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亚丽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早期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经心尖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的早期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治并行经心尖TAVI的PAR患者45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72.16±9.47)岁,术前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辅助化验检查等,欧洲心脏手术危险评估系统评分Ⅱ(EuroScoreⅡ%)为3.5(2.4,6.0)%,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重度AR占77.8%,所有患者均经过多学科心脏小组的评估后使用J-ValveTM行经心尖TAVI,分析术后早期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J-Valve瓣膜,中位住院13.0(10.5,22.0)d,院内全因死亡2例,术后开胸止血2例,因急性肾损伤并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4例,因新发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2例,新发严重的脑血管意外1例,术中无患者转开胸体外循环下手术,术后无患者发生中度以上瓣周漏,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示LVEDD明显减小[(54.33±9.73)vs.(60.76±8.39)mm,P=0.001]。结论:使用J-ValveTM系统行经心尖TAVI治疗PAR是可行、有效的,并在逆转心室重构方面有积极的效果。
- 时亚丽李呈龙肖宇张海波郑帅刘楠
- 肺电阻抗成像技术在呼吸重症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肺部影像学技术,无论是在实验还是在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床边,都可辅助评估与管理肺部情况,并可指导通气、换气和灌注。目前,临床影像多采用胸部X线、CT及超声等方法,但重症患者转运困难,X线、CT不能床旁实时持续监测且有辐射性,超声多评估局部肺部通气病变且操作者依赖性强,均限制了以上影像学方法在某些场景中的应用,因此寻找更便捷可靠的实时功能学成像技术,对优化危重患者呼吸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时亚丽刘楠王晓朦侯晓彤
-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指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引起的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导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以致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的一组综合征,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运动耐量下降、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存活期逐渐延长,年龄依赖性死亡率明显下降,导致心力衰竭患病率升高。
- 时亚丽刘小慧
- 关键词:心力衰竭预后
- 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外科术后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外科手术术后患者临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确诊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行外科手术患者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5.02±7.47)岁。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分为两组:存活组(n=34例)及死亡组(n=6例),探讨影响外科术后死亡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总体院内死亡率15%,与院内存活组相比,院内死亡组患者多为NYHA IV级[83.3%(5/6)vs.29.4%(10/34),P=0.040)、VSR至手术<7 d[66.7%(4/6)vs.11.8%(4/34)]、MI时间短[(17.83±22.56)vs.(48.79±48.92)d]、术前肾功能不全[83.3%(5/6)vs.38.2%(13/34)]、合并中度以上的二、三瓣反流[83.3%(5/6)vs.23.5%(8/34)]、急诊手术[66.7(4/6)vs.17.6%(6/34)]、术后早期高乳酸水平[(19.62±6.45)~(6.56±4.54)vs.(9.82±4.03)~(2.29±1.05)mmol/L]、术后早期尿量减少[440(175,3575)vs.3140(2520,3875)mL]、以及需要CRRT治疗[83.3%(5/6)vs.14.7%(5/34)]与外科术后死亡相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VSR至手术<7 d是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外科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NYHA IV级、VSR至手术<7 d、MI时间、术前肾功能不全、联合瓣膜手术、急诊手术、术后24 h内乳酸水平、术后24 h内尿量、及CRRT治疗与外科术后死亡相关。VSR至手术<7 d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 肖宇刘楠李呈龙时亚丽
-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心脏外科手术
- 三种生物标志物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5—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73例,检测入院时sST2、NT-proBNP与hs-cTnI水平,出院后随访1年,分析sST2、NT-proBNP与hs-cTnI水平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 根据随访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52例)与非MACE组(121例)。MACE组入院时sST2、NT-proBNP、hs-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非MACE组[41.2(25.5,62.8)μg/L比29.1(21.6,38.8)μg/L、4 758(1 978,9 000)ng/L比2 799(1 446,6 073)ng/L、0.05(0.02,0.09)μg/L比0.03(0.01,0.06)μg/L](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sST2水平是心力衰竭患者随访1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风险比=2.133,置信区间:1.011~4.502,P=0.047),sST2、NT-proBNP、hs-cTnI水平均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0、0.644和0.659),而三者联合对心力衰竭预后的评估能力(曲线下面积为0.705)明显高于单用sST2(P=0.013)、NT-proBNP(P=0.008)或hs-cTnI(P=0.031)。sST2≥39.393 μg/L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sST2<39.393 μg/L患者(P<0.05)。结论 入院时sST2水平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与NT-proBNP、hs-cTnI联合可提高预测能力。
- 时亚丽康俊萍罗太阳张崟吕强刘新民戴天医张子川王溪刘小慧
- 关键词: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