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翠霞

作品数:6 被引量:119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SLEUTH...
  • 1篇人口
  • 1篇人口迁徙
  • 1篇社交
  • 1篇社交媒体
  • 1篇生活圈
  • 1篇适配性
  • 1篇视频
  • 1篇腾讯
  • 1篇迁徙
  • 1篇签到
  • 1篇闲暇
  • 1篇闲暇生活
  • 1篇乡村
  • 1篇流域
  • 1篇旅游
  • 1篇旅游流
  • 1篇绿洲
  • 1篇绿洲城镇
  • 1篇媒体

机构

  • 6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作者

  • 6篇王录仓
  • 6篇严翠霞
  • 1篇石培基
  • 1篇刘海洋
  • 1篇牛定炜
  • 1篇李巍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经济地理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旅游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的黄河流域城市联系网络格局被引量:29
2020年
基于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城市网络联系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指向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①流域内城市网络密度较低,平均路径较长,与其"承南接北"的区域地位不相匹配。②形成以陇海线、下游黄河干流和包海高铁为轴线的骨干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突出。③流域内-外联系网络形成两大(郑州和西安)、一小(济南)三个核心,高等级网络以三者为核心节点向域外辐射。强集散能力节点城市集中在"陇海线-下游黄河干流"一线。域外主要联系方向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④流域内部网络和内-外联系网络相比,"陇海线-下游黄河干流"和包海高铁一线以东城市优势更为凸显。⑤流域不同地区网络联系的空间指向性差异明显。流域内部联系多指向省会城市,内-外联系的空间指向上存在明显的上中下游分异。
刘海洋王录仓李骞国严翠霞
关键词:黄河流域高铁核心-边缘结构
短视频社交媒体使用对山区乡村闲暇生活的时空影响研究——以秦巴山区蒲陈村为例
2023年
伴随着智能手机在山区乡村的快速普及,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村民重要的休闲方式,这促使乡村闲暇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产生了一系列变化。论文以秦巴山区的蒲陈村为例,采用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短视频社交媒体迅速发展背景下山区乡村闲暇生活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从时间维度来看,首先,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造成乡村闲暇生活群体化的沉溺,村民绝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被使用短视频占据;其次,由于短视频社交媒体的可选择性与可逆性,乡村的闲暇生活呈现舞台化的时间展演,真实的生活被在线重置;再次,由于内容制作与播放技术的变革,闲暇生活的时间被压缩,乡村生活的焦虑感增加。从空间维度来看,这种影响使得闲暇生活出现从“在场”到“缺场”,闲暇空间虚拟化;从“熟人圈”到“生人圈”,闲暇交际扩大化;从“群体”到“个体”,闲暇生活个体化等一系列空间转向。这种闲暇生活在时空上的变化,带来村庄发展凝聚力下降、责任伦理弱化、空间规划重整等一系列改变。研究对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提高群众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牛定炜王录仓严翠霞刘海洋
基于新浪微博大数据的旅游流时空特征研究——以兰州市为例被引量:46
2017年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智能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位置服务信息逐渐增多,为研究旅游流时空特征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和视角。文章利用新浪微博LBS签到数据和核密度估计分析方法,从时空维度对兰州市旅游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流在时间维度上存在明显的节律性,无论是年变化,还是日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旅游流初现期-高峰期-回落期-休眠期变化特征,季相变化明显,夏半年和冬半年存在较大差异,"双峰"特征显著;日变化呈现偏态"金字塔"形结构特征;在空间维度上,具有典型的"核心(城区)-边缘(周边区域)"结构特征,切合旅游景点和旅游服务接待设施空间分布格局。女性游客签到量大于男性游客,流量变化小于男性;女性游客主要集中在主城区活动,男性游客则偏好户外活动丰富的郊野森林公园。省、内外旅游流在时间维度上存在着明显的"超前-滞后"效应,在空间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错位现象。从旅游流活动轨迹来看,表现出明显的"轴线-散点"态势:中山桥—白塔山公园—城隍庙—黄河母亲像—水车博览园为主的"黄河风情线"是主要的轴线,而外围地区主要的景点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散点",无论是主城区,还是外围地区,均没有形成闭合的旅游环线。
