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涛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粗糙度
  • 3篇轮轨
  • 2篇水介质
  • 2篇热效应
  • 2篇面粗糙度
  • 2篇介质
  • 2篇表面粗糙度
  • 1篇特性分析
  • 1篇铁路
  • 1篇轮轨接触
  • 1篇接触压
  • 1篇接触压力
  • 1篇简化模型
  • 1篇高速轮轨
  • 1篇高速铁路

机构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4篇吴涛
  • 3篇温泽峰
  • 3篇吴兵
  • 3篇金学松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铁道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速轮轨黏着特性三维简化数值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对轮轨载荷和运行参数的三维膜厚状态图的分析,发现水介质表现出弹性等黏度特性。为此,应用Grubin简化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结合Greenwood-Tripp微观固体接触理论,建立水介质存在时的高速轮轨黏着特性的三维简化数值模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反映轮轨黏着情况,且求解时不需对雷诺方程反复迭代求解,计算过程简单。研究速度、粗糙度、接触压力以及边界摩擦因数对黏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因素,速度和粗糙度对黏着系数影响较大,随着速度的增加,黏着系数减小,随着粗糙度的增加,黏着系数先增大后达到一稳定值。
吴涛吴兵温泽峰金学松
关键词:水介质粗糙度
基于不同微观固体接触模型的轮轨表面变形特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针对轮轨表面接触变形问题,采用不同的统计型微观固体接触模型,即Greenwood-Williamson(GW)模型,Chang-Etsion-Bogy(CEB)模型和Zhao-Maietta-Chang(ZMC)模型,研究轮轨接触表面变形特性。利用Newton-Raphson方法对微观固体接触模型公式进行求解,并同时求解间隙方程和载荷平衡方程。考虑不同粗糙度和不同塑性指数下各微观固体接触模型的压力分布情况,以及接触半径随载荷的变化情况。并将不同微观固体接触模型的结果和Hertz模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弹塑性微观接触模型(CEB,ZMC)比弹性模型(GW)有着更小的接触压力以及更宽的接触半径,最大压力均小于最大Hertz接触压力,接触半径均大于Hertz接触半径。
吴涛吴兵温泽峰温泽峰
关键词:轮轨接触粗糙度接触压力
一种求解高速轮轨黏着问题的简化数值模型被引量:1
2020年
基于简化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和Greenwood-Tripp微观固体接触理论,建立了一种高速铁路轮轨界面存在水介质时高速轮轨黏着特性三维数值模型,其可以同时考虑热效应和轮轨表面粗糙度对黏着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值求解获得了轮轨表面温度分布情况,讨论了速度、表面粗糙度和边界摩擦系数对黏着系数的影响,并与等温三维模型结果进行对比,从对比结果看出,温升情况下黏着系数高于等温情况下黏着系数,并且在滚动速度较大时,随着边界摩擦系数增大,温度对黏着系数的影响变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因素,速度和表面粗糙度对黏着系数影响较大,且界面温升会使黏着系数增加。
焦琬晴吴涛吴涛王召阳吴兵
关键词:高速铁路简化模型水介质热效应表面粗糙度
考虑热效应和轮轨微观粗糙度的高速黏着机理数值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建立一个考虑热效应、轮轨表面微观粗糙度和界面污染物非牛顿效应的二维轮轨黏着数值分析模型。数值模型求解通过多重网格法和多重网格积分法实现。获得了压力和膜厚分布,并讨论了最大赫兹接触压力和速度对界面流体中层温度分布的影响。基于数值模型重点进行不同表面微观粗糙度时的膜厚分析,结果发现热效应对界面流体膜厚有较明显的影响。同时调查了速度、接触压力对固体承载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机理。对比水、油污染时的黏着速度曲线还发现,速度越高轮轨间的黏着系数越低。
吴兵吴兵吴涛吴涛温泽峰
关键词:轮轨热效应表面粗糙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