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博 作品数:5 被引量:26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太湖TCIPP和TCEP的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2 2021年 有机磷酸酯作为溴代阻燃剂的替代物,在各种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中不断被检出,因其可能具有生殖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和致癌性等效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两种典型有机磷酸酯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CIPP)和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开展人体健康水质基准研究.基于太湖流域的人群暴露参数和生物累积系数,推导出太湖流域TCIPP和TCEP的非致癌效应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值分别55.62μg·L^(-1)和35.43μg·L^(-1),TCEP的致癌效应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值为1.266μg·L^(-1).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太湖水体中TCIPP和TCEP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但TCEP存在致癌健康风险,值得关注.本研究可为我国有机磷酸酯的环境风险管理及相关水质标准修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赵师晴 艾舜豪 范博 范博 王晓南 刘征涛 刘征涛 李霁关键词:太湖 基于不同毒性终点的壬基酚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2019年 NP(nonylphenol,壬基酚)作为一种具有雌激素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有害影响,并且随着生产及使用量的增加,NP在国内外水环境中被不同程度地检测出来,引起较大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其生态风险进行研究.通过综述部分淡水水体中NP的污染现状,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和联合概率曲线法(JPC)对NP的生态风险进行分析;构建基于生长和发育、生物化学、繁殖和细胞毒性终点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基于4个毒性终点数据,采用联合概率曲线法评估国内外部分淡水水体中NP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①我国辽河、珠江和骆马湖的ρ(NP)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且总体上我国ρ(NP)平均值为0.709μg/L.②基于生长和发育、生物化学、繁殖和细胞毒性终点推导的HC5(5%物种受损有害浓度)值分别为0.694、0.589、0.142和0.317μg/L.③在所调查水体中,以生长和发育为毒性终点的生态风险相对较小,处于可接受水平;以繁殖、细胞和生物化学为毒性终点的生态风险较高,应采取相关措施保障水生生物的安全.因此,NP对水生生物繁殖的毒性较明显,应持续关注其长期危害. 李雯雯 王晓南 高祥云 李霁 范博 范博 王尚洪关键词:壬基酚 生态风险 淡水 基于生长发育毒性终点的国内外部分水体中全氟辛烷磺酸盐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2018年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作为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水环境中均不同程度检出了PFOS.本研究综述了部分淡水水体中PFOS的污染现状,基于生存、生物化学、繁殖和生长发育毒性终点构建了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由生长发育毒性终点推导的HC_5值为0.085μg·L^(-1),远小于由其他毒性终点推导的HC5值.基于生长发育毒性终点数据,运用联合概率曲线法评估了国内外部分水体中PFO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调查水体中PFOS生态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高祥云 李霁 王晓南 范博 范博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估 水体 太湖流域双酚AF和双酚S人体健康水质基准的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作为双酚A(Bisphenol A, BPA)的替代物,双酚AF(Bisphenol AF, BPAF)和双酚S(Bisphenol S, BPS)在工业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BPAF和BPS在水环境中不断被检出,由于其难降解特性和较高的毒性效应,可能会对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开展太湖的人体健康基准研究,依据本土化人体暴露参数、水质参数、BPAF和BPS的生物累积系数等相关数据,推导出太湖流域BPAF和BPS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水环境质量基准值(Ambient Water Quality Criteria, AWQC)分别为0.4455μg·L^-1和10.02μg·L^-1.此外,通过对特殊人群和普通人群的人体健康基准值进行比较,发现特殊人群的基准值均低于普通人群的基准值.该研究推导的BPAF和BPS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水环境质量基准值,可为我国双酚替代物的环境风险管理、人体健康基准研究和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陈金 王晓南 李霁 李雯雯 艾舜豪 范博 范博关键词:双酚AF 双酚S 太湖 底泥有机物原位处理中硝酸钙对上覆水体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底泥原位稳定化处理技术中的硝酸钙投加法,考察其投加后对上覆水体水质为期80 d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加硝酸钙后,上覆水体DO值由6.6 mg/L下降到2.0 mg/L左右,氧化还原电位(Eh)降至80 m V,pH平稳上升至8.8左右,上覆水体COD_(Cr)值略有下降,由57 mg/L下降至40 mg/L。总体上底泥中投加硝酸钙不会对上覆水体产生持久、较大的影响。此外,上覆水体DO、pH和Eh等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与COD_(Cr)之间相关性不高,硝酸钙对底泥中有机物的去除机制主要是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与底泥中的微生物发生反硝化反应,促进底泥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 唐婕 马若男 范博 范博 钱光人关键词:硝酸钙 上覆水体 电子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