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玲 作品数:13 被引量:181 H指数:8 供职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桑叶化学成分快速识别分析 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采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方法对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Q-TOF/MS联用仪,以乙腈-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采集检测,以Masslynx4.1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根据质谱所提供的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质谱裂解碎片信息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共鉴定和推测了桑叶中19种化学成分。结论该方法可快速、灵敏、全面地分析桑叶的化学成分,为探讨桑叶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刘金玲 李文姣 王韧 李森 李森 周晋 贺福元关键词:桑叶 化学成分 黄酮 鱼腥草注射液与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体外肝微粒体代谢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进行鱼腥草注射液与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体外人肝微粒体代谢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中药多成分体系体内代谢规律奠定基础。方法制备人肝微粒体,用Brad ford法测定酶活性,配制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加入鱼腥草注射液与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温孵,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并比较鱼腥草注射液及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代谢样品图谱。结果检测到鱼腥草注射液的人肝微粒代谢产物20个,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肝微粒代谢产物24个,鱼腥草注射液多成分体系与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单成分经肝微粒体代谢其产物的数目不完全相同,但产物结构类型一致,均为脂肪族、芳香族、萜类挥发性成分,其中两者的代谢产物中均有己醛、α-哌烯、桉树脑、癸酸、庚醇、2-异丙基-5-甲基-1-庚烷6种成分,分别占代谢产物总量的15.40%和49.14%。结论多成分代谢与单成分代谢规律有所不同,但均呈多成分群聚集的特点,成分之间存在与原植物相似的代谢途径,符合中药各成分在同一网络体系相互连通、交流、传递的"网通性"规律。 杨岩涛 杨岩 王韧 刘金玲 刘金玲 肖美凤 周晋关键词:鱼腥草注射液 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 肝微粒体 当归补血汤煎煮过程发生美拉德反应的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中药的"黑"长期为人诟病,能影响产品色泽和气味的美拉德反应广泛存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与食同源"的中药加工过程中亦存在有其发生的合适条件,该反应的发生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具有重大影响,应展开中药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及其产物的研究。以当归补血汤为例,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所创的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查阅方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并进行归类,分析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探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 杨岩涛 唐闻汉 陶叶琴 刘金玲 刘文龙 周逸群 石继连 贺福元关键词:当归补血汤 美拉德反应 中药复方 超分子化学 当归 中药注射剂(类)致敏成分检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9 2017年 中药注射剂易引起过敏反应,这是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的热点,也是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本文介绍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概况,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类型;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中的(类)致敏成分的主要检测技术,包括体外肥大细胞脱颗粒检测、细胞膜色谱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表面等离体子共振技术等,并分别介绍其原理、实验方法,局限不足处,并对比其适用范围及其在(类)致敏成分检测中的应用,以期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及参考。 张雨恬 王韧 李文姣 肖美凤 李森 李森 贺福元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鱼腥草 基于分子连接性指数探归肝经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 被引量:16 2017年 该文主要从分子连接性指数相似性角度探讨归肝经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为中药归经作用寻找科学依据。该文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和《中药化学》为蓝本,通过查阅文献和检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中的TCMSP子库,归纳并总结单归肝经中药所含成分信息,对各成分的分子连接性指数进行计算,并求算出归肝经中药成分的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与单成分分子连接性指数对比,锁定肝经模板分子类别。通过计算单归肝经中药成分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为9.47,与黄酮苷类(9.17±2.11)和萜类(9.30±3.62)化合物比较接近。因此,初步推断肝经的模板分子与黄酮苷类和萜类理化性质相近,从而提出黄酮苷类和萜类成分最能与肝经的"印迹模板"较好匹配的假说。 范诗琪 李森 刘金玲 杨姣 胡超 朱俊平 肖小芹 刘文龙 贺福元关键词:肝经 分子连接性指数 中药成分 金(山)银花综合利用现状及其纷争探讨 刘金玲 陶叶琴 唐闻汉 李森 张雨恬 贺福元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的甘草增助溶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2016年 探讨不同"印迹模板"中药成分群对甘草超分子增助溶能力的影响,为解释中药成分群间的增助溶现象奠定理论基础。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用分子连接性指数(MCI)、油水分配系数(log P)表征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的亲水亲油能力,以浸膏得率表征甘草对单味中药或复方的增助溶作用,经MCI,log P,浸膏得率分析得出甘草对不同分子社会增助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味中药材加甘草前后的MCI与log 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0.916;加甘草后,大部分中药的浸膏得率增大,且单味中药材加甘草前后浸膏得率的变化值与log P的变化值、MCI的变化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7,0.405;8个复方的MCI与log P相关系数为0.937,且甘草对除防己黄芪汤外的其他7个复方中药均具有增助溶作用。这说明甘草的增助溶作用主要是通过"印迹模板"自主作用形成超分子而改变被增助溶成分的亲水亲油能力;中药成分的MCI与log P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可作为表征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特征的重要参数,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来探究中药增助溶作用切实可行,这将为单味药剂型改革奠定基础。 陶叶琴 唐闻汉 刘金玲 邓凯文 贺福元 周逸群关键词:甘草 油水分配系数 分子连接性指数 超分子 小檗碱及药根碱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转化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进行小檗碱和药根碱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转化研究,尝试给中药有效成分的体外和体内关联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用Brad ford法测定酶活性,以此配制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加入药物温孵,用质谱进行检测测定并比较小檗碱、药根碱代谢产物图谱。结果检测到小檗碱经大鼠肝微粒体代谢后产物中有药根碱,药根碱经大鼠肝微粒体代谢后产物中有巴马汀,但小檗碱代谢产物中未见巴马汀。结论小檗碱和药根碱是同母核生物碱,在肝微粒体中孵化可相互影响,但体外代谢无法简单关联体内代谢过程。 杨岩涛 杨岩 江欢英 江欢英 李森 周晋 刘金玲 贺福元关键词:小檗碱 药根碱 肝微粒体 代谢转化 代谢物 基于超分子化学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探花类中药归经 刘金玲 李森 唐闻汉 陶叶琴 张雨恬 贺福元中药质量标志物与“网通虹势”代谢规律 被引量:14 2017年 中药复方疗效是建立在单味中药基础上按中医药基础理论依法遣药组方治病的结果,其作用体现多成分、多靶点、综合效应的特点,其物质基础研究不易,质量标准难以建立,质量标志物难确定,无法严格监控中药加工全过程中的质量,且中药标志物的确定对中药药效物质研究、中药材鉴别及中药制药工程等影响深远;中药与生物体的"网通虹势"代谢规律将中药多成分的零散作用规律视为同母核群体的整体作用,可沟通微观单成分个体与宏观成分群整体,揭示中药在生物体内代谢物质、信息交流基本规律,进而揭示中药复方对人体的作用规律。通过系统分析中药质量标志物对中药开发的指导作用及其与"网通虹势"代谢规律的关系,尝试为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确定提供思路。 杨岩涛 李森 刘金玲 周晋 周逸群 陈乃宏 贺福元关键词:药效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