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盆地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延安组
  • 2篇油田
  • 2篇下寺湾油田
  • 2篇储层
  • 2篇储层评价
  • 1篇地表
  • 1篇地震
  • 1篇地震记录
  • 1篇地震数据
  • 1篇叠后
  • 1篇叠后时间偏移
  • 1篇油藏
  • 1篇油藏类型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油气勘探开发
  • 1篇油水
  • 1篇油水层

机构

  • 6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保定地质工程...

作者

  • 6篇王津
  • 3篇李锦锋
  • 2篇刘翰林
  • 1篇李辉峰
  • 1篇柳伟明
  • 1篇李传琳

传媒

  • 2篇石油化工应用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地质学刊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荧光显微图像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研究荧光显微图像技术在石油地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效果,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阐述了荧光显微图像技术的原理、应用基础和发展历程,归纳了荧光显微图像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荧光显微图像技术在识别油水层、评价水淹层、剩余油观察及判断泥岩、油页岩进水情况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为:(1)区分油水层,实现了储层的精细评价,有利于确定油层的开发方案;(2)准确判断油层水淹状况及确定剩余油分布,对于提高油气藏的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3)通过对裂缝的发育情况进行研究来判断泥岩、油页岩是否进水,为油田开发过程评价套损提供信息。
王津
关键词:油水层水淹层剩余油裂缝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雨岔地区延安组油藏主控因素被引量:3
2017年
针对目前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雨岔地区延安组油藏的研究涉及甚少,在文献资料调研和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钻井、测井、录井、试油试采、分析测试等基础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雨岔地区延安组油藏类型和特征,并探讨总结了影响研究区延安组油藏成藏规律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延安组油藏类型为岩性油藏,包括鼻状构造-岩性型、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型等,其成藏规律主要受烃源岩、三角洲砂体、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及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的变化等因素控制。研究结果为该区寻找油气勘探有利区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王津李锦锋郑德德柳伟明李传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油藏类型主控因素
苏里格气田苏120区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评价及预测被引量:7
2017年
通过资料调研和岩芯观察,结合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线衍射和压汞曲线等分析测试,对苏里格气田苏120区盒8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盒8段储集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结构和成分成熟度均中等偏好,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晶间孔为主,孔喉大小分布不均,分选性较差,主要的孔喉组合以细—微孔、细—中喉型为主,属特低孔-低渗储层。基于储层微观和宏观参数特征,将研究区盒8段储层划分为3类,以Ⅰ类和Ⅱ类储层为主,其中盒8下亚段储层较为发育,可作为该区进一步勘探开发的主要层位。
李锦锋马永钊王津薛佳奇薛佺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盒8段储层评价储层预测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雨岔地区延安组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被引量:7
2017年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录井及文献调研资料,结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研究下寺湾油田雨岔地区延安组延7+8和延9储层特征(包括岩石学、物性、孔隙类型及结构特征),对延安组延7+8和延9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并预测出有利勘探区。研究结果表明:延7+8、延9储层主要以中-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不发育,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属于低-中孔、中-低渗孔隙型储层。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4类,根据储层平面分布特征,延7+8、延9储层有利勘探区域以Ⅱ类和Ⅲ类储层为主,尤其是延9储层,Ⅰ类有利勘探区域有3个。预测数据表明,延7+8、延9储层油气分布面积大,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可深入勘探并部署井位。
王津李锦锋刘翰林郑德德辛良琦
关键词:储层特征储层评价延安组鄂尔多斯盆地
二维地震数据的DMO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随着油气藏勘探精度要求的增加,以及对数据处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考虑,常规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要。为此,建立了二维地震情况下的DMO技术,并利用ProMAX软件对野外采集的二维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对DMO技术处理前后的地震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MO技术能够将非零炮检距的地震记录转换为自激自收零炮检距的地震记录,实现了共反射点叠加,改善了水平叠加的效果,消除了倾角因素对偏移成像的影响,使地震剖面较真实地反映了地下构造形态。
王津李辉峰刘翰林丁相虎辛良琦
关键词:地震数据倾角时差校正叠后时间偏移
起伏地表三维高斯射线束正演方法研究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利用常规的地震勘探技术对地表起伏剧烈的复杂地区(如山地、沙漠、戈壁、高原和丘陵等)进行油气勘探已不再适用,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复杂地区的勘探开发难题,研究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正演模拟方法就显...
王津
关键词:起伏地表正演模拟射线追踪合成地震记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