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丽娟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肺炎
  • 2篇肺炎支原体
  • 1篇低流量
  • 1篇低流量吸氧
  • 1篇药物性
  • 1篇药物性肝损伤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支气管
  • 1篇支原体肺炎
  • 1篇支原体感染
  • 1篇湿化
  • 1篇体感
  • 1篇年龄
  • 1篇年龄组
  • 1篇气管
  • 1篇黏液
  • 1篇吸氧
  • 1篇列线图
  • 1篇模型构建
  • 1篇急性肝

机构

  • 4篇哈励逊国际和...

作者

  • 4篇刘丽娟
  • 2篇李莉
  • 2篇王艳
  • 2篇孙慧生
  • 1篇闫平
  • 1篇张艳卿
  • 1篇童莉
  • 1篇李莉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合并支气管黏液堵塞的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模型构建与验证
2023年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P)感染患儿合并支气管黏液堵塞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选择衡水市人民医院儿科2018年8月-2021年8月因MPP入院接受治疗患儿18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支气管结构和黏膜情况,明确黏液栓位置和堵塞情况,根据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黏液栓堵塞组(n=43)和未堵塞组(n=143);通过医院患儿管理系统调查患儿临床资料,检测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免疫球蛋白A(IgA)、IgM、IgG,归纳MPP患儿发生支气管黏液堵塞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验证.结果黏液栓堵塞组合并肺不张占比、肺实变面积>2/3占比、CRP、D-二聚体和IgA高于未堵塞组(P<0.05);以是否发生支气管黏液堵塞作为结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实变面积>2/3、CRP、D-二聚体和IgA为MPP患儿发生支气管黏液堵塞的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预测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度良好;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所建立预测模型对MPP患儿发生支气管黏液堵塞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65(95%CI:0.799~0.865).结论以肺实变面积>2/3、CRP、D-二聚体和IgA建立的MPP患儿发生支气管黏液堵塞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乜明金刘丽娟李莉孙慧生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列线图
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在不同年龄组人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在不同年龄组人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1502例中低流量吸氧病人按年龄分为:少年组(64岁)、中青年组(150岁)、老年组(>60岁),再将三组病人分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刘丽娟王艳王品艳赵宝青闫平
关键词:吸氧不同年龄组
文献传递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肺外急性肝损害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并发肺外急性肝损害影响因素,并以此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择衡水市人民医院儿科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MPP患儿分为并发肝损害组和未并发组。患儿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加入促凝胶管中,检测肝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AST(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TB)、总蛋白(TP)、清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y谷氨酰肽转移酶(GGT)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血液指标C-反应蛋白、D-二聚体、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计数水平,通过患者管理系统收集临床资料。结果并发肝损害组患儿肝生化指标ALT、AST和ALP水平高于未并发组(P<0.05);并发肝损害组平均年龄小于未并发组,MP抗体滴度>1∶16人数多于未并发组,院前病程长于未并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P抗体滴度>1∶16和院前病程均为MPP患儿并发急性肝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用于预测MPP患儿并发急性肝损害曲线下面积为0.859,标准误为0.035,95%CI值为0.791~0.927。结论以年龄、MP抗体滴度>1∶16和院前病程建立的预测模型对于MPP患儿并发急性肝损害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乜明金李莉刘丽娟孙慧生
关键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肝损害影响因素
肝病治疗仪辅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肝病治疗仪辅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6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肝病治疗仪治疗,疗程为4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转肽酶(γ-GT)及总胆红素(TB)水平,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x^2=4.98,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患者血清ALT、AST、γ-GT及T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8,t=4.78,t=6.23,t=4.66;P<0.05)。结论:肝病治疗仪能辅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并可提高治疗效果。
王艳张艳卿童莉李莉刘丽娟
关键词:肝病治疗仪药物性肝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