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昭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华阴兵器试验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 强光对微光装备作用效应仿真研究
- 2017年
- 通过研究火焰的辐照特性、目标辐射与反射特性、传输路径大气效应,建立了野外强光干扰试验的光学辐射和传输模型;通过研究微光装备的信号响应特性模型、光学传递函数模型、渐晕和噪声模型,建立了强光作用下的增益特性、饱和特性和对比度特性模型,揭示了干扰光强与装备响应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强光干扰动态场景与仿真平台,实现了强光源干扰微光系统综合效应模拟。
- 田超荆卫国饶鹏孙明昭
- 关键词:辐照特性
- 不同大气条件下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评估被引量:4
- 2017年
- 通常红外系统的作用距离考核必须在特定的大气条件下进行,这对试验时机的选择带来不便,本文在分析大气各成分对目标红外辐射能量的衰减机理的基础上,分析出影响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的主要因素,探索不同大气条件下红外系统作用距离的评估方法,为在任意大气条件下该项指标的测试结果评判提供参考,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 孙明昭田超王佳笑
- 关键词:红外成像系统
- 天气条件对车载红外辅助驾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综合分析车载红外辅助驾驶安全制动过程、红外探测静态性能模型和动态性能模型,建立了辅助驾驶安全行车视距模型;分析了辅助驾驶最大安全车速与路况环境、红外探测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主要与滑动附着系数和探测距离相关;通过红外探测距离的修正计算,对夜间最大安全车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良好天气条件下其主要受目标背景温差的影响;以雾天和雨天为重点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雾天主要对探测距离形成影响,特别是能见度小于1 km时影响加剧,能见度500 m时最大安全车速可控制在21~25 km/h,雨天对探测距离和滑动附着系数均会形成影响,辅助驾驶应以红外识别条件下的最大安全车速控制为主,降雨强度50 mm/h时最大安全车速可控制在12~14 km/h。
- 王红培栾光琦田超王佳笑杨鹏孙明昭
- 大动态范围微光夜视系统强光适应性试验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微光夜视系统具有功耗低、重量轻、图像质量符合人眼观察习惯等应用优势,目前仍是世界各国使用最广泛、装备量最大的军用夜视装备。随着微光夜视系统核心器件——像增强器动态范围的不断扩大,对有效开展系统强光适应性试验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准确、客观评价大动态范围夜视系统的强光适应性能,本文从理论上修正了光学系统中像增强器阴极面照度的计算模型,并依据像增强器强光性能参数,设计了试验方法。经外场试验验证,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评价大动态微光夜视系统强光适应性,可为微光夜视装备强光适应性试验提供技术支撑。
- 荆卫国孙明昭李永涛
- 关键词:动态范围微光夜视系统像增强器照度
- 灯光干扰对微光成像系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根据灯光干扰源作用微光成像系统的两种途径,建立了灯光干扰辐射传输模型;分析了灯光干扰对微光成像系统响应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灯光干扰辐射能量与系统响应特性的量化关系模型;以实测和理论计算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仿真平台,实现了灯光干扰下微光成像的模拟仿真,并对仿真图像的灰度均值、均方误差和相关函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微光成像质量与灯光干扰源位置和亮度有直接关系,且灯光干扰源位置的不同会导致灰度相关函数变化趋势的差异;进行了灯光干扰实验,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的成像质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时实验结果表明灯光干扰会导致目标与背景成像对比度增大,且随着干扰距离增大到一定距离后,逐渐减小至小于无干扰时。
- 荆卫国王红培栾光琦孙明昭田超王佳笑
- 关键词:微光成像系统响应特性图像质量
- 微光和红外融合装备分辨力测试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在对微光装备分辨力测试和红外装备MRTD测试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微光和红外融合装备的分辨力测试方案,利用现有的红外MRTD测试系统,通过改造光源、光源的入射光路和靶板,建立了微光与红外融合图像的图像分辨力测试系统,并对该方案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测试系统同时实现对红外的反射和对微光的透射,对红外温差的测量精度接近0.01K,对微光照度的测试精度可以达到1lx,对融合图像分辨力的测试满足1/6[]2≈0.891的倍数递减要求。
- 荆卫国孙明昭王佳笑王红培
- 关键词:微光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