结论,建议通过减少对CESI持续热点区的干扰、考虑持续冷点区为水电优先开发区、保持集约化城市发展和培育更加集中的耕地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综合功能.研究结果可为水电开发区生态系统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张秀张璇崔磊陈浩宋佳万帆李冲
关键词:水电开发
黑龙江流域水文地理研究综述被引量:41
2015年
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地表水、地下水和水环境4个方面集中对黑龙江流域水文地理研究进行综述。地理环境的研究从气候变化、湖泊湿地、流域区划和流域开发进行说明,近年来该流域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湖泊湿地资源丰富,中俄两侧有众多的保护区和保护对象,水库对其水资源开发利用起到了关键作用。地表水的研究从径流特征和洪水特征进行说明,该流域可以划分为7条支流和1条干流,大气环流异常是2013年其干流出现连续暴雨的直接原因。地下水的研究从水文地质、地下水位和跨国界含水层进行说明,该流域可以划分为9个水文地质分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有其特殊性,跨国界含水层问题有待于研究。水环境的研究从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进行说明,加强流域污水防治工作,提出流域地下水防治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案。最后对寒区特色水问题等热点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戴长雷王思聪李治军张一丁高宇李冲
关键词:水文地理地理环境地表水地下水水环境
长江流域不同植被对2022年极端气象干旱事件的响应
2024年
基于植被对气象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构建了植被敏感性及脆弱性的评估方法:基于长序列降水及潜在蒸散发数据和日诱导叶绿素荧光指数构建日尺度标准化指数,以2022年长江特大气象干旱事件为例,计算相关系数(CC)、累积响应时间(RT)及响应敏感度(RS)评估植被对干旱响应的敏感性;利用历时响应比(DRR)和烈度响应比(IRR)评估植被对干旱事件响应的脆弱性.结果表明:对于2022年长江流域特大气象干旱事件,(1)上游常绿针叶林及草甸敏感性低(中位CC=0.36,0.44;中位RS=-1.72,-1.58);中下游耕地敏感性最高(中位CC=0.68,中位RS=-1.37),稀树及多树草原敏感性高于林地(中位CC:林地=0.41~0.49,多树草原=0.64,稀树草原=0.61;中位RS:林地=-1.61~-1.57,多树草原=-1.44,稀树草原=-1.40).(2)上游常绿针叶林脆弱性高于其他林地(中位DRR:针叶林=1.04,其他林地=0.85~0.97;中位IRR:针叶林=0.94,其他林地:IRR=0.76~0.88);草甸脆弱性高于中下游多树及稀树草原(中位DRR:草甸=1.28,多树草原=0.74,稀树草原=0.88;中位IRR:草甸=1.24,多树草原=0.74,稀树草原=0.80);耕地脆弱性低(中位DRR=0.77IRR=0.72).(3)空间分布上,上游金沙江流域是高脆弱性热点区域;中下游的四川盆地及汉江流域耕地聚集,是高敏感性热点区域.基于研究结论,当极端干旱事件发生时,可根据不同植被的响应特点开展植被监测和恢复措施,从而保护植被不发生退化和永久性损害.
赵乾佐张璇费俊源许杨李冲郝芳华
关键词:气象干旱敏感性脆弱性长江流域
白令海和阿留申群岛水文地理特征——《The Bering Sea and Aleutian Island:Region of Wonders》简评被引量:1
2017年
由海事咨询计划顾问、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渔业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特里·约翰逊撰写的《The Bering Sea and Aleutian Island:Region of Wonders》一书于2003年由阿拉斯加海洋基金出版。该书一共分为八章,共191页,450多张彩色照片、地图等图件,88条参考文献,对白令海和阿留申群岛及其周边区域的水文地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地理要素、自然环境、人文生态,以及资源能源等方面的内容。特里·约翰逊梳理了白令海和阿留申群岛区域水文地理探索的新成果,对中国寒区海域认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戴长雷李冲张晓红赵佚鑫
关键词:水文地理白令海阿留申群岛寒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