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芹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篇优快钻井
  • 2篇优快钻井技术
  • 2篇水平井
  • 2篇平井
  • 2篇钻井
  • 2篇钻井技术
  • 2篇小井眼
  • 2篇小井眼水平井
  • 2篇井眼
  • 2篇白桦
  • 1篇点蚀
  • 1篇钝化
  • 1篇油管
  • 1篇油管钢
  • 1篇致密
  • 1篇致密气藏
  • 1篇试油
  • 1篇气藏
  • 1篇管柱
  • 1篇CO2腐蚀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篇王芹
  • 3篇李令东
  • 2篇于文华
  • 2篇张小宁
  • 2篇明瑞卿
  • 1篇朱培珂
  • 1篇闫伟
  • 1篇刘猛
  • 1篇张友义
  • 1篇段保平
  • 1篇王鑫

传媒

  • 1篇石油矿场机械
  • 1篇表面技术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加拿大白桦地致密气藏超长小井眼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
结合地质特征,开展钻井工艺优化并集成成熟技术,大幅提高作业效率、降低钻井成本:采用二开小井眼井身结构,全井采用114.3mm钻杆,批钻时一开2小时内开钻,二开1天内开钻;井眼轨迹设计考虑防碰、提速、降摩阻、增加储层动用面...
张小宁于文华李令东王芹明瑞卿
关键词:小井眼优快钻井
国内外分层连续试油技术方案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一井多层试油时合层试油与上返试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提高分层试油比例的必要性。阐述了一次管柱多层射孔-测试联作技术;电子智能阀分层测试技术;井下一次起下作业-无线传输-多层测试系统;一井多层测试-注入-生产系统;不动管柱多层压裂及排液一体化管柱;碳酸盐岩分层测试-酸压-完井-体化管柱等国内外分层连续试油技术的工艺原理及优缺点,得出了应加快推广先进适用的分层连续试油技术、探索试油提速提效的技术。
张友义刘猛王鑫王芹
关键词:试油
加拿大白桦地致密气超长小井眼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被引量:4
2022年
钻井成本占非常规油气建井成本的40%~50%,降低钻井成本对节约建井成本、提高开发效益至关重要。文章深入介绍加拿大白桦地项目中深层优快钻井技术,为国内非常规油气水平井钻井降本增效提供技术参考。具体如下:采用二开井身结构,一开φ222.3mm井眼下φ177.8mm套管,二开φ159.0mm井眼下φ114.3mm套管,水平段长2200~3500m;采用批钻方式,重复利用钻井液,一开2h内开钻,二开1天内开钻;采用勺形井眼轨迹,考虑防碰、提速、降摩阻、减少靶前距增加储层动用面积,采用单弯螺杆+MWD控制轨迹,Compass软件进行防碰扫描,当分离系数小于1时,修正SAG、MAG误差影响,在保证井下安全的同时避免绕障;水平段采用油基钻井液、大扭矩螺杆、水力振荡器、52MPa钻井泵及地面管汇、控压工艺,同时配合高转速、大钻压钻进,大部分水平井水平段一趟钻,最高日进尺达到1152m,平均机械钻速为65.59m/h;根据井筒载荷分布、压裂时水锤效应,分段优选套管,节约成本;井眼轨迹从二开开始设计8°~13°造斜段、漂浮下套管工艺配合专用下套管装置,大幅降低摩阻,增加扶正器数量以保证固井质量,同时大幅提高下套管效率。通过不断优化改进,2017年后完钻14口井,平均井深为5687m,平均水平段长度为3182m,平均钻井周期为14.4天,与2014年之前的158口井相比,在水平段增加1332m的情况下,每米钻井成本降低33%。
张小宁于文华叶新群李令东明瑞卿王芹
关键词:小井眼优快钻井
油管钢在模拟超临界CO_2中耐蚀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研究普通碳钢P110、3Cr、普通马氏体不锈钢13Cr和超级马氏体不锈钢HP2-13Cr钢在某油井超临界CO_2环境中的耐蚀特性。方法模拟该高温高压高含CO_2且含Cl–油井的腐蚀环境,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对上述四种油管钢进行挂片实验,借助高精度天平、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EDS)从平均腐蚀速率、清理腐蚀产物后试样的表观特征、腐蚀产物的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及腐蚀机制方面分析其抗均匀腐蚀与抗点蚀特性。结果在CO_2分压达12 MPa,110℃,Cl–质量浓度为16 542 mg/L的典型环境,P110,3Cr油管钢的平均腐蚀速率分别为5.625,2.992 mm/a;13Cr为0.155 mm/a,有点蚀发生,HP2-13Cr则为0.003 mm/a,且为均匀腐蚀,HP2-13Cr能满足模拟腐蚀环境的使用要求。结论在上述超临界CO_2环境,碳钢P110与3Cr在基体表面不存在Cr的富集,耐蚀性差;马氏体不锈钢13Cr和超级马氏体不锈钢HP2-13Cr因基体表面能生成致密的钝化膜,则表现出相对优良的耐蚀性,但两者的合金元素Ni,Mo含量不同,造成了对两者抗均匀腐蚀与抗点蚀性能的显著差异。
朱培珂闫伟李令东段保平沈雪峰王芹
关键词:CO2腐蚀超临界油管钢点蚀钝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