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嵒

作品数:12 被引量:12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中医
  • 3篇证候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硬化
  • 2篇中药
  • 2篇中医证
  • 2篇META分析
  • 1篇代谢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眩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事件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 1篇银杏酮酯
  • 1篇证型
  • 1篇证治
  • 1篇中成药
  • 1篇中成药治疗

机构

  • 12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市药品监...

作者

  • 12篇鲁嵒
  • 4篇李涛
  • 3篇司维
  • 3篇宁侠
  • 3篇刘红梅
  • 3篇洪霞
  • 3篇吴小明
  • 2篇毛丽君
  • 2篇毛丽军
  • 2篇贾敏
  • 1篇郭春莉
  • 1篇孙伟
  • 1篇唐旭东
  • 1篇丛伟红
  • 1篇陈冬
  • 1篇廖星
  • 1篇张路
  • 1篇高蕊
  • 1篇王传航
  • 1篇袁蓉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脾胃理论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1年
从3个方面阐述脾胃在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胃主通降,气机逆乱致腑实不通是脑卒中急性期的病机关键,据此确立通腑法给邪以出路,予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脾为生痰之源,痰浊为脑卒中的重要病理因素,故治以化痰健脾,根据疾病所处分期及具体证型不同,辨证用药;脾胃亏虚可致脑卒中,脑卒中日久可致气虚血瘀,需以健脾益气为治法,予补阳还五汤等加减治疗。
贾敏鲁嵒张允岭
关键词:脾胃理论脑卒中中医治疗
银杏酮酯EGb50对缺氧/复氧损伤后SH-SY5Y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缺血性脑血管病,尤其是脑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会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探讨银杏酮酯(Ginkgo biloba extract 50,EGb50)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后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研究以SH-SY5Y细胞建立H/R损伤模型,给予EGb50,流式细胞仪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钙离子浓度,并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融合、分裂相关蛋白即视神经萎缩相关蛋白1(optic atrophy1,Opa1)和类动力蛋白1(dynamin-like protein 1,Drp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H/R损伤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Opa1表达水平降低,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表达水平升高;EGb50干预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降低,Opa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Dr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研究提示,EGb50对H/R损伤的SH-SY5Y细胞线粒体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减轻细胞能量代谢紊乱,改善线粒体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线粒体的融合、分裂有关,从而为EGb50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数据支持。
袁蓉张业昊程冰丽施伟丽施伟丽鲁嵒鲁嵒
关键词:银杏酮酯SH-SY5Y细胞线粒体功能能量代谢
活血化瘀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远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按纳入病例标准选择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西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脑梗死患者共90例,根据治疗药物中是否有活血化瘀中药将...
鲁嵒
关键词:活血化瘀颈动脉硬化
177例脑梗死病人螺旋CT脑血管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初探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结果与临床多种因素、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7例脑梗死病人的CTA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颅内主要血管的病变分布情况、病变血管数量分布情况,以及颅内血管病变与头颅CT平扫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并发症、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出现动脉闭塞最多,分别占闭塞血管总数的38%和22%;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三大并发症中两个以上者3支以上血管病变百分比高于其他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梗死的发生不仅与大脑中动脉本身有关,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病变也有密切关系;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阴虚阳亢证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系统梗死(P<0.05)。结论颅内血管病变分布广泛,颈动脉和颈内动脉病变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关系密切,并发症与颅内血管病变数量密切相关,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中医证型明显不同。
司维刘红梅宁侠洪霞鲁嵒吴小明毛丽君李涛
关键词:脑梗死并发症动脉硬化证候
基于“病机十九条”辨治帕金森病被引量:18
2020年
通过对《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中的相关条文"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与帕金森病临床症状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在帕金森病的辨证论治中,应当充分运用"肝风、脾湿、肾寒"的病机理论,以提高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刘红喜鲁嵒申伟付国静张允岭
