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凤
- 作品数:22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被引量:4
- 2018年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水产养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与实践联系密切。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 姜海波户晓娟安苗陈江凤陈彦希邵俭陈敦学林艳红
- 关键词:教学改革
- 单宁酸对嗜水气单胞菌转录组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嗜水气单胞菌作为水产养殖业中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危害该产业的发展。为探究单宁酸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及其转录组的影响,本实验将单宁酸2倍倍比稀释(8μg/mL~8 192μg/mL)后,测定单宁酸对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将嗜水气单胞菌分别与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共培养,根据所测细菌OD600nm值(共测24 h),绘制细菌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单宁酸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为2 048μg/mL;浓度低于64μg/mL (临界值)单宁酸处理后不影响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因此本实验采用64μg/mL的单宁酸与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株共培养,每组重复4次,12 h后提取各组嗜水气单胞菌总RNA,反转录为cDNA后构建cDNA文库,再利用随机引物,经PCR扩增、定量后,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通过计算每个样品中r RNA的占比(rRNA%)及碱基的错误率对测序数据质控;采用Bowtie2将获得的各组嗜水气单胞菌测序数据与GenBank中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株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似性。结果显示,各组测序样品的r RNA%和碱基错误率均分别低于0.8%和0.024%,且与参考基因组的相似性均大于99%,表明测序数据可靠,可以用于后续分析。采用edgeR、DESeq2和DESeq软件筛选并分析各组嗜水气单胞菌转录水平差异及显著差异的基因,采用Goatools和KOBAS软件对转录水平显著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与KEGG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利用RT-q PCR对转录水平显著上调和显著下调的各4个基因验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单宁酸处理组嗜水气单胞菌中转录水平显著上调的基因144个,显著下调的基因104个,转录水平显著变化的基因主要集中在嗜水气单胞菌的VI型分泌系统(T6SS)、铁调控和Ton B系统、ABC转运蛋白系统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单宁酸处理嗜水气单胞菌后共显著富集到88个GO term,38�
- 曾成容刘馨张晨旭毕文文梅世慧何广霞张峻杰文明周碧君周碧君姜海波
-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单宁酸转录组
- 刺梨渣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刺梨渣提取物对水产养殖业中主要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计数法测定刺梨渣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集群运动实验检测刺梨渣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集群运动的影响,通过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实验检测刺梨渣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脂肪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溶血实验测定刺梨渣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溶血性的影响,此外通过结晶紫法检测生物膜的形成,以及荧光定量RT-PCR检测毒力和调控系统的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刺梨渣提取物对3株嗜水气单胞菌的MIC为128 mg/mL;其中嗜水气单胞菌ATCC7966的MBC为256 mg/mL,其余两株嗜水气单胞菌的MBC均>512 mg/mL。刺梨渣提取物浓度低于8 mg/mL时,不影响菌株生长;刺梨渣提取物≥4 mg/mL时,对生物膜形成、蛋白酶活性和溶血活性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抑制,但对脂肪酶的活性影响较小。荧光定量RT-PCR结果发现刺梨渣提取物能引起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QS)系统中luxS和ahyr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同时气溶素aerA表达量也显著下降。【结论】刺梨渣提取物能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长及运动能力、酶活性、溶血活性、生物膜的形成以及相关毒力基因的表达,表明刺梨渣提取物是一种潜在的嗜水气单胞菌替抗物。
- 曾成容刘馨张晨旭毕文文梅世慧何广霞张俊杰文明周碧君周碧君姜海波
-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抑菌
- 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及其抑制剂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需要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策略来缓解耐药问题。群体感应作为一种通讯机制,根据细菌细胞间的密度来调节其行为和生理反应,其中许多活性物质能通过群体感应系统在不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情况下影响病原菌的致病性,同时减缓耐药的产生。因此,近年来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剂成为研究热点。嗜水气单胞菌作为水产养殖业中的主要条件病原菌,严重危害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笔者介绍了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作用机制,对细菌生物被膜的调节,以及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中草药和益生菌在防控嗜水气单胞菌中的应用,旨在分析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为水产养殖业中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 曾成容刘馨毕文文梅世慧何广霞张俊杰文明周碧君周碧君姜海波
