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渭涛
- 作品数:16 被引量:145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骨代谢和成本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于每晚睡觉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2 U/(kg·d),并停用其他降糖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沙格列汀片5 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口服格列美脲片1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种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骨代谢和成本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胰岛β细胞(Homaβ)、修正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MBCI)、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EISI)、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lu)、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和C肽曲线下面积(AUCcp)对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Homaβ、MBCI、EISI、AUCins和AUCcp水平在治疗后显著升高,而AUCglu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omaβ、MBCI、EISI、AUCins和AUCc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UCglu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后的骨密度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改善程度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PG、2h PG和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降糖药物成本低于对照组,但两种治疗方案药物成本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采取口服沙格列汀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方案是可行的,可结合患者具体特点,在早期�
- 宁江颖刘星君张渭涛
- 关键词:沙格列汀格列美脲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骨代谢
- 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对初治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对初治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名,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格列汀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两小时血糖及血清淀粉酶及尿液淀粉酶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63±1.12)d vs(8.68±1.30)d、(7.23±0.95)d vs(7.89±1.20)d、(11.14±1.56)d vs(12.12±1.89)d]、[(12.12±1.89)d vs(11.20±1.34)d、(6.89±0.96)d vs(8.23±1.10)d、(1.65±0.23)d vs(3.65±0.48)d](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N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GLP-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可有效控制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提高治疗安全性。
- 贾真何旺张渭涛王颖郝姝姚孝礼
- 关键词: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 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治疗对胰岛β细胞功能和每日胰岛素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利拉鲁肽治疗对胰岛β细胞功能和每日胰岛素用量的影响,为T2DM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8月1月至2017年5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62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加用利拉鲁肽辅治疗,为治疗组,另30例为对照组,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腰围、体质指数(BMI)、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改善情况。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体重、腰围、BMI和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重、腰围、B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治疗后T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Hb A1C、HOMA-β和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Hb A1C、HOMA-β和HOMA-IR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HOMA-β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胰岛素日用量分别为(43.74±16.53)、(44.10±13.99)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胰岛素日用量[(20.75±9.24)U]明显少于对照组[(54.57±16.07)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胰岛素日用量明显少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胰岛素日用量明显多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2DM患者加用利拉鲁肽治疗可有�
- 张渭涛贾真宁江颖
- 关键词:利拉鲁肽胰岛Β细胞
-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肠源性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究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肠源性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52例)和二甲双胍治疗组(53例),以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12周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源性内毒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治疗组的肠源性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和hs-CRP水平均下降较为明显(P<0.01);而二甲双胍治疗后,仅hs-CRP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源性内毒素下降不明显(P>0.05);但两种药物治疗后,肠源性内毒素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以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源性内毒素水平,而二甲双胍对肠源性内毒素的下降作用不明显。
- 张渭涛施秉银何旺贾真郝姝
- 关键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肠源性内毒素
-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防治效果及对机体免疫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0
- 2018年
-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防治效果及对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5周后临床治疗效果、平均体质指数、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免疫球蛋白水平(IgA、IgG、IgM)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平均体质指数、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IgA、IgG、IgM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A、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体质指数、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71/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33%(58/7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3/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4/7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防治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贾真何旺张渭涛王颖
- 关键词:糖尿病
- 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250 mg/次,2次/d;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西格列汀100 mg/次,1次/d,治疗均连续8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血清丙二醛(MDA)、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MDA、8-iso-PGF2α、FBG、FINS以及HOMA-IR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MDA、8-iso-PGF2α、FBG、FINS以及HOMA-IR水平较低(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降低MDA、8-iso-PGF2α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胰岛素抵抗,临床疗效较好。
- 郝姝贾真张渭涛王颖姚孝礼何旺
- 关键词: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
- 血栓弹力图与传统凝血四项指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传统凝血四项指标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患者中的水平。方法以86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以同期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TEG参数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对照组、NDN组、DN组R值、K值、Angle角、MA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R值、K值低于NDN组、DN组(P<0.05),An-gle角、MA值高于NDN、DN组(P<0.05)。NDN组R值、K值高于DN组(P<0.05);Angle角、MA值低于DN组(P<0.05)。对照组、NDN组、DN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aPTT、PT、TT水平高于NDN组、DN组(P<0.05),Fbg水平低于NDN组、DN组(P<0.05);NDN组aPTT、PT、TT水平高于DN组(P<0.05),Fbg水平低于DN组(P<0.05)。结论TEG参数及凝血指标对DN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吴婷张渭涛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凝血四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依普利酮通过靶向微小RNA-192和微小RNA-29a/b/c减轻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损伤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通过靶向微小RNA(miR)-192和miR-29a/b/c减轻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依普利酮组,每组10只。通过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各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中miR-192和miR-29a/b/c的mRNA表达水平。使用血糖仪检测大鼠血糖,并对大鼠整体和肾脏组织样本进行称重。通过相关商用试剂盒检测大鼠尿蛋白、肌酐和血尿素氮的浓度。通过蛋白印迹分析大鼠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Ⅰ型胶原蛋白(Col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Smad家族蛋白3(Smad3)的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大鼠肾脏切片中TGF-β_(1)、Smad3和α-SM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miR-29a、miR-29b、miR-29c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miR-192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依普利酮组miR-29a、miR-29b、miR-29c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miR-192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体重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肾脏质量/体重高于对照组(均P<0.05)。依普利酮组体重高于模型组,空腹血糖和肾脏质量/体重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尿蛋白、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依普利酮组低于模型组(均P<0.05)。三组大鼠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模型组低于对照组,依普利酮组高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基底膜变薄,肾小球萎缩,近曲小管损伤,经依普利酮治疗后得到改善。模型组TGF-β_(1)、Smad3和α-SMA平均光密度(MOD)高于对照组,而依普利酮组MOD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依普利酮通可减轻DN模型大鼠肾损伤,机制与靶向miR-192和miR-29a/b/c表达调控TGF-β_(1)/Smad信号通路有关。
- 袁瑾赵灿张渭涛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依普利酮
- 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7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1个月的导入治疗,结束后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每2周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每1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h PG)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8.37%,与对照组的18.75%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FBG、Hb A1c、2h PG水平,改善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韦佳琛李嫚张渭涛何旺郝姝
- 关键词: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血流动力学
- 达格列净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β细胞的影响。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入组前的剂量继续使用二甲双胍,此外,观察组给予达格列净,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两组疗程均为2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2 w后,两组FPG、PPPG、HbA1c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均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C-肽、HOMA-β显著上升,HOMA-IR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达格列净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并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 韦佳琛李嫚张渭涛何旺郝姝
-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胰岛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