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艳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电纺
  • 2篇电纺丝
  • 2篇新生儿
  • 2篇形貌
  • 2篇亚胺
  • 2篇遗传性
  • 2篇前驱物
  • 2篇酰亚胺
  • 2篇微米
  • 2篇微米管
  • 2篇稀土材料
  • 2篇静电纺
  • 2篇静电纺丝
  • 2篇聚酰亚胺
  • 2篇基因
  • 2篇纺丝
  • 2篇高温
  • 2篇高温处理
  • 1篇代谢
  • 1篇胆红素

机构

  • 7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刘红艳
  • 3篇薛裕华
  • 2篇赵长容
  • 2篇沈仁
  • 2篇杨梅
  • 2篇程如梅
  • 2篇戴黎明
  • 2篇齐蕾
  • 2篇吕秀娟
  • 2篇张立树
  • 2篇马金磊
  • 1篇许敏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携带ADOA致病OPA1基因突变的细胞系的构建与利用
背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Autosomal-dominant optic atrophy,ADOA)是一种以视神经退化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累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使其线粒体功能发生障碍。患病率大...
刘红艳
关键词:基因突变
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在铁离子和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
铁和葡萄糖是人体生命运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参与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然而人体内这些物质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一些疾病,如:缺铁性贫血、金属离子中毒、糖尿病、低血糖等,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关键。而传统检...
刘红艳
关键词:聚酰亚胺过氧化物模拟酶葡萄糖铁离子
文献传递
一种稀土材料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稀土材料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La<Sub>2</Sub>O<Sub>2</Sub>SO<Sub>4</Sub>:Ce<Sup>3+</Sup>微米管的前驱物,再通过高温处理得到终产物,既可以控制材料...
杨梅薛裕华马金磊程如梅陈路呀齐蕾张立树吕秀娟赵长容刘红艳戴黎明
文献传递
聚酰亚胺负载Ag/AgCl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本文以AgNO3、NaCl、PI(聚酰亚胺)为原材料通过沉淀和光辅助还原方法制备了Ag/AgCl/PI 新型光催化材料.采用X 射线衍射光谱(XRD)、紫外-可见散射光谱(DRS)、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过电子...
刘红艳陈路呀薛裕华
关键词: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光催化罗丹明B
新生儿脐带血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在迟发性耳聋中的应用价值
2022年
目的探析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对迟发性耳聋早期识别和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新生儿家长知情同意原则下,抽取新生儿脐带血,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导流杂交法检测中国人常见的4个耳聋易感基因[GJB2、SLC26A4、线粒体DNA(mtDNA)和GJB3]的13个突变位点,并对筛查阳性个体进行听力学监测和随访评估。结果570例新生儿经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共检出27例易感基因携带者,基因突变携带率为4.737%。其中GJB2基因突变携带率为2.632%(15/570),以235 del C杂合突变为主;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率为1.579%(9/570),以IVS7-2 A>G杂合突变为主;mtDNA 12S rRNA 1555 A>G均质性突变3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0.526%;未检出GJB3538 C>T基因突变。27例基因突变携带者未通过听力复筛的仅为1例,随访中经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发现轻度听力损失3例。结论对新生儿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热点突变位点的筛查可高效检出常见致聋基因携带者,以此早期识别并对具有此遗传易感性风险的新生儿和幼儿提出早期预警及干预性指导,对延缓听力损失和预防迟发性耳聋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杨善浦沈仁董虹施春晖刘红艳李素琴
关键词:听力筛查新生儿
一种稀土材料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稀土材料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La<Sub>2</Sub>O<Sub>2</Sub>SO<Sub>4</Sub>:Ce<Sup>3+</Sup>微米管的前驱物,再通过高温处理得到终产物,既可以控制材料...
杨梅薛裕华马金磊程如梅陈路呀齐蕾张立树吕秀娟赵长容刘红艳戴黎明
文献传递
足跟血胆汁酸代谢谱在新生儿黄疸早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早期新生儿黄疸足跟血胆汁酸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的新生儿250例,出生72 h用干血纸片法采集足跟血样标本备检。根据小时龄胆红素值将纳入新生儿分为溶血性组(20例)和观察组(118例),再按照病因将观察组分为生理性组(50例),母乳性组(42例)和感染组(26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备检标本的15种胆汁酸亚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各组血标本中15种胆汁酸亚组分均有表达,其中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熊脱氧胆酸(UDCA)、甘氨石胆酸(GLCA)和牛磺石胆酸(TLCA)水平在各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病因的新生儿黄疸早期胆汁酸代谢谱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有助于新生儿可能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预测及其相关病因的分析。
杨善浦沈仁刘红艳许敏董虹项拉丽李素琴
关键词:足跟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