-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耐药
- 碳酸氢钠对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及其主要毒力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为探讨碳酸氢钠对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以未添加碳酸氢钠的嗜水气单胞菌为对照组,添加0.024、0.048、0.072、0.096和0.120 mol/L碳酸氢钠的嗜水气单胞菌为实验组,对嗜水气单胞菌的3个主要毒力基因——溶血素基因(AHH-1)、气溶素基因(Aer A)和弹性蛋白酶基因(ahyB)进行相对表达分析。结果表明,5个实验组嗜水气单胞菌的AHH-1、AerA和ahyB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碳酸氢钠浓度的增加,基因表达呈逐渐下调趋势。人工感染结果表明,添加碳酸氢钠培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斑马鱼的半致死量明显比对照组高,而且随着碳酸氢钠浓度的增加,嗜水气单胞菌对斑马鱼的半致死量呈现逐渐加大的趋势,表明毒力逐渐减小。
- 陈江凤王广军郁二蒙
-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碳酸氢钠FQ-PCR毒力因子基因表达
- 发酵红薯渣对鲤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红薯渣(FSP)对鲤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20尾健康无病、初始体重为(408.36±26.12)g的鲤鱼,随机分为4组,FSP0组、FSP10组、FSP20组、FSP30组分别在基础饵料中添加0、10%、20%、30%FSP,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鲤鱼。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FSP20组鲤鱼特定生长率最高。FSP30组鲤鱼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FSP0组(P<0.05)。随着发酵红薯渣添加量的提高,鲤鱼肠道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从68.77%提高至98.55%(P<0.05),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从20.58%降低至0.60%(P<0.05)。研究表明,发酵红薯渣可提高鲤鱼的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添加20%发酵红薯渣饲喂鲤鱼较为适宜。
- 王微杨泽敏罗永荣刘馨温贵兰陈江凤陈江凤文明
- 关键词:鲤鱼消化酶肠道菌群
- 丁酸钠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及毒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丁酸钠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和毒力的影响,评估丁酸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丁酸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泳动和集群运动试验检测丁酸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运动状态的影响,使用酶活性和溶血性试验检测丁酸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脂肪酶、蛋白酶和溶血性的影响,生物膜试验检测丁酸钠对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丁酸钠对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和群体感应系统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丁酸钠对3株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均>512 mg/L;丁酸钠浓度≤512 mg/L时,不影响3株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当丁酸钠浓度≥64 mg/L时,除对GZ-SS2019的集群运动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外,均能显著抑制3株嗜水气单胞菌的运动能力(P<0.05),此浓度下还显著抑制3株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P<0.05)。在丁酸钠浓度为128 mg/L时,对3株嗜水气单胞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却显著抑制3株嗜水气单胞菌蛋白酶活性(P<0.05);而丁酸钠浓度≥32 mg/L时,除对GZDX-01的抑制效果不显著(P>0.05)外,能显著降低其余2株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率(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丁酸钠浓度≥128 mg/L时能显著降低群体感应系统luxS和ahyR基因表达量(P<0.05);溶血相关基因aer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此外ompW、ompA、fur基因表达量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丁酸钠浓度≤512 mg/L时不影响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但能有效干扰嗜水气单胞菌的运动状态、酶活性、溶血性及生物膜的形成,以及毒力基因和群体感应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丁酸钠浓度≥128 mg/L时效果较好。
- 曾成容刘馨毕文文梅世慧何广霞张峻杰文明周碧君陈江凤姜海波
- 关键词:丁酸钠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溶血性蛋白酶活性
- 刺梨渣对鲤鱼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结构及抗病力的影响
- 2024年
