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婧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应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对纳米雄黄抗小鼠乳腺癌肝肺转移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为研究雄黄纳米颗粒的体内抗小鼠乳腺癌肺转移和肝转移作用,以萤火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基因标记小鼠4T1乳腺癌细胞(4T1-Luc),给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4T1-Luc细胞制作小鼠乳腺癌肺和肝转移瘤模型,纳米雄黄[5mg/(kg·d)和10mg/(kg·d)]灌胃治疗32d,采用小动物活体生物发光成像系统动态观察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情况。治疗末期处死动物,取出肺和肝,立即置活体生物发光成像系统下进行成像,然后肉眼观察肺和肝表面转移瘤结节形成并计数;肺、肝组织制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显示,体内纳米雄黄可显著抑制小鼠乳腺癌细胞在肺和肝中的转移(P<0.05),纳米雄黄治疗组小鼠的肺转移瘤结节和肝微转移灶体积小且数量少。上述结果证实,纳米雄黄可有效抑制小鼠乳腺癌4T1-Luc细胞的肺转移和肝转移能力;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应用于活体肿瘤转移研究较常规动物实验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性。
- 席晓霞孙婧田永刚范临兰艾子莺刘转张景科魏虎来
- 关键词:纳米雄黄小鼠乳腺癌
- 应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研究纳米雄黄抗小鼠乳腺癌肝肺转移作用
- 为研究雄黄纳米颗粒的体内抗小鼠乳腺癌肺转移和肝转移作用,以萤火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基因标记小鼠4T1乳腺癌细胞(4T1-Luc),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4T1-Luc细胞制作小鼠乳腺癌肺和肝转移...
- 席晓霞孙婧田永刚范临兰艾子莺刘转张景科魏虎来
- 关键词:乳腺癌纳米雄黄肺转移抗肿瘤作用
-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建立Apc基因突变大鼠与F344大鼠肝癌模型的比较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在F344大鼠、Kyoto Apc Delta(KAD)大鼠体内诱发制备肝癌模型,并比较其优劣。方法 KAD大鼠25只,随机法分组,阴性对照组(5只)给予正常饮水;DEN造模组(20只)前5周饮水中添加40μg/mL DEN,6~20周给予正常饮水;定期解剖大鼠,肉眼观察肝脏病变并取病变组织及癌旁组织制作病理切片。25只F344大鼠采用相同方法进行实验。结果F344大鼠和KAD大鼠均可成功诱发肝癌,且肝癌发生病理过程与人类相似。造模16周时KAD大鼠就可见灰白色病灶点,3/4大鼠成瘤,平均病灶数为1.00±0.82个;造模20周时,KAD大鼠全部(4/4)成瘤,病灶数为3.50±1.29个;而F344大鼠迟至20周时才可观察到类似病灶,3/4大鼠成瘤,病灶数为1.25±0.96个。KAD大鼠的诱导成瘤性显著高于亲代F344大鼠(P<0.05)。结论与亲代F344大鼠相比,抑癌基因Apc突变的KAD大鼠经DEN诱导更易发生肝癌,且该模型具有肝癌诱发时间短、相同诱导时间肝癌发生率高、诱发病灶数多等优点,是化学诱发制备肝癌动物模型的良好模式动物。
- 谢蓓赵磊孙婧张丽娟库本高志魏虎来
- 关键词:F344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