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旭然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阜新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关节
  • 4篇骨折
  • 3篇镇痛
  • 3篇膝关节
  • 3篇老年
  • 3篇老年股骨
  • 3篇股骨
  • 2篇增殖
  • 2篇术后
  • 2篇细胞
  • 2篇关节功能
  • 2篇关节炎
  • 2篇关节置换
  • 1篇凋亡
  • 1篇动力髋
  • 1篇动力髋螺钉
  • 1篇动力髋螺钉治...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穴位

机构

  • 11篇阜新市中心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11篇张旭然
  • 5篇张淼
  • 4篇徐立
  • 2篇孙羽
  • 2篇张淼
  • 1篇李锐

传媒

  • 3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应用DHS与PFNA的疗效比较
2019年
目的:比较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2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分别采取PFNA内固定术和DHS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创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7.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明显低于对照组27.8%,2组患者上述指标具有显著差异,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结论:PFDA内固定相比于DHS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更具优势,其创伤更小,疗效更佳,术后并发症更少,康复周期更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张旭然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DHSPFNA
microRNA-448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microRNA-448(miR-448)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MH7A分成Control组、Anti-NC组(转染inhibitor control)、Anti-miR-448组(转染miR-448 inhibitor)、Anti-miR-448+si-NC组(共转染miR-448 inhibitor、siRNA control)、Anti-miR-448+si-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DCD5)组(共转染miR-448 inhibitor、PDCD5 siRNA)。CCK-8检测细胞增殖,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Caspase-3、cyclin D1、p21蛋白表达。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miR-448和PDCD5的靶向关系。结果:与Control组和Anti-NC组比较,Anti-miR-448组细胞存活率降低[(100.00±9.52)%、(99.71±10.36)%vs(52.62±4.47)%,P<0.05],凋亡率升高[(4.32±0.35)%、(4.18±0.62)%vs(12.51±1.32)%,P<0.05],G0/G1期比例升高[(48.51±3.26)%、(50.80±6.20)%vs(63.81±5.41)%,P<0.05],细胞中C-Caspase-3、p2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Anti-miR-448+si-NC组比较,Anti-miR-448+si-PDCD5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存活率升高[(100.00±10.35)%vs(147.84±16.50)%,P<0.05],细胞G_(0)/G_(1)期比例降低[(64.08±6.10)%vs(53.11±4.75)%,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13.05±1.16)%vs(6.92±0.35)%,P<0.05],细胞中C-Caspase-3、p21、PDCD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下调的miR-448通过靶向上调PDCD5表达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
徐立张旭然张淼
关键词:凋亡增殖
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的对比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本次实验,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分别实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2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小时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近期疗效均比较理想,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更佳,更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张旭然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功能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与DHS组,各35例。PFNA组采用PFNA进行内固定,DHS组采用DHS进行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与生活能力[Harri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arris评分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与ADL评分均高于术前,PFNA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DHS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PFNA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快捷,出血量少,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好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优势。
徐立张淼张旭然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
过表达BMP-4基因的BMSCs复合生物陶瓷骨在同种异体骨缺损模型中的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MP-4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与生物陶瓷骨形成复合材料对兔桡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和机制。方法 离体分离培养鉴定兔BMSCs,构建过表达BMP-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BMSCs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鉴定;制备复合生物陶瓷骨,ALP试剂盒检测桡骨组织ALP活性;HE染色观察桡骨组织形态变化;依据Lane-Sandhu法评价受体兔挠骨改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桡骨组织Col I、OC和OPN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桡骨骨膜VEGF和EGF水平。结果 成功分离兔BMSCs细胞,并获得BMP-4基因过表达的BMSCs细胞。BMP-4过表达的BMSCs复合生物陶瓷骨能够显著修复缺损的兔桡骨组织形态,提高组织的Lane-Sandhu评分,并上调挠骨的I型胶原、骨钙素和骨桥素的表达水平和骨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结论 BMP-4转染BMSCs与生物陶瓷骨复合材料能显著修复兔骨缺损,并增加骨膜组织中VEGF和EGF的表达。
白宇徐立张旭然
关键词:BMP-4BMSCS骨缺损