-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刺梨渣对鲤鱼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结构及抗病力的影响。选取180尾健康无病、初始体重为(25±1)g的鲤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刺梨渣组饲喂基础饲料+0.4%的刺梨渣。试验期60 d。另外选取60尾健康无病、初始体重为(25±1)g的鲤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尾。对照组注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试验组分别注射不同浓度(1×10^(6)、1×10^(7)、1×10^(8)、1×10^(9)、1×10^(10)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注射量为每尾0.2 mL。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刺梨渣组鲤鱼的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2)在门水平上,对照组和刺梨渣组的肠道主要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放线杆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与对照组相比,刺梨渣组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明显降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在属水平上,对照组和刺梨渣组的肠道主要优势菌群为陶厄氏菌属(Thauera)、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ceae)、经黏液真杆菌属(Blautia)、链球菌(Streptococcus);与对照组相比,刺梨渣组的优势菌群相对丰度都有一定的降低,但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明显增加。3)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对鲤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35×10^(8)CFU/mL。与对照组相比,刺梨渣组的平均存活率明显提高,表明饲料添加刺梨渣能有效增强鲤鱼对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的抵抗力。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刺梨渣能提高鲤鱼的生长性能,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促进有益菌增殖,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来增强鲤鱼抗病力。
- 冯轶张晨旭杨芸芸罗永荣吴鹏王艳杨颖陈江凤姜海波文明
- 关键词:肠道菌群抗病力
- 碳酸氢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效果
- 2017年
- 【目的】为了探讨碳酸氢钠(NaHCO_3)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效果和抑制机理.【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HCO_3及等摩尔浓度(0.2、0.4、0.8mmol/L)的氯化钠(NaCl)和碳酸氢钾(KHCO_3)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NaHCO_3浓度的增大,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越来越缓慢.NaHCO_3达到一定浓度后具有杀菌作用,嗜水气单胞菌暴露在0.8、0.4 mmol/L NaHCO_3中达到99.5%死亡率所需要时间分别为1h和4h,暴露在0.2mmol/L NaHCO_3中6h,其死亡率为78.4%.NaHCO_3浓度越高,嗜水气单胞菌致死所需时间越短.暴露12h后,0.4、0.8mmol/L NaHCO_3中均无嗜水气单胞菌存活,0.2 mmol/L NaHCO_3中只有极少数嗜水气单胞菌存活(存活率小于0.01%).0.2、0.4mmol/L的NaHCO_3均能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长,而添加等摩尔浓度的NaCl培养液中,细菌生长不受影响;添加等摩尔浓度KHCO_3的培养液中培养的嗜水气单胞菌,其生长情况与添加NaHCO_3的嗜水气单胞菌相似,生长被明显抑制,结果表明NaHCO_3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并非由渗透压引起,而是与碳酸氢根有关.【结论】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嗜水气单胞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陈江凤王广军郁二蒙
-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碳酸氢钠
- 饲粮中添加刺梨渣对鲤鱼肠道组织形态、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及代谢组学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刺梨渣(Rosa roxburghii Tratt. residue)对鲤鱼肠道组织形态、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及代谢组学的影响,以期为刺梨渣饲料在贵州山区农村稻田养鱼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80尾健康无病、初始体重为25 g±1 g的鲤鱼,随机分为正常组(基础饲料中不添加刺梨渣)和刺梨渣饲喂组(基础饲料中添加0.4%刺梨渣),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后,采集鲤鱼中段肠道,通过显微镜观察、ELISA检测和基于液相色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鲤鱼肠道组织形态、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及代谢组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饲喂刺梨渣对鲤鱼肠道的正常结构无不良影响,且肠道绒毛长度和肌层厚度均极显著增加(P<0.01);刺梨渣饲喂组鲤鱼肠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刺梨渣饲喂组共显著富集到2-酮丁酸、L-(+)-乳酸、丙酸、琥珀酸、D-天冬氨酸、D-谷氨酰胺、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胸腺嘧啶、尿嘧啶和D-焦谷氨酸等85种差异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主要富集到丙酸盐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嘧啶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饲粮中添加刺梨渣可提高鲤鱼肠道组织抗氧化性能和免疫指标,可通过影响嘌呤和嘧啶代谢以及相关代谢物D-谷氨酰胺、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胸腺嘧啶、2′-脱氧尿苷-5′-单磷酸盐和尿嘧啶等来改善鲤鱼肠道健康,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 冯轶杨芸芸罗永荣吴鹏王艳杨颖陈江凤姜海波文明
- 关键词:鲤鱼肠道组织形态抗氧化能力免疫力代谢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