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丽萍

作品数:2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调整方法
  • 1篇油层
  • 1篇油田
  • 1篇特低渗
  • 1篇特低渗透
  • 1篇特高含水
  • 1篇特高含水期
  • 1篇区块
  • 1篇驱油
  • 1篇混相
  • 1篇混相驱油
  • 1篇含水
  • 1篇含水期
  • 1篇非混相
  • 1篇非混相驱
  • 1篇非混相驱油
  • 1篇扶杨油层
  • 1篇改善开发效果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篇闫丽萍
  • 1篇熊霄
  • 1篇姜洪福
  • 1篇雷友忠
  • 1篇于长焕
  • 1篇皮蔚峰
  • 1篇李秀娟

传媒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杨油层CO_2非混相驱油试验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大庆长垣外围有3×108t特低渗透的扶杨油层储量在注水开发条件下难以有效动用,为提高这部分储量的有效动用率,开展了CO2非混相驱油试验研究。PVT测试结果表明,扶杨油层原油较稠,体积系数小,膨胀性和收缩性小,溶解系数较低;CO2驱油细管实验最小混相压力为29 MPa,比原始地层压力高8.6 MPa,现场试验为非混相驱;长岩心实验CO2驱油采收率比注水高4~6个百分点。综合室内可行性评价实验结果看,大庆长垣外围扶杨油层开展CO2驱油试验是可行的,并于2003年初在宋芳屯油田南部开辟了注气试验区,有注气井1口,采出井5口。矿场试验结果表明,CO2驱油能够使特低渗透、裂缝不发育的扶杨油层建立起有效驱动体系,从根本上改善其开发效果,该技术有望成为特低渗透扶杨油层有效动用的可行技术。
姜洪福雷友忠熊霄闫丽萍皮蔚峰李秀娟于长焕
关键词:特低渗透扶杨油层
大庆油田北二东区块层系重组调整方法被引量:17
2013年
针对大庆油田北二东区块在特高含水期各层系调整井段长、层间干扰严重、注采关系复杂、油层动用状况差等问题开展了层系重组方法研究。通过细化开发层系重新匹配注采井网,达到了层系清晰、井距优化、井网独立的目的。重组后,各套井网的开采井段长度和层间渗透率级差大幅度下降,开发效果明显改善,数值模拟预测试验区最终可提高采收率2.55百分点,增加可采储量18.7×104t。
闫丽萍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层系重组调整方法改善开发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