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琳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调节蛋白
  • 1篇动心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血糖
  • 1篇血糖影响
  • 1篇药物
  • 1篇远期
  • 1篇瑞舒伐他汀
  • 1篇肾功能
  • 1篇肾功能损害
  • 1篇他汀
  • 1篇他汀类
  • 1篇他汀类药
  • 1篇他汀类药物
  • 1篇匹伐他汀
  • 1篇葡萄糖

机构

  • 3篇黑龙江省医院

作者

  • 3篇陈琳
  • 2篇田学峰
  • 2篇刘思宁
  • 1篇张智红
  • 1篇徐梦
  • 1篇刘彤梅
  • 1篇张悦
  • 1篇王政
  • 1篇曹伟
  • 1篇王冬波
  • 1篇陈国俊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冠脉CTA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与远期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升高与冠脉造影对比剂肾病发生具有相关性,然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升高是否对患者远期肾功能恶化具有预测价值,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入选于我院行冠脉CTA检查患者338例,根据冠脉CTA前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轻度升高组及明显升高组,并进行十二个月随访,终点事件为GFR下降超过12mL/min或最终GFR小于60mL/min。研究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升高是冠脉CTA后患者发生远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
刘彤梅陈国俊王冬波曹伟陈琳
关键词:冠脉CTA
葡萄糖调节蛋白对心房颤动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对心房颤动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心试验室进行HL-1心肌细胞系培养,随机分为四组进行干预:对照组、起搏组、起搏+GRP78cDNA组、起搏+GRP78siRNA组.检测以下指标:(1)氧化应激: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簇的含量;(2)钙(Ca^2+)超载和细胞电生理: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内Ca^2+含量;(3)细胞结构重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结果起搏组较对照组ROS生成量显著增加[(28.8±0.5)%比(4.5±0.8)%,F=27.91,P<0.01];起搏+GRP78siRNA组ROS的数量较起搏组明显增加[(71.1±0.3)%比(28.8±0.5)%,F=34.12,P<0.01],起搏+GRP78cDNA组ROS含量较起搏组下降[(26.1±2.7)%比(28.8±0.5)%,F=26.60,P<0.01].起搏能明显增加HL-1细胞内Ca^2+浓度:起搏+GRP78siRNA组较起搏组HL-1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升高[(72.53±2.50)AM比(39.23±1.90)AM,F=19.50,P<0.05].起搏+GRP78cDNA组较起搏组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降低[(31.23±0.57)AM比(39.23±1.90)AM,F=28.17,P<0.01].起搏+GRP78cDNA组细胞生存率较起搏组显著升高[(87.9±0.4)%比(80.1±0.5)%,F=19,P<0.05].结论GRP78蛋白通过减少房颤时心肌细胞内ROS生成,减轻细胞内钙超载,减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田学峰王政陈琳刘思宁张悦张智红洪名扬
关键词:葡萄糖调节蛋白心房颤动
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血糖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血糖影响及机制的研究。方法 120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40例。甲组采用匹伐他汀进行治疗,乙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丙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3个月后,对比三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值。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LDL-C、TC、HDL-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与丙组患者的LDL-C、TC、HDL-C、TG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组患者的LDL-C、TC、HDL-C、TG与乙组、丙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值、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与丙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值、餐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3.89±0.70)%、空腹血糖(4.62±1.21)mmol/L、胰岛素值(27.54±24.10)m U/L、餐后2 h血糖(5.98±1.23)mmol/L,均显著低于乙组的(4.90±0.44)%、(5.22±1.89)mmol/L、(30.90±26.60)m U/L、(6.39±1.01)mmol/L和丙组的(4.32±0.51)%、(5.15±1.71)mmol/L、(30.10±25.12)m U/L、(6.22±1.22)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采用匹伐他汀治疗,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增加冠心病患者新发糖尿病风险,对患者糖代谢影响较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刘思宁田学峰陈琳徐梦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血糖冠心病匹伐他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