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伟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油气
  • 2篇溱潼凹陷
  • 2篇勘探
  • 2篇矿权
  • 2篇监测系统
  • 2篇凹陷
  • 2篇储层
  • 2篇储量
  • 1篇大运
  • 1篇低负荷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页岩
  • 1篇一体化
  • 1篇油井
  • 1篇油气富集
  • 1篇油气富集规律
  • 1篇油气管道
  • 1篇油田
  • 1篇在役

机构

  • 8篇中国石化
  • 1篇紫光软件系统...

作者

  • 8篇孙伟
  • 2篇汪凯明
  • 1篇徐向阳
  • 1篇柳登瀚
  • 1篇高玉巧
  • 1篇徐江桥
  • 1篇陈科
  • 1篇张浩
  • 1篇张培先
  • 1篇刘明
  • 1篇何希鹏
  • 1篇臧素华
  • 1篇张洪奎
  • 1篇徐耀东
  • 1篇董涛

传媒

  • 3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中国矿业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炼油技术与工...
  • 1篇矿产勘查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张家垛油田曲塘区块渗透率解释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受粒度、泥质含量、孔隙结构等影响,张家垛油田曲塘区块阜宁组三段同一孔隙度值下的渗透率值级差较大;综合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对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并通过伽马和深电阻率建立了流动单元指数的测井响应方程;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基于流动单元分类的渗透率解释模型精度较高。
孙伟
关键词:渗透率储层分类
在役石油井架钢结构安全预警系统研制
为了实时监测钻井井架在钻井作业各个环节的应力,研制了在役石油井架安全预警系统,设计了长期监测应变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模块,并进行了稳定性试验和线性度测定;编制了控制系统软件,各硬件和软件的稳定性均能满足监测系统设计需要.该预...
孙伟张浩刘甲方柳登瀚陈科
关键词:钻井井架监测系统模块化设计
文献传递
新政策背景下油气矿业权创新管理与探索实践
2024年
近年来,国家持续深化油气矿产资源体制改革,实行更加严格的探矿权退出机制,石油公司保护矿业权面临严峻挑战。深入政策研究,积极探索新政策背景下油气矿业权管理创新举措,对石油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矿业权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强化资源分区分类分级评价,分层次优化勘探策略,统筹勘探-储量-矿业权一体化,促进矿业权利益最大化,用足矿业权新政策,优化矿业权到期核减预案等三点做法。并对矿业权管理制度提出了加大矿业权市场投放力度、配套推荐区块相应的激励政策、扩大夹缝油气资源协议出让范围、扩展“同一盆地”界线划定范围等四点建议。建议在实践的过程中,持续优化和完善矿业权管理制度,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供给,以更好地推动国内油气业务的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汪凯明徐向阳孙伟刘娜娜陈宁锋
关键词:油气矿业权管理探矿权勘探部署探明储量
连续重整装置低负荷下待生剂提升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2021年
某企业连续重整装置在低负荷运行时待生催化剂(待生剂)提升操作发生变化,在反吹时甚至出现了提升中断的情况。深入分析原因发现,由于低负荷下反应系统压力下降,再生系统的分离料斗没有相应的降压方式,导致二次气控制阀开度增大、待生剂流动"逆压差"升高,由15 kPa升至25 kPa,从而使待生剂在立管内流动不畅,甚至在反吹后流动中断。从控制分离料斗压力和二次气控制阀开度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综合考虑措施的可行性和实际操作难度,使用分离料斗泄压手阀手动泄压来降低分离料斗压力,使待生剂流动"逆压差"维持在15 kPa,反吹时及时开大手阀泄压,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王添孙伟沈博徐耀东董庆董涛
关键词:连续重整装置低负荷
溱潼凹陷西斜坡阜三段储层测井解释方法及应用初探被引量:4
2020年
