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禧禄

作品数:2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群落
  • 2篇刺槐
  • 1篇地上部
  • 1篇地上部生物量
  • 1篇生活型
  • 1篇生态类型
  • 1篇生物量
  • 1篇水分
  • 1篇水分生态
  • 1篇水分生态类型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谱特征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生物量
  • 1篇物量
  • 1篇林地
  • 1篇林下植被
  • 1篇林下植物

机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李登武
  • 2篇刘国彬
  • 2篇刘江华
  • 2篇侯禧禄
  • 1篇李小利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刺槐林下植被的水分生态型和生活型谱特征被引量:19
2008年
为探讨刺槐生长对当地地带性植被生长的影响,2006年8—9月对位于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不同林龄的刺槐林下植被进行群落调查,分析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水分生态型和生活型谱特征。刺槐林下植被的演替具有与撂荒地自然演替类似的进程,与撂荒演替不同的是,阳生性的白羊草在刺槐林下始终未形成优势种群。尽管刺槐生长过度消耗土壤水分,土壤旱化趋势明显,植被却由旱生型向中生型转变,从物种组成的角度看并没有明显的旱生倾向。随着刺槐林龄的增加,林下植被逐渐形成2个明显的层片,即以多年生半灌木蒿类为主的地上芽植物层片和以多年生丛生性禾草为主的地面芽植物层片。结果表明,刺槐的生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林下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选择刺槐作为本区域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是可行的。
刘江华李登武刘国彬李小利侯禧禄
关键词:刺槐群落结构水分生态类型生活型
刺槐林地土壤水分与林下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关系被引量:12
2008年
通过样地调查,对比研究了不同林龄刺槐林地和撂荒地土壤水分年际变化特征及样地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及储水量随林龄增长降低,过熟林的剖面含水率接近凋萎湿度;0—140 cm土层生长季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遵循过熟林>成熟林>幼龄林>撂荒地的规律,而140—500 cm土层则基本与上述规律相反。成过熟刺槐林下植物群落地上部生物量略高于撂荒地,土壤水分与地上部生物量仅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刺槐生长虽然消耗了大量土壤储水,但未显著降低林下植物群落的生产力。研究表明,将刺槐作为先锋树种用于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的植被恢复有助于迅速形成植被覆盖,发挥刺槐林的水土保持功能。同时,林下植物群落的健康发育可以保证刺槐衰退后的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地发挥其生态功能。
刘江华刘国彬侯禧禄李登武
关键词:刺槐林土壤水分地上部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