王录仓严翠霞李巍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人口是否匹配?——基于社区生活圈的评估被引量:22
2021年
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社会服务最基本的承载体,公共服务设施分配的公平与否,事关城市健康发展和社会公正运行。目前由于城市微观尺度人口数据的缺失,鲜有研究将供给侧(公共服务设施)与需求侧(人口)统一起来。鉴于此,论文以互联网地图API为支撑,建立了5 min、10 min、15 min三个层级的社区生活圈,并模拟了高分辨率、高精度的人口分布图,对案例城市兰州市的公共服务设施与人口的匹配关系进行了详细评估。研究发现:①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与人口的匹配关系差异较大,但均表现为区级中心匹配状况较好,城市边缘区域漏配较多;②兰州市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与人口匹配关系两极分化性较强,即高配型与漏配型生活圈数量较多,适配型与低配型生活圈数量相对较少;③从中、高匹配度的生活圈的比例来看,各级出行类、就餐类、娱乐类、医疗类设施(10 min生活圈对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外)的覆盖范围最广,各级养老类设施和基层文化设施的配置严重不足,其他设施介于两者之间。对于暴露出的问题需要查漏补缺,研究认为,当前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重点在于解决养老类设施普及性低和城市边缘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足的问题。
常飞王录仓马玥严翠霞刘海洋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适配性人口
基于生境质量的绿洲城镇空间扩展模拟研究——以黑河中游地区为例被引量:17
2020年
绿洲是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区域。实现绿洲城镇化与生态安全的双赢,是干旱区面临的重大问题。传统城镇空间扩展模拟研究,只是单向考虑了城镇发展趋势,而较少兼顾区域生境质量的约束。利用1992、2000、2008、2015年四期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以黑河中游地区为例。从城镇空间扩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InVEST模型与SLEUTH模型的结合,将生境质量的评估结果融入到城镇扩展模型中,对研究区2015—2030年城镇扩展的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模拟。研究表明:①生境质量整体较低,质量阶序和退化程度分异明显。高、中等级生境质量区域主要分布在黑河干流沿线和绿洲核心区,分别占5.69%、32.77%,生境退化程度高;低等级生境质量区域主要分布在戈壁荒漠区和城镇建设区,占61.54%,生境退化程度低。②生境质量对城镇空间扩展的约束作用显著。相比较无生境质量约束,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占用生态用地面积分别减少了27.08%、63.61%,并且,城镇斑块间连接性较好、集聚程度高,以“填充式”扩展为主。③城镇空间扩展总体体现了生境质量的要求。2030年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主要占用中、低等级生境质量区域,分别为34.88%、63.36%。绿洲平原区和山前洪积扇区生境质量约束较强,较2015年仅增长了51.53%、48.31%;绿洲边缘区生境质量约束性低,较2015年增长了110.18%,是未来城镇发展的潜力区。研究结果为绿洲城镇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李骞国王录仓严翠霞刘海洋
关键词:绿洲城镇SLEUTH模型
基于生境质量的绿洲城镇增长边界划定--以黑河中游地区为例被引量:5
2020年
绿洲城镇是人类活动最集中、人地关系最敏感的区域,也是"三生空间"(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矛盾最严重的区域。划定城镇增长边界是控制城镇无序蔓延,引导城镇空间有序发展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政策工具,是国家和地方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黑河中游地区绿洲城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生境质量的绿洲城镇增长边界的划定方法:首先,基于InVEST模型评估绿洲生境质量;其次,将绿洲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嵌入SLEUTH模型,模拟城镇增长边界;最后,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城镇用地面积为控制规模,并结合生境质量评估结果对模拟边界进行修正,最终划定城镇增长边界。结果表明:划定边界内总面积为104.67 km^2,剩余可建设用地面积为22.14 km^2,以低等级生境质量为主,占边界内新增城镇用地的66.98%。绿洲平原区和山前洪积扇区的城镇增长空间较小,剩余可建设用地比例分别为9.96%、24.57%;绿洲边缘区的城镇产业园区空间增长潜力较大,剩余可建设用地比例为52.53%。该划定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对绿洲城镇增长边界划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骞国王录仓石培基严翠霞刘海洋
关键词:SLEUTH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