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青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性别鉴定
  • 2篇三维重建
  • 1篇动脉
  • 1篇性别差异
  • 1篇性别判定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缺损
  • 1篇三维重建技术
  • 1篇神经根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矢状
  • 1篇矢状面
  • 1篇体积
  • 1篇内踝
  • 1篇内踝上
  • 1篇内踝上皮支
  • 1篇皮肤软组织
  • 1篇皮肤软组织缺...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
  • 4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西藏大学
  • 1篇长春市妇产医...
  • 1篇长春医学高等...

作者

  • 5篇李幼琼
  • 5篇韩青
  • 3篇田勇
  • 2篇井月
  • 2篇王祥
  • 2篇王玉发
  • 2篇程凯亮
  • 2篇苏略
  • 2篇周建英
  • 1篇夏长丽
  • 1篇王阳
  • 1篇钟铧
  • 1篇杨铭
  • 1篇付强
  • 1篇王晓彤
  • 1篇贺庆
  • 1篇韩莹莹
  • 1篇郑雨轩
  • 1篇高倩
  • 1篇马玉祥

传媒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供血特点及意义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通过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铸型标本的观测,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阐明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的浅出点、分支、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形状和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在髁踝连线上投影距离90%集中于8~12cm,平均血管直径为(0.96±0.24)mm;解剖供血区近似椭圆形,面积为(72±8)cm2,占小腿面积的14.22%;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为坐标原点,浅出点至内踝后缘与跟腱中点的连线为坐标系的纵轴,经原点向纵轴作一垂线为坐标系的横轴,将内踝上皮支的的供血区分成4个象限,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各个象限的供血面积:内上象限(15±2)cm2,外上象限(8±3)cm2,内下象限(25±4)cm2,外下象限(24±3)cm2;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在内上、外下2个象限分布较多,计算其轴向性(Dmax/L)为1.47±0.31;该皮支与周围血管吻合非常丰富,并参与隐神经营养血管链的构成,其动力供血区面积可达小腿内侧面下2/3。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相对恒定,其供血区域大,且易于切取和转位,可依据其分支、分布和吻合情况,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作供血动脉进行双轴点皮瓣和双轴皮瓣的手术设计,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杨铭马玉祥王玉发王祥韩青李幼琼
关键词: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肤软组织缺损
脑固定区域内核磁共振成像测量海马结构体积的方法及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成像方法对脑固定区域内海马结构(HF)体积进行测量的可行性,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自愿参加数据采集的68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3名,女性35名。对颅脑进行3D-fSPGR序列扫描,利用Centricity DICOM viewer 3.0软件对双侧第4脑室外侧缘和双侧玻璃体外侧缘之间的区域进行矢状面10等分,在等分后的图像上逐层勾画HF的面积,乘以层厚计算HF体积。通过SPSS 17.0软件分析HF体积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分析左右两侧HF体积之间的差异和HF体积校正前后差异。结果:HF体积与正常成年人年龄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男性和女性间HF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前和校正后右侧HF体积均大于左侧(t=2.091,P<0.05;t=2.032,P<0.05),女性校正后左侧和右侧HF体积均大于校正前(左侧t=-2.092,P<0.05;右侧t=-2.100,P<0.05);正常成人HF平均体积右侧为2 649.92~2 903.17 mm3,左侧为2 579.42~2 803.27mm3。结论:选择对第4脑室外侧缘至玻璃体外侧缘之间的区域进行矢状面10等分的HF体积的研究方法可较全面地对HF体积进行磁共振成像测量,并易于使其研究的标准统一化。
