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蕾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催化
  • 3篇催化剂
  • 2篇氧化铝
  • 1篇多孔
  • 1篇多孔氧化铝
  • 1篇原子层沉积
  • 1篇三维有序大孔
  • 1篇扫描电镜
  • 1篇水铝石
  • 1篇酸性
  • 1篇透射电镜
  • 1篇拟薄水铝石
  • 1篇微观结构
  • 1篇物化性
  • 1篇物化性质
  • 1篇硫酸钙
  • 1篇介孔
  • 1篇精制催化剂
  • 1篇快速测定法
  • 1篇加氢

机构

  • 5篇抚顺石油化工...
  • 5篇辽宁石油化工...

作者

  • 5篇凌凤香
  • 5篇翁蕾
  • 4篇马波
  • 4篇沈智奇
  • 2篇杨卫亚
  • 2篇李娜
  • 2篇王于栋
  • 1篇季洪海
  • 1篇王丽华
  • 1篇汤涛
  • 1篇苗升
  • 1篇郭长友
  • 1篇张志民
  • 1篇闫翔云
  • 1篇王少军

传媒

  • 2篇当代化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工业催化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催化剂表面酸度的快速测定法被引量:1
2011年
以吡啶为吸附剂,采用差动变压器代替原来的测高仪来测量重量变化,实现了化学吸附量的自动记录,并与石英弹簧重量吸附—红外光谱法测定的结果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结果的相关性很好,差动变压器重量吸附法灵敏度更高。这种装置还可以推广到其它重量吸附仪上,并且比国外电子天平重量吸附成本低,便于推广。
汤涛翁蕾凌凤香王少军
关键词:差动变压器催化剂酸性
加氢精制催化剂表面纳米棒束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2011年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能谱仪(EDX)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分析,对实验室硫化态加氢精制催化剂外表面上的纳米棒束的形貌、化学成分、晶体结构进行研究。SEM结果表明,该纳米棒束普遍分布于催化剂外表面并向外生长,纳米棒束形态较为规整,长度为500~1 500 nm,直径为200~500 nm。HRTEM结果表明,棒束由直径在40~100 nm的纳米棒聚集而成。纳米棒具有单晶结构,利用HRTEM可清晰地观察到其晶格条纹图像。利用TEM-EDX确定纳米棒束的成分为钙、氧和硫。采用TEM系列倾转的方法,获得不同取向的选区电子衍射图。根据化学成分及衍射谱中衍射斑点对应的晶体学信息及晶体取向间的夹角关系,确定该钙硫氧化合物属于六方晶系的CaSO4。硫酸钙的形成与实验装置催化剂床层中掺入的石英砂中的钙杂质有关。因此,为避免加氢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硫酸钙的形成,应对石英砂进行高温焙烧、酸洗和碱洗等预处理。
李娜马波杨卫亚凌凤香王丽华翁蕾沈智奇
关键词:加氢精制催化剂硫酸钙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
原子层沉积技术在钛改性多孔氧化铝上的应用
2012年
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进行Al2O3表面钛改性,利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分析、透射电镜和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等表征手段对改性前后的Al2O3载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钛分散到Al2O3表面,Al2O3载体表面氧化钛为锐钛矿结构,改性后的载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钛分散性与Al2O3表面化学环境有关,钛对多孔Al2O3表面改性可以通过原子层沉积技术实现。
张志民郭长友马波凌凤香苗升沈智奇翁蕾
关键词:催化剂工程AL2O3原子层沉积
具有介孔孔壁的三维有序大孔氧化铝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3
2011年
以260 nm的聚苯乙烯胶体微球组装的胶体晶体作为模板,采用硝酸铝为原料制备了γ晶相的三维有序大孔(3DOM)Al2O3。首先将Al(NO3)3.9H2O溶解在体积分数70%的甲醇溶液中并填充到胶体晶体模板中,然后取出模板室温干燥,再用质量分数10%的稀氨水浸泡并干燥,最后经550℃焙烧3 h得到3DOMAl2O3。所得材料具有三维有序的大孔孔道,大孔之间由小窗口连通,构成内部交联的大孔网络。3DOMAl2O3孔壁由10 nm左右的Al2O3纳米粒子组成,形成丰富的介孔孔隙,并使材料构成大孔/介孔多级孔道体系,材料的BET比表面积达到315 m2/g。
王于栋马波杨卫亚凌凤香翁蕾沈智奇
关键词:氧化铝三维有序大孔介孔
焙烧温度对氧化铝物化性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以拟薄水铝石为前驱体,经不同温度焙烧制备氧化铝,利用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技术对其物化性质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系统研究了焙烧温度对氧化铝物化性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温(500~800℃)条件下焙烧时,氧化铝的比表面积、孔容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缓慢降低,平均孔径缓慢增大,分别467 m2/g,1.05 cm3/g,8.9 nm,变为429 m2/g,1.03 cm3/g,9.6 nm。所得氧化铝的微观结构为层状或褶皱的片层结构,表面形貌为由球状微小颗粒堆积的疏松、多孔形貌;在高温(900~1 300℃)条件下焙烧时,氧化铝的比表面积、孔容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迅速降低,平均孔径迅速增大,分别275 m2/g,0.99 cm3/g,14.5 nm,变为13 m2/g,0.05 cm3/g,28.9 nm。所得氧化铝的微观结构为块状或棒状结构,表面形貌为由较大球状颗粒堆积的致密块状形貌。
闫翔云马波季洪海凌凤香沈智奇王于栋李娜翁蕾
关键词:氧化铝拟薄水铝石焙烧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