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冰洁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边境
  • 2篇意大利蝗
  • 2篇迁飞
  • 2篇蝗虫
  • 1篇地理种群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遗传分化
  • 1篇种群
  • 1篇跨境
  • 1篇昆虫
  • 1篇昆虫雷达
  • 1篇雷达
  • 1篇雷达观测
  • 1篇基因流
  • 1篇监控技术
  • 1篇降落
  • 1篇交配
  • 1篇交配行为
  • 1篇WRF模式

机构

  • 5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5篇季荣
  • 5篇于冰洁
  • 1篇袁亮
  • 1篇王冬梅
  • 1篇许雷
  • 1篇聂方

传媒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的意大利蝗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新疆荒漠半荒漠草原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探讨新疆意大利蝗持续严重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测定并获得意大利蝗10个不同地理种群的100条Cytb基因全长序列(1 140 bp),利用DnaSP 5.0和Arlequin 3.5软件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遗传分化与分子变异,并构建了最大似然法系统发育树及单倍型中介网络图。【结果】在100个序列样本中,共检测出54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多样度Hd为0.890,各地理种群单倍型多样度范围介于0.818-1.000,总群体固定系数Fst、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017 8、0.018 9,总基因流Nm为13.84,种群间遗传差异(3.31%)远小于种群内的遗传变异(96.69%),结果表明,意大利蝗群体稳定,历史上未出现群体扩张,地理距离可能不是影响种群间遗传距离的重要因素。【结论】新疆意大利蝗不同地理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通过种群内遗传变异提高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可能是其持续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徐叶麦季玮李瑞雪徐礼锋于冰洁袁亮ROMAN Jashenko季荣
关键词:意大利蝗地理种群遗传分化基因流
意大利蝗交配行为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昆虫行为观测仪与室外饲养观察,分析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的交配行为,阐明交配经历和温度对意大利蝗交配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1)意大利蝗的交配行为包括相遇和交配两个阶段。相遇行为包括避让、打斗和交配3种类型,其中打斗多发生在雄雄相遇、雄虫与一对正在交配成虫相遇情况。避让和交配则多发生在雌雌相遇、雌雄相遇、雌虫与一对正在交配成虫相遇情况。雄虫在交配过程中占据主动。意大利蝗的交配行为包括曲腹、爬背、抱对和交配4个过程,平均时间为11.25±1.40 min。(2)雌雄虫初次交配的持续时间(12.88±0.67 min)显著长于雌雄虫均有交配经历的时间(10.47±0.39 min)(P<0.05);初次交配雌虫和有交配经历雄虫的交配持续时间(11.00±0.75 min),与初次交配雄虫和有交配经历雌虫的时间(12.12±0.67 min)无显著差异(P>0.05)。(3)随温度升高意大利蝗的交配持续时间缩短,27℃时交配持续时间最长(15.93±2.25 min),且与36℃、42℃时的时间差异显著(P<0.05),42℃时的交配持续时间最短,为6.01±0.43 min,与36℃时的时间(7.47±0.52 min)差异不显著(P>0.05)。
王冬梅于冰洁聂方许雷樊泰山ROMAN Jashenko季荣
关键词:交配行为意大利蝗
中哈边境塔城区域迁飞性昆虫雷达观测研究初探被引量:4
2020年
2017年和2018年6月至8月运用KC-08XVSD型昆虫雷达,结合探照灯诱虫器和地面诱虫灯诱捕数据及地面气象数据,分析了中哈边境塔城区域空中昆虫飞行特征及主要类群。结果表明:高空灯共诱捕到昆虫151种,分属12目50科,主要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主,地面灯共诱捕到昆虫137种,分属12目54科,主要以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和直翅目为主,其中高空灯下宽胫夜蛾、旋歧夜蛾和甘薯天蛾的种群数量具有突增突减现象。雷达监测结果显示:灯下诱集到大量昆虫时,雷达回波时间主要集中在22:00-02:00,回波高度主要集中在200~600 m,有明显的成层现象和哑铃形回波分布。偏西风天气、风速在1.4~2.9 m/s时高空灯和地面灯诱虫数量较多。研究结果为利用昆虫雷达长期监测中哈边境昆虫迁飞提供基础数据,为深入探讨中哈边境区域害虫迁飞规律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曹凯丽汪姝玥于冰洁刘程才ROMAN Jashenko季荣
关键词:雷达观测
中哈边境迁飞蝗虫降落的天气过程分析——以1999年塔城地区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为明确中哈边境迁飞蝗虫降落过程的气象背景,选择中哈边境塔城地区蝗虫迁飞为害最严重的1999年为例,基于当年迁飞蝗虫降落时间、地点及为害程度等数据,利用中尺度气象预报与研究(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模式模拟塔城地区迁飞蝗虫降落的天气变化。结果表明,垂直速度达到0.22 m/s的下沉气流、风速为3 m/s以上的东南风向、降雨和低于19℃的温度胁迫是影响1999年7月10日中哈边境迁飞蝗虫降落的主要气象因素;统计当年迁入蝗虫降落事件,发现下沉气流、风向切变、降雨和低温在蝗虫降落过程中出现的频次占总迁入蝗虫降落事件的70%、50%、30%和10%,其中下沉气流和风向切变是影响蝗虫降落的主导因子。表明利用WRF模式可准确预测迁飞蝗虫跨境为害降落区域的天气过程。
查绪栋于冰洁汪姝玥杨静刘程才季荣
关键词:蝗虫降落WRF模式
新疆蝗虫及其监控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因蝗虫种群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导致新疆是我国蝗虫灾害发生最突出、最典型的地区,也是遭受邻国蝗虫跨境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本文概述了几十年来新疆蝗虫基础理论研究及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进展,同时总结了中哈边境蝗虫跨境迁飞过程及雷达监测的最新研究结果,并就中亚迁飞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区域迁飞害虫监测网络平台建立和生物防治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监测和治理新疆本地蝗虫及西北边境迁飞害虫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于冰洁陈吉军季荣
关键词:蝗虫昆虫雷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