钟铧王晓彤程凯亮韩青高倩王颖郑雨轩邵浦周建英李幼琼付强
关键词:海马结构体积磁共振成像矢状面
应用CT三维重建骶骨骶基进行性别差异判别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现阶段国人骶骨性别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为法医学在特殊环境下鉴别男女骶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了99例国人骶骨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且用软件进行周围其他软组织和骶骨之外骨性结构的擦除,用CT工作站(workstation 4.3,GE Medical System,General Electric Company,USA)的测量工具对骶骨骶基最大纵径、最大横径、骶基面积和骶骨两翼最大宽进行测量,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判定出男女两组数据是否存在意义,对其平均值进行比较,并与国内已有的文献数据进行对比,对所测的四个变量进行单变量的判别分析、双变量的判别分析以及四个变量的判别分析,得出判别分析常数和准确率。结果国人骶骨的男女均值存在明显差异,表明CT三维重建骶骨的结果与以前通过对尸体骨骼样本直接测量的结果相符,并且证明此种差别并非单纯由男女体格差异造成。针对四组数据建立判别分析的时候,单变量的判别分析准确率最高仅达到76%,双变量的判别分析仅达到79%;而在四变量的判别分析中,步进分析淘汰了一个变量,成为三变量判别分析,准确率仅为76%;而针对数据特点,进行比率的判别分析,准确率同样较低。对比国外判别分析相关类型的文献发现,本次研究的准确率不足以满足建立模型对骶骨进行简单初步的判断。但对于骶骨的判别分析,本文的研究数据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对骶骨的研究相近(其准确率在66%~72%之间)。结论骶骨男女差异可能随着种族的不同而不同,骶骨的不同参数具有不同的判别价值;而对于国人,骶骨骶基的参数可能不适合作为判别分析的对象。
井月张海军韩青陈曦庞振英苏略田勇李幼琼
关键词:骶骨性别鉴定CT三维重建
第7颈神经通过椎体隧道治疗对侧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可行性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椎体隧道通路方式治疗对侧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为臂丛神经根损伤的外科治疗提供新的术式。方法:利用20具成人尸体,模拟椎前通路术式和隧道通路术式进行对比,观测两种术式下可供移植神经根的有效长度。选取30例成年人对颈部(涵盖C6~T1椎骨)进行CT扫描,测量其轴向旋转角及侧屈角,观测颈椎活动对移植后第7颈神经的牵拉影响。36组新鲜椎体试件(C5~C7)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打孔,然后用万能试验机进行轴向载荷压缩试验,检验椎体打孔后形成的椎体隧道对椎体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经过椎体隧道通路到达对侧下干所需长度为69.19mm,比经过椎前通路缩短25.14mm。C7对T1椎体之间轴向旋转角为9.4°±0.3°,旋转产生的前后牵拉范围为2.44mm;C7对T1椎体之间侧屈角为0.6°±0.2°,侧屈造成的上下牵拉范围为0.156mm;C7对T1之间的前屈后伸运动幅度非常小,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椎体压缩实验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极限载荷仅下降了14.89%,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椎前通路术式比较,椎体隧道通路术式能提供较充足的神经长度;椎骨旋转角度对移植神经的牵拉幅度影响小;椎骨生物力学几乎无改变。
夏长丽井月田勇王祥韩青王阳韩莹莹苏略王玉发李幼琼
关键词:臂丛生物力学
影像学三维重建技术在寰椎立体模型建立及性别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利用寰椎形态学指标建立吉林地区男女性别的鉴定方法并评价其鉴定效果。方法:分别应用男女头颈部CT影像资料重建寰椎立体模型,对寰椎8个面的27项指标进行测量,筛选出14个有性别差异的指标。结果:27个线性指标中14项指标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27项指标的性别鉴定准确率为52.0%~89.3%,其中寰椎全宽准确率达86.7%。对其中9项性别鉴定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使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得到1个性别鉴定准确率达到95.8%的方程:Y=1.308W-0.409CDF-0.469LTPSD-0.849LUACD+0.478RUACD+0.332RDACD+0.363ATH-0.334PTH-0.236PAL。结论:寰椎形态可作为吉林地区男女性别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周建英田勇韩青贺庆程凯亮李幼琼
关键词:三维重建寰椎性别判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