为了提高测井解释精度,提升解释模型区带适用性,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西斜坡阜三段储层为对象,开展了区带孔隙度、饱和度评价模型研究。对实验分析孔隙度和测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经泥质校正后的声波时差曲线与实验分析孔隙度较好地满足声波地层因素关系,确定本区岩石骨架声波时差为189.39μs/m,骨架岩性系数x为1.472,建立了区带孔隙度解释模型;分析了地层因素F与孔隙度的关系,明确了胶结指数m随岩心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即中孔储层随着孔隙度增大,m值较为稳定,高-特高孔储层随着孔隙度增大,m值有增大趋势;实现了由测井资料计算可变胶结指数m,进而可准确计算储层含油饱和度。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建立的孔隙度和饱和度模型在本区的解释成果与实验分析吻合性好。
孙伟
关键词:溱潼凹陷测井解释孔隙度饱和度
北斗卫星微位移监测系统在油气管道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0年
油气管道铺设线路所经区域地形条件复杂,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较大,为了避免地质灾害对管道造成破坏,提高油气管道运输的安全性,采用北斗卫星微位移监测模块对管道桩号为JG7410的滑坡地质灾害点进行实时监测。该点处管道穿坡而过,边坡完整性和植被覆盖遭到破坏,存在滑坡风险。我们将监测站布设于管道上方切坡处,基准站布设于距离监测站1km处,监测数据通过基准站进行校正、解算处理后,精度可达毫米级。此外,研究将获取的位移数据与降雨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滑坡体的沉降量与沉降速率主要受降雨因素影响,且沉降速率的加速与汛期有关。这说明北斗微位移监测模块在滑坡位移监测过程中应用前景很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重大滑坡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油气管道完整性和安全性。
徐江桥张洪奎刘道乾孙伟刘新刘青贾宗凯
关键词:油气管道地质灾害北斗卫星微位移监测预警
南川常压页岩气田勘探—储量—矿权一体化管理与实践
2024年
近年来,随着中国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石油公司原有的勘探程序和矿权维护制度必须随之调整。为此,提出了以全领域一体化研究、全方位一体化部署、全过程一体化运行理念为核心的勘探—储量—矿权一体化,以实现方案从单项优化向整体优化转变,达到“1+1+1>3”的效果。勘探—储量—矿权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勘探发现是基础,储量评价是关键,探转采是目标,三者系统谋划、协同推进,才能保障石油公司综合利益最大化。(2)构建基于技术、经济、政策“三维一体”的大科研体系,用高质量科研夯实高质量油气发现和高效探转采的基础;构建基于“钻、压、试、采、销”5个关键环节的大部署体系,优化顶层设计,动态优化,实时调整,从源头提升部署质量;构建各类资源整合,统一调度运营的大运行体系,优化生产组织运行,确保提速提质提效。(3)践行勘探—储量—矿权一体化,需要树立观念认同、管理趋同、技术协同的“三同”理念。观念上凝聚矿权利益最大化的发展共识;管理上纵向贯通、横向联通,通过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构建全过程关键节点管控机制,加快推动管理变革和效率提升;技术上持续深化基础研究,创新工艺技术迭代升级,实现高质量勘探突破和规模增储。勘探—储量—矿权一体化在川东南南川常压页岩气应用实践并获得显著效果,攻关形成了一批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有效支撑了南川常压页岩气田的发现与建设,共新增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1989.64×10^(8)m^(3),新立采矿权314.5971km^(2),累计新建页岩气产能超26×10^(8)m^(3),累计生产页岩气超65×10^(8)m^(3),建成中国首个大型且投入商业开发的常压页岩气田,实现矿权价值的高效转化,对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和矿权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汪凯明汪凯明高玉巧何希鹏张培先高玉巧刘娜娜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戴一段油气富集规律被引量:5
2023年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戴一段埋藏浅、物性好,是发掘优质储量的主力勘探层系。研究应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等资料,开展溱潼凹陷戴一段层序地层格架下沉积微相和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前缘相带是岩性油藏发育有利区,纵向上最大湖泛面附近砂泥岩互层段为最优储盖组合,戴一段油气成藏受构造背景、沉积相带及区域走滑构造带共同控制,主要发育2大类、5小类油藏,经钻探证实,发现了规模整装构造—岩性油藏,勘探成效显著。
邰浩余文端臧素华史梦君敬晓波孙伟
关键词: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