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同旭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铁氧化物
  • 1篇稻田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稻田土壤微生...
  • 1篇氧化铁
  • 1篇有机微污染
  • 1篇双酚
  • 1篇双酚A
  • 1篇碳同化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微好氧
  • 1篇微生物
  • 1篇微污染
  • 1篇污染
  • 1篇控制技术
  • 1篇光催化
  • 1篇光催化氧化
  • 1篇光化学

机构

  • 3篇广东省农业环...
  • 2篇中山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作者

  • 4篇李芳柏
  • 4篇刘同旭
  • 1篇秦好丽
  • 1篇陈俊坚
  • 1篇王莹
  • 1篇程宽
  • 1篇程鹏飞

传媒

  • 1篇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红壤可变电荷矿物的酸碱缓冲能力及表面络合模型被引量:8
2017年
氧化铁和高岭石是红壤中可变电荷的主要来源,对红壤的酸碱变化起到缓冲作用.本研究基于红壤矿物的表征和酸碱滴定实验结果,采用1-site/2-pK表面络合模型获得了其表面活性位点浓度Hs、密度Ds、酸碱平衡常数pK_a^(int)以及电荷零点pH_(pzc)等相关参数,定量解析了氧化铁和高岭土的酸碱缓冲能力.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适用于分析针铁矿、赤铁矿及高岭石的表面酸碱性质;针铁矿、高岭石表面活性位点浓度Hs较高,说明其对酸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根据上述酸碱性质参数,模拟计算了不同pH下的矿物表面化学物种,揭示了矿物表面反应缓冲土壤酸碱变化的机制.采用上述酸碱滴定方法及模型计算方法,分析实际林地红壤样品的酸碱缓冲能力,并采用表面络合模型计算了其表面化学物种,验证了该方法用于林地红壤酸碱缓冲能力分析的可行性.
程鹏飞王莹程宽李芳柏秦好丽刘同旭
关键词:氧化铁高岭石红壤
稻田土壤微生物驱动的微好氧亚铁氧化耦合碳同化过程被引量:5
2019年
在富铁的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微生物驱动的中性微好氧亚铁氧化过程能够耦合碳同化过程;而针对中国华南红壤关键带稻田土壤中的这一耦合过程却鲜有报道.文章分别以Fe S和Fe CO3为底物,以华南淹水稻田根际土壤为接种物,采用铁氧反向浓度梯度管法富集培养来自稻田土壤中的微氧型亚铁氧化菌,利用13C-Na HCO3为无机碳源示踪碳同化量变化,测定亚铁氧化动力学和表征生物成矿,并通过16s r RNA基因测序手段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丰度.结果发现,与添加亚铁底物的不接种对照相比,在含Fe S和Fe CO3的接种处理中距培养基表面0.5~1.0cm处形成微生物生长环带,且两者环带中总蛋白量最高值均出现在第6d,可达18.7~22.9mg m L^-1.碳同化量在6~15d时进入平稳期,此时Fe S和Fe CO3接种处理的碳同化量分别为0.44~0.54%和1.61~1.98%.Fe S接种处理亚铁氧化速率(r)为0.156mmol L^-1d^-1,比Fe CO3接种处理的(0.106mmol L^-1d^-1)略高;XRD和SEM-EDS结果显示亚铁氧化形成了无定型铁氧化物,并覆盖在杆状的菌体表面.与没有添加亚铁底物的对照处理相比,Fe S接种处理中Clostridium和Pseudogulbenkiania的相对丰度明显提高,而Fe CO3为底物时提高了Vogesella、Magnetospirillum、Solitalea和Oxalic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表明上述微生物可能具有潜在的微好氧亚铁氧化功能.上述结果证明,稻田土壤中存在可驱动微好氧亚铁氧化耦合碳同化过程的微生物,可为探讨红壤关键带微好氧区域的铁-碳元素转化耦合过程提供新的视角.
李晓敏牟山陈娅婷刘同旭董军李芳柏
关键词:微好氧稻田土壤碳同化微生物
铁氧化物-草酸系统光化学降解BPA的机理
水热合成了γ-FeOOH粉末,在280,310,420度下热处理2小时分别得到IO-280,IO-310,IO-420。以双酚A(BPA)为模型化合物,8瓦中压汞灯与70瓦钠灯为光源,测试了四种铁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质,10...
李芳柏陈俊坚刘鸿刘同旭
关键词:铁氧化物光化学双酚A
文献传递
铁氧化物光催化氧化有机微污染控制技术
<正> 土壤与地表水体中的有机微污染物浓度低,种类复杂,分布范围大,常以有毒、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危害最为严重。因此,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并采取化学强化的方式,是实现有机微污染有效控制理想途径。
李芳柏刘鸿刘同旭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