经关节注射阿片类药物用于膝关节置换后镇痛:现状与进展(英文)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经关节药物注射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中应用广泛,给药途径包括关节内注射和关节周围注射。近年研究表明常用于关节注射的麻醉剂、激素类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具有潜在风险,阿片类药物相对安全,但是既往研究对其镇痛效果争议较大。目的:综述关节周围和关节内注射阿片类药物用于膝关节置换后镇痛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检索1967年1月至2015年5月Pub 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有关膝关节置换后阿片类药物经关节注射镇痛的临床研究和相关基础研究文献。英文检索词为"opioids;peri-articular injection;intra-articular injection;analgesia;knee arthroplasty"。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相关性差或内容重复的研究。结果与结论:阿片类药物经关节注射的镇痛有效性存在争议,但部分研究认为阿片类可提供程度有效镇痛,其疗效呈剂量依赖性;经关节注射与全身用药相比,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基础研究指出关节内注射阿片类药物可避免麻醉剂、激素及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存在的软骨细胞和干细胞毒性,对今后预计将广泛开展的膝关节置换后镇痛有重要指导意义;未来重点研究方向是探索更合理用药方案,提高阿片类药物镇痛强度时间。
张淼张旭然孙羽
关键词:阿片镇痛关节周围注射关节内注射阿片类药物膝关节置换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关节腔灌洗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关节内感染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关节腔灌洗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关节内感染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2例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膝关节关节内感染的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依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取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关节腔灌洗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给药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6.8%,明显高于对照组74.2%,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6.8%,明显高于对照组71.0%,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组间比较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结论:对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膝关节关节内感染的患者给予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关节腔灌洗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加快病情的康复,且治疗安全性有保障.
张旭然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术关节腔灌洗
早期超前镇痛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活动度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术前关节活动度恢复程度对膝关节镜患者的术后功能有重要影响,但患者由于肢体疼痛通常无法进行有效术前功能锻炼。超前镇痛虽有助于康复锻炼,但其临床用药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本文作者研究术前早期超前镇痛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的影响,评估其是否具有临床应用意义。方法:34例患者分为早期超前镇痛组和非超前镇痛组,均于全麻下接受膝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分别于住院期间手术前、出院后术后第4周和第12周门诊随访测量患者手术侧肢体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全部患者均可正常伸直膝关节,无过伸异常。患者术前及随访4周时早期超前镇痛组平均活动度屈膝角度恢复大于非早期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接受膝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早期超前镇痛干预,与未采用超前镇痛的传统治疗模式相比,有助于加快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进程。
张淼张旭然
关键词:超前镇痛膝关节镜活动度
新斯的明经穴位注射对大鼠关节疼痛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2016年
目的:新斯的明可经关节腔注射发挥外周镇痛作用,但关节注射存在技术难度和并发症风险。本研究目的为制备大鼠关节疼痛动物模型,经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分析镇痛效果及作用机制,为新斯的明外周注射治疗关节疼痛的临床应用提供临床前研究依据。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经踝关节注射单碘醋酸钠生理盐水溶液制备关节疼痛模型,经行为学观察及痛阈测量确认模型制备成功。实验组经后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后测量两组实验动物舔足次数和热辐射痛阈,取血清样本测量前炎症因子白介素1-1β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经穴位新斯的明注射后的舔足次数减少,热辐射痛阈提高,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两组间上述指标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研究表明经穴位于关节周围注射新斯的明,可提高关节疼痛实验动物热辐射痛阈,降低体内前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产生镇痛作用。
张淼张旭然
关键词:穴位注射关节疼痛镇痛
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系统参与脊髓损伤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新理论和诊疗策略(英文)被引量:5
2016年
背景:近年来有新的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结果提示,脊髓损伤后早期即出现骨吸收增加和骨量下降,其病理阶段起始早于单纯失用性骨质疏松,表明有其他机制参与脊髓损伤导致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过程。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和5-羟色胺及其受体系统对骨代谢的影响、在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以及相关受体作为靶点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性研究,综述相关基础和临床科研现状及进展,提出关于脊髓损伤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新理论和诊疗策略。方法:检索1967年1月至2016年8月Pub Med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中有关脊髓损伤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神经递质多巴胺和5-羟色胺及其受体系统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文献。英文检索词包括"spinal cord injury;osteoporosis;dopamine;serotonin;5-hydroxytryptamine"。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相关性差或内容重复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多巴胺和5-羟色胺是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主要神经递质,对骨吸收和重建均起调节作用。脊髓损伤发生后中枢神经系统内下行的多巴胺和5-羟色胺作用途径受损,随后多巴胺受体系统和5-羟色胺受体系统的作用变化将导致骨吸收增加和骨重建受损。通过了解脊髓内多巴胺受体系统和5-羟色胺受体系统在脊髓损伤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推测可将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作为治疗靶点。现有研究指出部分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可改善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提示相关制剂作用于损伤平面以下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同时可能抑制骨吸收并促进骨重建,为脊髓损伤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其他类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全新的预防或治疗途径。
张淼张旭然李锐孙羽
关键词:脊髓损伤多巴胺血清素骨重建5-羟色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