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血糖
  • 1篇右美托咪啶
  • 1篇预后
  • 1篇伤患者
  • 1篇室性
  • 1篇室性心律
  • 1篇室性心律失常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咪达唑仑
  • 1篇外伤
  • 1篇颅脑
  • 1篇颅脑创伤
  • 1篇颅脑创伤患者
  • 1篇颅脑外伤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杨涛
  • 2篇许美霞
  • 2篇许涛
  • 2篇张晓霞
  • 2篇代小娟
  • 1篇曹好好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高血糖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复极活动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心脏复极活动的关系,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急性期(1~3d)的空腹血糖(FPG)水平,人选无糖尿病的AMI患者186例,分为对照组(5.6—7.8mmol/L)和高糖组(〉7.8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QT间期(QT)、校正后QT间期(QTc)、T波顶点到终点的时程(TpTe)、QT间期TpTe/QT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运用相关性分析观察血糖和心脏复极的关系,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再发心梗、因心力衰竭人院和死亡)的差异,并用Cox回归分析观察血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患者的QTc[(434.7±22.5)msVS(412.9±21.3)ms]、TpTel(86.2±5.6)msVS(75.2±4.1)ms]、TpTe/QT[(0.22±0.05)msv8(0.19±0.04)mm]显著延长(P〈0.05);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室速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室颤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糖水平与复极时程呈中度相关(P〈0.05);平均随访(12.4±3.6)个月,生存分析显示高糖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4.3%VS20.2%,P=0.02),高血糖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5,95%(21:2.87~5.25,P〈0.01)。结论高血糖严重影响非糖尿病AMI患者的心电活动和预后,降糖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毕传华杨涛许美霞张晓霞代小娟许涛
关键词:高血糖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全文增补中
咪达唑仑或丙泊酚联用右美托咪啶对颅脑创伤患者镇静作用的比较被引量:45
2015年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联用丙泊酚或咪达唑仑对急性中度颅脑损伤患者镇静的临床疗效及24 h费用。方法:对75例颅脑外伤患者分别给予丙泊酚或咪达唑仑镇静,同时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啶镇静,维持镇静躁动评分(SAS)2-4分为标准,观察24 h镇静效率、生命体征、格拉斯哥昏迷程度评分(GCS)的变化,并比较两组镇静药物的总体费用。结果:右美托咪啶联用丙泊酚或咪达唑仑均能使患者达到预定的镇静镇痛目标评分,2组患者镇静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均有明显下降,且丙泊酚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而镇静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GCS评分以及中心静脉压(CVP)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联用丙泊酚组总体费用较高(558±218比422±120,P〈0.05)。结论:2组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镇静效果,但丙泊酚较咪达唑仑具有更显著的呼吸、循环抑制效应;在镇静镇痛费用方面,丙泊酚组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
许涛杨涛曹好好许美霞张晓霞毕传华代小娟邹卫
关键词:颅脑外伤右美托咪啶丙泊酚咪达唑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