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超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椎体
  • 2篇椎体强化
  • 2篇骶骨
  • 1篇压缩骨折
  • 1篇压缩性
  • 1篇引文
  • 1篇引文分析
  • 1篇引文分析法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解剖
  • 1篇影像解剖学
  • 1篇再骨折
  • 1篇止痛
  • 1篇中文文献分析
  • 1篇肿瘤
  • 1篇椎体成形
  • 1篇椎体成形术
  • 1篇椎体压缩
  • 1篇椎体压缩骨折

机构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鲁超
  • 3篇张施洋
  • 2篇高仕长
  • 2篇阳明明
  • 1篇梁安霖
  • 1篇罗伟
  • 1篇谭山

传媒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S2横形螺钉固定变异骶骨Ⅲ区骨折的影像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S_1椎不能横形置入骶髂螺钉固定骶骨Ⅲ区骨折时,置入S_2横形螺钉的安全参数。方法用Mimics软件对96例骨盆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模拟横形置入S_1、S_2螺钉,根据能否横形置入S_1螺钉将骶骨病例分为正常组与变异组。重建骨盆周围软组织,确定S_2横形螺钉进钉点B、髂前上棘顶点M、髂嵴上点N的体表投影点B_1、M_1、N_1,并测量各点间的长度。结果正常组男、女B_1M_1长度分别为(140.94±16.64)mm、(143.95±16.27)mm,均明显大于变异组男、女B_1M_1的长度(129.37±14.93)mm、(132.07±16.84)mm(P_男<0.05,P_女<0.05)。正常组与变异组B_1N_1的长度男性分别为(69.92±6.73)mm、(72.64±7.46)mm,女性分别为(60.80±7.05)mm、(58.85±7.81)mm,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_男>0.05,P_女>0.05)。正常组与变异组M_1N_1的长度男性分别为(157.58±16.83)mm、(150.48±13.21)mm,女性分别为(156.79±15.84)mm、(151.49±16.58)mm,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男>0.05,P女>0.05)。结论当S_1椎为腰骶移行椎、高位骶骨或骶骨翼斜坡陡峭变异时不能横形置入骶髂螺钉,可经S_2横形置入直径7.0 mm螺钉固定骶骨Ⅲ区骨折,术者在透视监视下可通过触摸髂前上棘及髂嵴来确定S_2螺钉的体表进钉点。
张安维高仕长谭山阳明明鲁超
关键词:骶骨影像解剖学
我国骶骨肿瘤临床研究被引频次最高的20篇中文文献分析
2018年
目的总结我国骶骨肿瘤临床研究被引频次最高的20篇中文文献并分析其主要特征,了解该领域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指导未来发展的方向,并为青年医生提供经典文献阅读的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以"骶骨肿瘤"作为关键词,检索结果按被引频次由高到低排序。纳入国内骶骨肿瘤总被引频次最高的20篇中文文献。对文献的题目、被引频次、发表时间、首次被引间隔时间、峰值被引间隔时间、峰值被引频次、平均引用率、发表期刊、地区分布、机构来源、第一作者和研究内容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总被引最高的20篇文献中被引频次最高73次,最低8次,平均(22.45±18.28)次,中位数15.5次。文献发表于1994—2012年,以2003、2004年(均为4篇)发表的文献最多。首次被引间隔时间0~5年,平均(1.65±1.14)年,中位数1.5年。峰值被引间隔时间1~11年,平均(5.10±2.53)年,中位数5.0年。峰值被引频次最高13次,最低2次,平均(4.90±2.69)次,中位数4次。平均引用率范围0.47~5.21次/年,平均(1.75±1.21)次/年,中位数1.42次/年。文献发表于11本专业期刊,以《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发表最多(4篇)。文献来自8个省/直辖市,其中以北京(7篇)、上海(3篇)和江苏(3篇)最多。文献来自国内15家机构,其中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5篇)、深圳市人民医院(2篇)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篇)最多。仅1位作者发表了3篇高引用文献,其余17位作者各发表1篇文献。文献主要研究内容分别为外科治疗(13篇)、药物治疗(1篇)、影像学(1篇)、诊断和综合治疗(2篇)、并发症(3篇)。结论我国骶骨肿瘤文献特点是被引频次较其他领域低,大多为知名专家发表于国内顶级期刊,多来自于国内一线城市的大型医院,研究内容多为外科治疗。
黄天霁张施洋鲁超
关键词:骨肿瘤骶骨引文分析法
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术后中期止痛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术后中期止痛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患者共411例。对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前1d与术后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1d与术后3个月两者之差小于或等于2分者认为椎体强化术后止痛效果不佳。将患者分为止痛效果佳和止痛效果不佳两组。记录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411例患者中,总共43例患者术后中期止痛效果不佳,占10.5%(43/411)。骨髓水肿程度较轻者(P=0.000)、伴有脊柱后柱损伤者(P=0.010)和伴有肋间神经痛者(P=0.010)是椎体强化术后中期止痛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髓水肿程度较轻者、伴有脊柱后柱损伤者和伴有肋间神经痛者行椎体强化术后中期止痛效果不佳。
黄天霁张施洋鲁超
关键词: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
关节镜下巨大肩袖撕裂修复:病例报告
[目的]:报道一例经肩关节镜治疗成功的巨大肩袖撕裂病例。希望我们在治疗方案上的尝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多多分享临床经验。[方法]: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和准备后于全麻下行肩关节镜检+巨大肩袖撕裂修复术。术中见左侧冈上...
鲁超阳明明罗伟徐格梁安霖高仕长
骨水泥灌注椎体强化后相邻节段再发骨折的预测因素被引量:6
2018年
背景:椎体强化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应用普及的有效方法,但有研究认为椎体强化会导致强化椎体相邻节段发生再骨折。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强化后,再发相邻椎体骨折和非相邻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接受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病历信息和手术相关数据,使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2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1)187例患者中,共41例患者发生其他节段的再次骨折,再骨折发生率21.9%;41例再骨折患者中,相邻椎体再骨折23例,占56.1%;非相邻椎体再骨折18例,占43.9%;(2)初次骨折为胸腰段骨折是强化椎体相邻节段再骨折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7);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有无糖尿病、有无抗骨质疏松治疗、有无既往骨折病史、有无骨水泥渗入椎间隙、骨水泥弥散好坏、注入骨水泥量、术式为椎体成形或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的比例、术后区域后凸角改变、骨密度T值、再骨折位于强化椎体上方或下方,这些因素均不能预测再骨折发生在强化椎体的相邻节段或非相邻节段。
黄天霁张施洋鲁超
关键词:相邻椎体再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