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懋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生境
  • 2篇蜡皮蜥
  • 1篇入侵
  • 1篇入侵物种
  • 1篇生境适宜性
  • 1篇适宜性
  • 1篇适宜性分析
  • 1篇坡地
  • 1篇外来物种
  • 1篇无线电遥测
  • 1篇物种
  • 1篇荒坡
  • 1篇荒坡地
  • 1篇家域
  • 1篇红耳龟
  • 1篇繁殖
  • 1篇繁殖期

机构

  • 3篇海南师范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作者

  • 3篇陈懋
  • 2篇王力军
  • 1篇史海涛
  • 1篇马凯
  • 1篇王成华
  • 1篇胡静
  • 1篇周建芬

传媒

  • 2篇动物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海南文昌昌洒荒坡地生境中蜡皮蜥繁殖期家域被引量:2
2015年
为掌握蜡皮蜥(Leiolepis reevesii)繁殖期家域大小、家域内是否存在核域,以及家域与核域的重叠程度,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的3月至5月在海南文昌荒坡地生境中,应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蜡皮蜥家域进行了研究,采用最小凸多边形、固定核域、线家域等方法分析了13只个体(10雄3雌)的家域、核域及其重叠度。雄性最小凸多边形(100%MCP)家域面积为(14 091.6±5 718.0)m2,显著大于雌性的(253.3±106.5)m2(t=4.064,df=11,P=0.002);雄性95%固定核域(FK)和75%FK面积为(10 707.8±2 388.5)m2和(3 282.7±1 022.8)m2,分别显著大于雌性的(379.1±74.1)m2(t=7.262,df=11,P<0.001)和(172.1±37.9)m2(t=5.107,df=11,P<0.001);雄性线家域为(205.8±52.5)m,显著大于雌性的(25.0±2.0)m(t=5.781,df=11,P=0.034);分析遥测个体位点利用方式,蜡皮蜥个体家域内核域明显,雄性核域为(1 380.5±429.1)m2,显著大于雌性的(80.2±18.5)m2(t=5.088,df=11,P<0.001),且雄性核域占100%最小凸多边形家域面积的比例为10.9%±3.9%,显著低于雌性的33.3%±6.1%(t=﹣7.834,df=11,P<0.001);雄性100%MCP面积不仅与头体长(SVL)之间线性相关显著(n=10,r=0.815,P=0.004),而且与体重(BM)之间也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n=10,r=0.683,P=0.029);个体之间具有家域和核域重叠,雄性个体之间100%MCP家域重叠指数为0.26±0.17,显著低于雌性的0.66±0.02(t=﹣3.372,df=34,P=0.002),而雄性核域重叠面积占核域比例为2.50%±1.70%、重叠指数为0.02±0.02,雌性比例为0.34%±0.01%、重叠指数为0.01,表明蜡皮蜥具有明显的领域性,且雌性在繁殖季节其领域性明显高于雄性。
羊健鼎陈懋王力军周建芬王成华胡静
关键词:蜡皮蜥家域繁殖期无线电遥测荒坡地
海南文昌地区蜡皮蜥适宜生境分
陈懋王力军张涛羊健鼎
海南万泉河琼海段外来物种红耳龟生境适宜性分析
2014年
为了解外来物种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在海南入侵区的适宜栖息地特征,本文采用野外调查,结合3S技术(GIS、GPS和RS)和因子筛选的方法对海南万泉河琼海段红耳龟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并对该区域红耳龟生境适宜性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耳龟喜好选择在海拔0~15 m、人为干扰距离在200~400 m的水域且离水源距离不超过100 m的人工林区域栖息。GIS分析表明,2009年海南万泉河琼海段红耳龟的适宜生境面积达95.1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66%;较适宜生境达153.3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12%;不适宜生境1 432.5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5.22%。通过对该区域红耳龟生境的适宜性分析研究,为有效防治和管理红耳龟的入侵、扩散提供基础数据及科学依据。
陈懋王力军史海涛马凯
关键词:红耳龟入侵物种生境适宜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