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长
作品数:
1
被引量:9
H指数:1
供职机构: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历史地理
天文地球
更多>>
合作作者
李昭
中国科学院大学
刘长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杨晓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尚杰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李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生物学
1篇
天文地球
1篇
历史地理
主题
1篇
遗存
1篇
遗存分析
1篇
遗址
1篇
植物遗存
1篇
山地
1篇
秦汉
1篇
秦汉时期
1篇
丘陵
1篇
丘陵地
1篇
丘陵地带
机构
1篇
北京大学
1篇
中国科学院
1篇
首都师范大学
1篇
中国科学院植...
1篇
广东省文物考...
1篇
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1篇
赵婧
1篇
马志坤
1篇
李泉
1篇
尚杰
1篇
杨晓燕
1篇
刘长江
1篇
李昭
1篇
刘长
传媒
1篇
第四纪研究
年份
1篇
2016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广东山地丘陵地带狮雄山遗址秦汉时期植物遗存分析
被引量:9
2016年
由于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不足,对于广东山地丘陵地带秦汉时期的农业状况了解甚少。在广东五华县西北部狮雄山遗址的第五次发掘过程中发现的秦汉城址被认为是定楬县县治所在,7个AMS 14C测年数据显示该城址的年代为秦汉时期,与发掘者的判断年代一致。本文通过研究遗址灰坑中浮选出的植物大遗存以及石器表面残留的淀粉粒微体遗存,分析了狮雄山遗址的植物利用状况,为研究秦汉时期广东山地丘陵地带农业状况提供了新的材料。从灰坑H22中,鉴定出包含粟(Setaria italica)、粳稻(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籼稻(Oryza sativa subsp.indica)、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豆(Glycine max)、赤豆(Vigna angularis),以及一些水果、蔬菜、调料或者药材的植物炭化种子;在淀粉粒残留物中,除少量粟类和麦类的淀粉粒外,还提取出大量块根块茎类淀粉粒。这些植物遗存反映了秦汉时期当地植物利用的多样性,其中浮选出的籼稻也为其在中国境内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材料。综合分析植物大遗存以及淀粉粒微体遗存,我们认为秦汉时期狮雄山遗址存在包括了稻作农业、旱作农业和园圃农业的多种经济形态,这种多种经济结构并存的混合生计模式既反映了先民对已有文化传统的传承,也反映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李昭
赵婧
李泉
马志坤
刘长
尚杰
刘长江
杨晓燕
关键词:
植物遗存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