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继超
- 作品数:7 被引量:194H指数:7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垃圾焚烧飞灰H_3PO_4稳定化技术及机理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分析了焚烧飞灰的全组分和浸出毒性,表明飞灰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其中Pb的浸出浓度为67.03mg/L,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研究了H3PO4投加量对飞灰稳定化效果及其环境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相当于飞灰质量8%~14%的H3PO4就能够有效地使焚烧飞灰无害化;8%和12%H3PO4稳定化飞灰都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过多的H3PO4投加量会降低处理后飞灰对酸性环境的缓冲能力.对于12%H3PO4稳定化飞灰,XRD检测出Cr2P2O7、ZnP2、Pb3P4O13、Pb3P2O7、NaZnPO4、NaPbP3O9、Ca2ZnSi2O7等少量重金属的结晶相;SEM发现了大量独立存在的飞灰颗粒、直径约0.3~0.5μm的Pb5(PO4)3Cl棒状物;CHBr3浮选没有得到浓缩的重金属.综合分析得到:H3PO4是通过与强碱性飞灰之间的中和反应,激活飞灰中的重金属,改善稳定化进行的环境,并产生稳定化所需的PO4^3-.被激活的重金属与产生的PO4^3-在飞灰颗粒表面结合.所产生的重金属磷酸盐与SiO2、CaCO3、CaSO4、KCl和NaCl等飞灰主要构成固溶相,几乎不独立存在。
- 王军蒋建国隋继超杨仕键
- 关键词:焚烧飞灰H3PO4稳定化
- 易腐有机垃圾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实验研究被引量:29
- 2008年
- 在中温(35-37℃)条件下,对连续式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反应器处理易腐有机垃圾进行了试验研究,连续试验时间达半年以上.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时,在进料TS为24.79%、VS为23.06%的情况下,单位体积反应器产气效率最高达到3.69L/(L.d),易腐有机垃圾的产气能力(以VS计)为746.33 L/kg,有机负荷(以VS计)达到4.94 kg/(m^3.d),水力停留时间47 d,此时期处理效果理想;试验启动之初易发生酸化,其抑制情况严重,出现0产气,经碱性溶液调节后情况得到较好解决;反应进行至80 d后产气速率降至最高速率的一半以下,推断是氨氮浓度超过2 000 mg/L而产生氨氮抑制,经过投加化学药剂和调节进料C/N抑制情况得到缓解.
- 蒋建国吴时要隋继超王岩
- 关键词: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高固体酸化
- 有机垃圾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启动实验研究被引量:16
- 2007年
- 在中温(35℃)条件下,应用连续式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对有机垃圾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的处理研究.在启动阶段,垃圾进料量随反应器内pH值及产气量的变化作适当调节.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进料有机垃圾的含固率(TS)达到24.79%,挥发性固体物质(VS)达到230.62g/kg的情况下,系统的产气效率以进料VS计达到了705.77L/kg.反应器启动30d后,内部料液的pH值稳定在6.9~7.3之间.在稳定运行阶段,以进料VS计,高固体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有机负荷率(OLR)达到6.98kg/(m3.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5d,启动实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 隋继超蒋建国吴时要赵振振
- 关键词:有机垃圾高固体厌氧消化
- 厨余垃圾高固体厌氧消化处理中氨氮浓度变化及其影响被引量:65
- 2007年
- 在中温(35℃)条件下,应用连续式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研究氨氮浓度在厨余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系统稳定运行阶段,投料强度为150.0g/d,挥发性固体甲烷转化率近90%,有机负荷达到4.94kgVS/(m3·d),反应速率为1.48m3CH4/(m3·d),运行情况较为理想.反应运行80d,氨氮浓度超过1700mg/L时,系统呈现氨氮抑制状态,有机负荷为0.77kgVS/(m3·d),反应速率为0.39m3CH4/(m3·d),较稳定运行期大幅度下降.在此过程中,氨氮浓度从消化初期的420mg/L逐渐递增到3000mg/L左右,其中在稳定运行过程中增加速率较大,平均37.15mg/(L·d).同时,微生物经过长期驯化,对高浓度氨氮的抵抗能力增强,系统运行至190d时,氨氮浓度再次升高至3000mg/L,产气速率仍可维持在1.07m3CH4/(m3·d),系统状态较为良好.
- 蒋建国王岩隋继超吴时要
- 关键词:厨余垃圾高固体厌氧消化氨氮
- 添加污泥饼补充氮源的农作物秸秆高固体厌氧消化启动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采用高固体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农作物秸秆,并利用污水处理厂污泥饼进行氮源补充,既可以减轻对秸秆和污泥处置带来的环境污染,更能产生大量的沼气能源和有机肥,缓解农村的能源供给压力和过度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贫瘠.对2个高固体厌氧消化反应器启动阶段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经过NaOH化学预处理并投加5%左右的污泥调节C/N后,厌氧消化效果良好.启动期共计930 h,启动阶段完成了厌氧污泥活性的恢复和菌种的驯化.启动期结束时,进料含固率约为12%~16%,产气速率为0.15~0.18 L/h.启动阶段pH的变化和产气情况的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相关性.1号反应器的TS和VS降解率分别为54%和65%,2号反应器则为67%和75%.启动阶段COD浓度较低,为1 000~6 000 mg/L,氨氮浓度为200~600 mg/L.
- 蒋建国娄志颖赵振振吴时要隋继超
-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污水处理厂污泥产气
- 秸秆高固体厌氧消化预处理实验研究被引量:29
- 2007年
- 农作物秸秆含有大量难降解的木质素,难于直接被厌氧微生物利用,降低了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效率.本研究采用4种不同化学药剂浸泡的方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以破坏木质素结构、加快高固体厌氧消化的进程.实验分别利用浸泡液COD浓度、COD溶出总量和14 d加速产气实验结果来表征预处理效果,考察了预处理药剂种类、浓度,预处理时间、温度,秸秆种类及其破碎程度等因素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溶液是预处理效果最好的药剂,提高秸秆的破碎程度和预处理温度,同样能提高预处理效果.利用4 mg/L的NaOH进行秸秆预处理,14 d加速产气实验共产气约1500 mL(10 g秸秆);预处理24 h后其浸泡液COD浓度达到39000 mg/L.经过NaOH溶液预处理,秸秆中难降解木质素的含量从28%下降到19%,有利于提高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秸秆的效率.
- 蒋建国赵振振杜雪娟隋继超吴时要
- 关键词:秸秆生物质能木质素
- 垃圾焚烧飞灰基本性质的研究被引量:39
- 2006年
- 分析了几种焚烧飞灰的基本性质,讨论了燃烧过程中可能影响飞灰中重金属分布的因素,研究表明:焚烧飞灰结构复杂性和性质多变,其主要的化学组成为Cl、Ca、K、Na、Si、Al、O等,主要的重金属为Zn、Pb、Cr、Cu等;飞灰多以不规则的无定形态和多晶聚合体的结构存在,浸出毒性一般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重金属主要以气溶胶小颗粒和富集于飞灰颗粒表面的形式存在于飞灰中.焚烧厂和焚烧时间的变化对于飞灰性质有较大影响,几种飞灰的C1含量范围为6.9396~29.1896,Si02为4.48%~24.8496;浸出毒性则在0~163.10mg·L^-1(Pb)、0.049-164.90mg·L^-1(Zn)之间变化.
- 王军蒋建国隋继超杨仕键张妍
- 关键词:焚烧飞灰重金属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