关键词:《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帕金森病中医药疗法
中风病证候与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06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的中医辨证类型与相关因素包括脑病变性质(脑梗死、脑出血、多发脑梗死)、肺部感染、假性球麻痹、白细胞升高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脑梗死与脑出血各证型之间比较,脑出血火热证出现率较脑梗死高(P<0.05)。单一部位脑梗死较多发脑梗死风证出现率明显增高(P<0.05),痰证出现率低于多发脑梗死(P<0.05)。火热证的出现率脑部感染者较无肺部感染者为高(P<0.05)。假性球麻痹火热证、痰证的出现率较无假性球麻痹出现率高(P<0.05)。结论中风病的证候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证候的表现是包含了中风病本病的症状与并发症合并症的症状,尤其表现在火热证和痰证两个证型上。
司维刘红梅宁侠洪霞鲁嵒吴小明毛丽君李涛
关键词:中风病证候
眩晕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通过对眩晕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研,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影响眩晕中医证候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填写统一设计的病例观察表,收集了256例眩晕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疾病、眩晕病因、中医证候等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6例眩晕患者中痰浊上扰型最多,122例占47.7%,阴虚阳亢型次之,83例占32.4%,气虚清阳不升型最少,51例占19.9%。性别构成、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高血脂等疾病及头晕残障量表的基线评分在不同证型间无显著差异;而年龄、合并高血压痛、眩晕的病因及眩晕严重程度量表基线评分在不同证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眩晕证候可能与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眩晕的病因及眩晕严重程度量表基线评分等因素相关。
刘红梅司维鲁嵒洪霞杨霞宁侠陈冬吴小明李涛毛丽军
关键词:眩晕中医证候
中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紧张型头痛(TT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纳入中药治疗TT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对纳入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涉及927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组在减少头痛天数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09,95%CI(-9.03,-1.16),P=0.01],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0001),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药在改善TTH病人头痛天数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潜在优势,且未发现到严重不良反应。
付国静申伟张路郭春莉鲁嵒刘少姣梁晓魏竞竞刘红喜张允岭
关键词:紧张型头痛中药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肥胖对男性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21年
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很多,包括生殖道感染、先天发育不良、精索静脉曲张以及染色体异常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肥胖也是男性不育症一个重要的病因。文章从睾丸、精液、内分泌、性功能及心理因素等方面,将肥胖对于男性生殖功能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肥胖相关的男性不育症提供理论依据。
焦薇薇鲁嵒邱文然卢冬冬曾杰王传航
关键词:肥胖男性不育生殖功能体重指数
口服或鼻饲中成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网状Meta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运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口服或鼻饲中成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计算机检索四大中文数据库(CNKI、VIP、Wanfang、CBM)、三大英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ClinicalTrials.gov,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0月29日,按照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口服或鼻饲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6.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共检索出3888篇文献,最终纳入30项研究,涉及6种中成药。总样本量2758例,其中试验组1401例,对照组1357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中成药疗效排序依次为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消瘀康胶囊>联合通心络胶囊>联合脑血康口服液>联合脑血疏口服液>联合安宫牛黄丸>西医常规治疗;(2)减少残余脑血肿量方面,中成药疗效排序依次为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脑血疏口服液>联合消瘀康胶囊>联合脑血康口服液>西医常规治疗;(3)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中成药疗效排序依次为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参蛭活血胶囊>联合安宫牛黄丸>联合脑血疏口服液>西医常规治疗;(4)改善总有效率方面,中成药疗效排序依次为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脑血疏口服液>联合消瘀康胶囊>联合安宫牛黄丸=联合脑血康口服液>联合通心络胶囊>西医常规治疗。结果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中成药可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但由于不同中成药纳入的研究数量及质量间存在差异,且缺乏中成药直接比较的研究,故其排序结果仍有待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试验加以论证,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支持。
雷林贾敏廖星鲁嵒张允岭梁晓陈倩付国静
关键词:中成药高血压性脑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