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低T3综合征
  • 2篇通气
  • 2篇年龄
  • 2篇综合征
  • 2篇老年
  • 2篇机械通气
  • 2篇白蛋白
  • 1篇蛋白比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氧化苦参
  • 1篇氧化苦参碱
  • 1篇药敏
  • 1篇药敏实验
  • 1篇药敏试验
  • 1篇诱骗受体
  • 1篇诱骗受体3
  • 1篇正常甲状腺
  • 1篇正常甲状腺病...

机构

  • 5篇连云港市第二...

作者

  • 5篇乔莉
  • 3篇董燕
  • 2篇田昌荣
  • 2篇龚晨
  • 1篇申潇竹
  • 1篇聂毛晓
  • 1篇王莉
  • 1篇包勤文
  • 1篇汪玲玲
  • 1篇邓建武
  • 1篇贾嵘
  • 1篇赵成
  • 1篇庄艳
  • 1篇杨林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年龄与老年人低T3综合征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年龄在老年人低T3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性及机制。方法收集老年患者193例,其中低T3综合征患者(病例组)84例,平均年龄(81.5±0.738)岁,正常对照组109例,平均年龄(76.3±0.859)岁。采用Unicel BX1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测定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反T3(r T3)。结果病例组FT3低于对照组、r T3高于对照组(P<0.01),FT4、TSH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年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FT3与年龄呈负相关(r=0.432、R2=0.186,b=-5.639)。结论年龄可作为低T3综合征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董燕乔莉龚晨田昌荣申潇竹包勤文聂毛晓汪玲玲
关键词:低T3综合征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年龄
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HCAR、DcR3、AQP-5水平与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关系及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HCAR)、诱骗受体3(DcR3)、水通道蛋白-5(AQP-5)水平与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8月—2021年8月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在符合自主呼吸试验(SBT)指征且通过30 min SBT后撤机,根据撤机后48 h内是否再插管分为撤机成功组(87例)和撤机失败组(33例),撤机前采集外周血检测HCAR、DcR3、AQP-5水平,分析外周血HCAR、DcR3、AQP-5水平与撤机结局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呼吸衰竭类型、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肺部超声评分(LU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失败组外周血HCAR、DcR3高于撤机成功组,AQP-5低于撤机成功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HCAR、DcR3与LUS、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AQP-5与LUS、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外周血HCAR、DcR3、AQP-5影响撤机结局(P<0.05);外周血HCAR、DcR3、AQP-5预测撤机失败的截断值分别为4.10 mg/g、14.55μg/L、7.91μg/L,联合预测撤机失败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5(95%CI:0.850~0.958),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以截断值为界分为低水平与高水平,外周血HCAR、DcR3高水平患者30 d生存率低于低水平患者,外周血AQP-5高水平患者30 d生存率高于低水平患者(P<0.05)。结论 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HCAR、DcR3、AQP-5水平与撤机结局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撤机失败的重要辅助手段,还能帮助临床判断死亡风险,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程亚娟乔莉
关键词:机械通气诱骗受体3水通道蛋白-5
下肢气压泵于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下肢DVT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下肢气压泵于重症医学科(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ICU需长期机械通气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下肢DVT防治)和观察组(在常规防治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下肢气压泵治疗),每组46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股深静脉血流速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峰速度增加值,踝部、小腿周径增加值)、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以及下肢DVT、疼痛、肿胀、皮肤颜色异常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股深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峰速度增加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踝部、小腿周径增加值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PTT、PT均长于对照组患者,D-D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DVT、疼痛、肿胀、皮肤颜色异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气压泵于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下肢DVT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下肢DVT及其相关症状的发生风险,加快静脉血流速度。
鲍金凤乔莉庄艳孙存芹邓建武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通气
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的体外药敏试验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标准株的体外药敏情况。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苦参碱胶囊分别稀释为8 000、4 000、2 000、1 000、500、250、125、62.5 mg/L的药液,按药液∶MH琼脂=1∶9的比例分别配制含药培养基,每个浓度各3个,并设空白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为对照。大肠埃希菌复苏后,配制菌液备用,接种环取菌液一环接种于各培养基内,置36℃的培养箱内,培养24 h,观察结果。结果:各个含药培养基大肠埃希菌生长良好,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无影响。
田昌荣董燕杨林乔莉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大肠埃希菌药敏实验
老年患者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比较住院老年患者低T3综合征(LTS)组和非LTS组的危险因素,明确老年人LTS发病原因。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收集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2013年12月至2018年2月60岁以上患者196例,其中LTS患者89例为病例组,非LTS患者107例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抽清晨空腹肘静脉全血5 ml,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白蛋白和肌酐的含量,同时对可能引起LTS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评分。采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与LTS发病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FT3、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rT3和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脑血管事件、肾功能不全、肿瘤、感染、手术史和风湿性免疫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与FT3呈正相关(r=0.443,R 2=0.196,b=2.182,OR=0.565)。年龄与FT3呈负相关(r=-0.432,R 2=0.186,b=-5.639,OR=1.331)。结论在非重症老年住院患者中,血清白蛋白可能是LTS发病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增大可能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董燕王莉赵成贾嵘乔莉龚晨
关键词:年龄白蛋白低T3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